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谜途织毯展:艺术的异域(2)

发布时间:2014-05-12 12:08 【来源:外滩画报】

弗朗茨· 韦斯特(1947-2012),《会议厅》,1992,地毯、长枕头、金属和塑料泡沫

  弗朗茨· 韦斯特(1947-2012),《会议厅》,1992,地毯、长枕头、金属和塑料泡沫

  从吕尔萨到万曼

  提到壁挂艺术,让·吕尔萨(Jean-Lurat)是不能绕过的名字。这位当代“西方壁挂艺术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曾在法国波尔多国立美术学院和艺术家菲利波·卡拉罗西的私人艺术学院学习,从1933年开始致力于以毯子的形式创作。

  1962年他成为古代和现代壁挂国际中心(ICAMT)的创办人之一,这一中心负责组织国际壁挂双年展,使洛桑在长达30余年的时间里成为纺织艺术的世界之都。展览展出了吕尔萨的两幅大型壁毯,《人》和《海之波光潋滟》,它们是非常典型的吕尔萨风格,有他标志性的形似太阳的图案,伊甸园般茂密的植物和各种动物,又同时容纳了世间的纯洁、肮脏,庸俗、神圣,甜蜜和痛苦。

  他自己曾这样描述壁毯:“为了与画架图画的故作姿态以及温和效果形成对比,世界将被描绘成极好与极坏的共同体壁挂这一伟大的女性,打开房门,欢迎所有的来客,所有的形式,熟悉的动物、荨麻、船只、池塘、争吵、乌鸦、独角兽、伟大的妇女或老实的男孩——所有一切在壁挂中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吕尔萨的贡献还在于使濒临消亡的壁毯制作工艺获得了新生,他在法国奥比松(Aubusson)的百年老工作坊中进行实践,增加羊毛厚度和限制颜色搭配简化了编织程序,还将当代设计理念引入传统手工艺之中,使面临生存危机的奥比松转而成为当代壁毯艺术的重要标志,《人》和《海之波光潋滟》就都是在那儿的工坊制作的。

  吕尔萨还激发了胡安·米罗、毕加索和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灵感,他们的作品也都能在展览中看到。

  在受到吕尔萨影响的艺术家中,有一个人对中国的当代纤维艺术产生了关键性影响,他就是保加利亚人万曼(·瓦尔班诺夫Maryn Varbanov)。万曼1953年获得奖学金赴北京留学,1957年他去看了吕尔萨在北京的展览。展览启发了他自己的艺术,他回到保加利亚索菲亚美术学院创办壁挂系,旨在传承保加利亚的民俗和手工艺遗产。

  80年代,他回到中国,在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院的前身)创办了万曼壁挂研究所,这个研究所被认为是中国纤维艺术的源头,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纤维艺术家。展览为万曼壁挂研究所辟出一块区域,展出了万曼以及他的学生施慧、卢如来等的作品。

  很特别的是一件名为《庄子的梦》的黑色亚麻壁挂,作者是万曼的夫人、被称为中国时尚教母的宋怀桂。他们的婚姻是中国第一例涉外婚姻,《庄子的梦》是她存世的唯一一件作品。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

Copyright 2016 Y!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