首页 > 公益 > 正文

八旬老人被家人遗忘 在精神病院生活34年(图)

发布时间:2014-07-24 10:28 【来源:】

  八旬老人被家人遗忘 在精神病院生活34年(图)

  不出意外,83岁的老姚,将在精神病院度过余生。

  作为永康市第三人民医院最“资深”的病人,老姚已经在这个精神病专科医院生活了34年,而这个医院的建院时间不过39年。

  据统计,在永康三院,像老姚一样,住院超过1年的病人近60个。他们中的许多人,其实早已经过治疗达到出院标准,但因为各种原因,却始终占着病床,滞留医院。

  对这些病人,医院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压床病人。

  一边是被家人遗忘的压床病人,回不了家;一边是更多的病人在排队,这成了一个让人纠结的难题。

  住了34年的老姚

  其实早就可以出院了

  在永康三院,没有人不知道老姚。他比病区所有医护人员的资历都要老。

  老姚是因为精神分裂症住院的。

  但他一直保持着当年的生活习惯。比如,每天锻炼身体、洗一次冷水澡。

  年轻时,老姚个性很强,在医院动不动就和人打架。随着年纪变大,老姚的性格也逐渐变得温和。

  现在的老姚,耳朵背了,牙齿也没剩下几颗。为了照顾他,午饭时,医院会专门煮一碗很烂的面条,里面还会加一个鸡蛋。

  应蓉蓉是老姚所在三病区的护士长。她说,老姚在这里,并不愁吃穿。他的单位会发退休金,够在医院开支;他没有妻子儿女,两个侄子会不时来看他。

  “按照老姚的状况,完全可以接回去安享晚年。”应蓉蓉说。

  据统计,在永康三院,常规住院病人大约50人,像老姚一样长期呆在医院的有13人。其中,超过1年的有13人,超过3年的有4人。

  在永康三院,还有一幢自成一体的小院子。院子有600平米,一面是围墙,其他3面是二层楼房。

  这里是永康市重度精神残疾人托养中心所在地,47名男性精神病患者就住在这里。

  一般,进入托养中心的患者需要符合几个条件,比如重度精神残疾,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等,具体名单需要经过残联确定。

  我们到这个小院子的那天,在这一群好动的患者中,专心致志看书的老吕很显眼。

  他正在看一本《意林》。每天上午8点半到10点半,是他们参加康复治疗时间,大部分时间老吕都坐在阅览室看书。

  老吕今年47岁,托管中心2011年成立时,他就在了,在这些人里,他学历最高,他是读研期间,发病辍学的。

  老吕说话文气,能和我们轻松交流。

  托养中心护士长曹海鹰说,老吕患的是精神分裂症,状况还算好。只是情感比较淡薄,参加社会活动少,很少融入其他室友。

  他没有直系亲属,送进来后,平时看他的人也不多。

  在托养中心副主任医师夏勇军看来,老吕和托养中心的大部分病人一样,都符合出院指征。

  一个难题

  一边是可以出院的病人不出院

  一边是床位紧缺

  “他们大部分是慢性衰退型精神分裂症,其他是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也就是痴呆,治不好的。”夏勇军说,按照托养政策,当托养病人病情稳定或年龄超过60岁时,可以解除托养,回归社会、家庭。

  而正常情况下,被托养的病人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病情就会稳定下来,这个时候,只要家属把人接回去,尽心照顾,定时定量服药即可。

  但实际上,托养中心成立4年来,流动的患者数量仅六七个,“真正状况好转,家属来接回去的只有1个。”其他大部分是因为疾病,或死亡而离开的。

  一边是低流动性,一边是更多的患者在等床位。

  目前,永康托养中心总共62个床位都是满员。据永康残联的统计,2014年,永康享受托养政策的重度残疾人超过了850名。其中,享受集中托养的120多个,其他都是居家托养。重度精神病患者的集中托养点,就在永康三院。

  “对于集中托养来说,床位是一直缺的。有些没有排到集中托养的,只好先采取居家托养的方式。按照政策,居家托养也有补助,但今年有十几个人宁愿放弃这个补助,排队等待集中托养的床位。”永康残联的一位工作人员说,集中托养的床位即便再增加50个也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毕竟,这种方式对病人的恢复,效果要好很多。”

  一个期待

  医院向主管部门建议

  建立亲属定期探视制度

  在曹海鹰看来,托养病人流动性差,既有相关政策问题,还有一个原因是家庭责任心缺失。

  据了解,目前托养政策中,虽然规定了达到一定条件可以解除托养,但如何解除却没有明确规定。

  所以,如果家属拒绝接回病人,医院也没有办法,“我们有规定,病人如果出院,一定要家属来接。家属不接,出于人道主义,也不能直接把人扔在家门口。”

  曹海鹰说,家属拒绝接收病人,常用的理由是:在家里没人管,又发病犯事怎么办?

  真实的原因则是把病人接回家,意味着要多一个劳动力去看护他,而在托养中心,不用花多少钱,患者就可以享受到很好的照顾。

  钱江晚报记者从残联了解到,现在享受集中托养政策的病人,每人每年财政会补贴1万5千元。一般情况下,患者只需要另付些伙食费就可以了。

  现在,托养中心的条件普遍都不错。比如,永康三院托养中心,除了有专门医护人员,还有健身房、阅览室、卡拉OK房、手工制作房等配套设施。

  “发达国家白天托养,晚上由家属接回家。在中国,则成了全托。”夏勇军说,这有点变味。

  因为家属不愿接人,很多“压床病人”都处于亲情缺乏的境地。在托养中心登记的探视表里,大部分家属探视的频率是两到三个月一次。只有六七个家属,一两个星期探视一次。

  这些病人长期呆在托养中心,社会功能会衰退,人变得呆滞,也容易出现躯体疾病。如今,托养中心每天都组织病人做一些恢复活动。比如做些零工,发代金券去超市买东西等,以减缓社会功能衰退。

  今年4月份,永康三院曾向主管部门建议,建立家属定期探视制度,“这不仅有利于病人恢复,也有助于维护病人和亲属之间的感情。”

  去年,南京一家福利院规定,如果老人要入住养老院,子女必须至少一个月来看望老人一次。做不到这样的承诺,福利院就会拒绝老人入住。

  1年试行以来,福利院评估了300个老人的家庭,最后有10%的老人被拒收。

  而且,在收预付款时,福利院一次最多收一两个月,目的也是为了让子女来缴费时,多看望老人。

  另外,广州一家老年公寓推出了《亲情协议》,提醒子女尽孝。不常探望的父母,院方会通过短信、电话、电邮等方式,不停发出“快来看老人”的温馨提示。(记者 陈久忍)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野生象遭砍头取牙 西双版

被猎杀的大象头部腐烂,露出头颅。10月16日,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发生一起猎杀...

女孩给老人让座后抱怨遭

215路公交车上,一个女孩给老人让出了座位,但嘴里有抱怨。...

Copyright 2016 Y!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