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途织毯展:艺术的异域
发布时间:2014-05-12 12:08 【来源:外滩画报】
一百多组织毯看下来,基本上就能体会到为什么这个展览要叫“谜途”,对于被当代艺术框架丛生的观看方式束缚的人来说,是一种解放。
让· 吕尔萨 (1892-1966),《人》,1945,低经织机织造的羊毛壁挂(法国奧比松塔巴尔工坊)
如果不是“谜途:时间·空间·织毯”展,很多人可能不会意识到,在作为手工艺的中国宫毯、藏毯以及举世闻名的波斯飞毯、土耳其地毯等等之外,还有那么多形态各异但都可以被归为纤维艺术的“毯子”;不会知道西方曾有19世纪末以威廉·莫里斯为发起者的“艺术与工艺运动”、20世纪60年代作为女性艺术家理念和政治诉求载体的“新壁毯运动”,甚至毕加索、勒·柯布西耶、米罗等大名人都有过织毯创作;也不会发现以当代水墨闻名的艺术家谷文达,在80年代曾是国内纤维艺术的先锋。
从去年的首届杭州国际纤维艺术三年展、上海博物馆的“布文化”系列活动,到现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携手巴黎市立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织毯艺术展,似乎织物的艺术由于顺应了近年来手工艺复兴的潮流,正在变得越来越受关注。
不过,对学术框架的关注在观看这个展览的时候最好先放一边,因为它首先是一个美丽、舒适、温暖的展。展览开始的地方,是一个摆放着数十张沙发的空间,沙发上铺着各色织毯。这是弗朗茨·韦斯特的作品《会议厅》,原本是为一个露天电影院制作的。沙发之间的空隙很小,营造出一种亲密交流、喃喃细语的氛围,观众可以或坐或躺、休息和聊天。
《会议厅》后方,是欧嘉·德·阿玛雷尔非常梦幻的新作《迷雾》,作品被吊装在空中,无数垂下的亚麻线被涂上变幻的色彩,形成照进门帘的效果。老奶奶已年届耄耋,仍在孜孜不倦地创作,令人想起另一位高寿的女艺术家路易丝·布尔乔亚,后者的大型装置享有盛名,而她在生命的最后10年却用自己的衣料缝制了许多布娃娃。
可见女艺术家对织物的天然亲近与喜爱,有时候更多出于本能。因此,将这个展览引进中国时(几个月前,一个相同主题的展览,“礼仪:艺术家的地毯和壁挂”在巴黎举行),策展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除了在其中加入一些产自中国的毯子,比如新疆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的收藏,还淡化了巴黎展的分类方式(巴黎展的布展脉络包括“绘画性”、“雕塑性”、“东方主义”等):“我觉得这样的分类在中国不成立,而且那么日常的东西,不要用学术规划人家的感受。”
“女观众一定会喜欢这个展。”当我对法方策展人安·德莱森(Anne Dressen)这么说时,她回答:“对,不过我希望男观众在陪他们的女朋友来参观时,也能发现展览好看的地方。以前男人们觉得织物是女性化的,要我说,在今天看来,它既可以是女性化的,也可以是女性主义的。”
上一页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