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三个水墨市场能否三足鼎立?

发布时间:2014-04-15 13:32 【来源:中国艺术报】

羌寨(纸本水墨设色) 刘国松

羌寨(纸本水墨设色) 松

  如今中国艺术市场上,最火热的词,已经不再是中国当代艺术或者写实油画,而是当代水墨。以前当代艺术和观念艺术领域的明星如、邱志杰等人,都已“转投”水墨艺术了,然而当代水墨,其市场的走向,又有其特殊性。4月2日,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北京德美艺嘉文化产业有限公司、青年艺术家扶持推广计划办公室、荟珍屋艺术中心合作举办的“水墨当下——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研讨会”上,中央美院副研究员刘礼宾在被问到“面对当代水墨市场的火爆,有什么建议”时,直言“现状就是这样,好的和坏的,它们会一直存在”。

  或者由于市场和学术的共谋,或者归功于中国艺术市场水到渠成的回归,当代水墨在最近两年创造出了当代艺术的市场奇迹。2011年春拍,的《狮子林》拍出1.15亿元,同年秋拍,的《盛世荷风》以1.01亿元成交。2012年秋拍,中国嘉德两场水墨专场上拍176件拍品,成交率87%,创下近一亿元的成绩。2013年保利在香港的秋拍,史无前例地以三场水墨主题的专场开场,共得到2.26亿港元的成交额。

  从市场到学术,当代水墨已经站到聚光灯下,西方也对当代水墨表现出浓厚的学术兴趣——大都会博物馆举办“水墨艺术:中国当代绘画的前世今生”,大英博物馆举办现代中国水墨画展,吉美博物馆举办“文人画与中国艺术创作之路”,波士顿美术馆也举办了以“与古为徒:十位中国艺术家的回应”为主题的展览。当当代水墨以全新的姿态进入国际视野,2013年苏富比和佳士得争先恐后举办以中国当代水墨为主要内容的展览和展售,也就不足为奇了。一度被当代艺术视为 “老冬烘”、又被传统水墨界斥之为“缺乏承继”的当代水墨,“咸鱼翻身”,迎来迅速发展的市场时期,势头之猛,出乎业内人士的预料。

  改变了“言水墨即传统”的格局,当代水墨,是艺术市场中“最IN”的词,松、、、……那都是市场最红的宠儿。

  早在2000年左右,那个写生、笔会热闹的时节,水墨界迎合社会上的送礼社交需求,着实火热了一阵。刘礼宾认为,2011年中国市场达到高点后,传统书画板块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当代艺术也处于被动盘整的状态中,而此时的当代水墨,在创作形式上结合了水墨和当代艺术的双重语言特性,在精神上更多地保持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符合时下的审美趣味,因而也得到了更多新锐收藏家的共鸣。一个英国议会代表团曾经到北京向中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联盟副主席彭中天打听中国文化和水墨艺术的现状,他很惊奇,问英国人为什么对这个感兴趣。对方回答,水墨,不仅仅是工具和技法,更代表了中国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

  “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水墨画家太成功了,一张画几十万,但没有人想想到底有什么问题。”评论家李小山说。“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太肤浅——拿一张荆浩,如今看得手舞足蹈的,能有几人?能让人静下来,像看古画一样欣赏的作品,没有,大家都太强调时效性了。”刘礼宾很怕美国艺术那种观念化、点子化的创作理念对当代水墨的戕害。

上一页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

Copyright 2016 Y!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