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三个水墨市场能否三足鼎立?(2)

发布时间:2014-04-15 13:32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谈到中国水墨画的市场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当代艺术批评家夏可君将之细分为三个市场——以礼品为主要的流通渠道和拍卖市场构成的纯粹国内市场、画廊和投资基金介入水墨领域所形成的市场、以国际艺术博览会和国际拍卖行所构成的国际市场。在他看来,在中国这个“混杂现代性”国家,三种市场必然导致三种水墨艺术样态并存——传统、程式化的水墨,充满现代主义色彩而笔墨味道稀薄的水墨,和以徐冰、为典型的符合国际观念的水墨,“这三种样态,很难调和”。

  “水墨的各种生态、各种市场,都是复杂多元的——这就是中国的特色,我认为它们会一直这样发展下去。”画家何先球说。在混杂的市场生态中,水墨遇到的问题远比其他艺术门类更具有中国特色,经纪人制度的无法建立是首当其冲的问题。彭中天表示,国画家多愿意在画室里和走穴笔会销售中销售作品,或与画店合作,很少有画廊愿意进行系统的水墨推广。画家长期自营作品,自己盲目定价,一旦画家自己免费送出去的画进入市场,这些没有买入成本的作品就会严重扰乱价格体系。

  经纪人体系的不健全,也使得当代水墨逐渐陷入自说自话的窘境。“很多展览,都是业内人士做给业内人士看——我们都不是‘娱乐’大众,而始终是‘娱乐’精英。”一位画家如是说。“一部分画家价格极高,令国外的同行艺术家望尘莫及,但仍然有大量艺术院校的毕业生、青年艺术家,没有推广和展示的平台,生活艰苦。”德美艺嘉首席执行官董艺希望当代水墨界在市场领域有更加公平、透明、开放的平台。

  没有市场平台、没有市场模式、没有评价体系,如今最方便的营销水墨的手法,就只剩炒作——用大量展览轰炸出一个关注点,然后再对艺术家进行包装。有人说,当水墨的价格走在学术认证之前,强势介入的资本与学术支撑的短板形成极大反差,可能就会重蹈中国当代艺术在市场上的覆辙。

  夏可君觉得这个问题简直无法可想。“在混杂的状态中,我们必须处理笔墨、形式、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太传统我们当代人不懂、太西方我们太懂,都不行;那些火药一炸的点子艺术又已经过时,没有生长性和持续性。所以水墨要既有爆发点又有持续性,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积累。”怎么处理其中微妙的关系,这种处理的结果又如何能够反映到市场表现上,我们只能拭目以待。“站在当下,当下的自然与今天的人、社会的矛盾,是我们水墨艺术家需要思考的。”何先球说。所以,先别管那市场如何了,“做自己要做的那块,各司其职”。刘礼宾说。

下一页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

Copyright 2016 Y!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