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艺术北京:新面孔火了 经典遭冷遇
发布时间:2014-05-07 10:25 【来源:京华时报】
一位参观者在和的画作间驻足欣赏。京华时报记者王苡萱摄
像是一场盛大的邀约,4月30日下午5点,为期4天的“2014艺术北京”如期在农业展览馆启幕。今年是“艺术北京”举办的第九个年头,据介绍,本次博览会集中了来自世界各地150多家画廊的三千多件作品,总展出面积约2万平方米。从画廊主、收藏家、艺术品经纪人、媒体等艺术圈从业者的反馈来看,相较于往届,此次“艺术北京”参展作品整体水准更高,现场人气更旺,销售情况可观,青年艺术家与新水墨更是抢尽风头。但背后,总有阴影,在当代馆享受溢美之词的同时,经典馆备受冷落,大杂烩式的场馆里,部分参展商不无怨言。
□亮点
人气买气并存 年轻艺术家受宠
“今年更热闹了”——这是不少画廊负责人对于VIP之夜的直观感受。走上一圈,不难发现,火爆的现场看不到多少外国人,银川当代美术馆总监谢素贞直言,她惊讶于当下国人对艺术的热情,“以前靠外国人撑场,现在中国人足以撑场了”。
参展的画廊也更给力了。首先,画廊展出的作品更考究、布展更精致、方向更明确,“要么推年轻人,要么推经典,要么主打装置,比较专一”;其次,这一届在销售上非常快速,“5点的预展,我5点半进来时,很多画廊的作品就贴上红点了。”收藏家刘钢在VIP之夜告诉记者。
除了香格纳画廊、常青画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公社、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诚品画廊等我们熟悉的面孔外,今年还注入了新血液,如首次加入的白石画廊、季节画廊、表画廊、东京画廊+BTAP、玉衡艺术中心等。相较于西方体系下的博览会来说,符合中国市场的作品在本土博览会上更能找到合适的买主。更为重要的是,“参加家门口的博览会能带来一些实际的效益,不仅能销售作品,还可以认识新的藏家、新的策展人。”北京现在画廊负责人黄燎原说,但他这两年没有把“北京现在”带过来,“以前参加过,但中途退出了,现在气氛这么热烈,我想我们还会回来”。
据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AMRC)公布的统计数据,本次“艺术北京”参观人次达5万人次,销售数量达1000余件,成交率同比提高25%,96%的展商有成交。部分机构表现更是突出,如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诚品画廊、艺-凯旋、美博文化等带来的作品在开幕当晚即被卖掉80%以上;有些藏家入场后,一开始还犹豫,想再“看一看”,但一个转身,回头就无货了。据统计,销售最好的作品价位主要集中在5万到50万这一区间。
“作品面孔新,价位分区明确,有几百万的大件,但更多的是来自青年艺术家、低价位作品。”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认为这是本次“艺术北京”较为明显的特点。除了少量具备“镇场”性质的大件不易出售外,很多作品让买家“没有压力”。甚至不少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低到几千元,高鹏在星空间所中意的一张小画,仅为3500元。
入场者年轻化 新水墨势头猛
不论是参展画廊带来的作品,还是销售情况较好的作品,较多出自于青年艺术家之手。那特画廊负责人吕婧分析:“对于画廊来说,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价位偏低,能够促进销售;对于新客户来说,也容易入手。”这次那特带来的作品,在开展的第二天已经出售了三分之二。
相较以往,大腕撑场似乎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今年并没有看到多少前呼后拥的艺术明星、收藏大鳄,入场者倾向于年轻化。艺术北京总监董梦阳说:“以前好像谁不来就进行不下去一样,现在不是这样了,不论是艺术家还是买家,皆更为多元了。”
虽然新水墨艺术家的市场很火,现场不少小尺幅作品销售可观,但大尺寸的东西则不好出手,如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所带来的一张创作的、售价为400万的大作,“问价的人多,都在观望。”展出第二天,其画廊工作人员说。
在整个当代馆的106家画廊中,似乎随处可见新水墨的影子。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20家画廊带来了新水墨。在“贴红点”标示已售的作品中,占据销售绝大份额的亦为新水墨,尤其是年轻水墨艺术家的作品。不少艺术家的作品同时出现在多个不同画廊的展示区。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近两年水墨市场的火爆行情,董梦阳说,“艺术北京”一直被看成是市场的晴雨表,能够从中总结出市场发展的大趋势,“目前新水墨的势头确实很猛”。
上一页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