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书植树造林 老愚公搬动贫穷大山
发布时间:2015-09-11 16:30 【来源:】
搬动贫穷大山的老愚公
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村支书 何 涛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上世纪80年代,贵州省开始大规模实施扶贫开发战略。如何解决群众的温饱、改善生态条件?一条朴素的生态文明理念在老支书文朝荣的脑海里形成了,他对乡亲们说:“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就有草,有草就能养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粮。”
老支书植树造林的想法,遭到不少村民的反对,他们说:“我们连饭都吃不饱,种树又不能当饭吃,哪个有闲心跟你去种树!”老支书知道乡亲们是穷怕了,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群众。他抓住政府免费提供树苗的机会,独自踩着稀泥赶着马车到100公里外的水塘乡拉树苗,这一干就是好几个来回,一个来回就得几个昼夜。饿了,就啃两口随身携带的苦荞粑;渴了,就喝山里的溪水。他强忍着脚趾被磨破的疼痛,任凭鲜血浸透脚上的草鞋。树苗终于弄了回来,不少群众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当老支书再次向村民作动员时,大伙虽不太情愿但也磨不开情面,只得拿起锄头、背篓、镰刀上山。一场斗荒山、战贫困的战役终于打响。
在离家很远的山坡上挖坑种树,大家带的几个洋芋难以抵挡体力的消耗。除夕这天,山上忙碌着的人们突然发现老支书不见了,都以为他走了。有人说:“他都走了,我们还在这里干什么?”大家正准备收工回家时,老支书满头大汗,乐呵呵地挑来了两个木桶。揭开盖一看,一桶是热腾腾的苞谷饭,一桶是冒着热气的清炖鸡。原来,老支书为了鼓励大家种树,回家杀掉了家里仅有的两只鸡来慰劳大家,乡亲们被感动了。
全村几百人,一干就是三年,一万多亩荒山全部栽上了华山松。人们常说:“三分在种,七分在管。”管护怎么办?在老支书的倡导下,村里成立了护林队,全村每人每年凑7斤包谷,作为护林队员的补贴。几十年来,山林没有发生过一次火灾,没有发生过一起盗伐。望着郁郁葱葱的万亩绿海,大伙说:“忘不了的是老支书和大家在山上连续过了3个春节,看到的是全村103个光秃秃山坡披上了绿装,感受到的是风沙越来越小”。而今,万亩林海成了周边7个村2万多村民的人畜饮水发源地,令人骄傲的是村里种树比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整整提前了15个年头。
村民王兴秀长大成人出嫁到外村去了,因连生两胎都是女孩,受到公婆的长期辱骂,丈夫也没把她当人看,嘲讽、饥饿、打骂就像无情的枷锁套在她的身上,被逼无奈的王兴秀只好回到贫困的娘家。老支书了解到她的艰难处境后,立即找到她深情地说:“兴秀啊,不能让你在外面冻死、饿死,回来吧!保证你有房住,能吃饱穿暖,两个娃儿也能有学上!”老支书说到做到,很快把母女3人的户口迁回了海雀,又帮助她家盖起了住房,还说服自己大儿子让出部分承包地给王兴秀家耕种。现在,老支书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每当王兴秀与人谈到老支书时,总是忍不住地潸然泪下。
生态环境有了改善,老支书对改善村民的住房条件又有了想法:“杈杈房根本无法遮挡风雨,必须换成土墙房才牢固。”在他的动员下,有条件的人家住上了土坯房。有些家庭十分困难,老支书就组织村民帮忙干。村民安美珍一家4口,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房屋四壁透风。老支书一直惦记在心上,农忙一结束,他就组织20几个青壮劳力为她家建土墙房,还对来帮忙的人说:“大家都晓得,老人家太困难,修房期间不要给她添麻烦,各人回去吃各家的饭。”提起往事,93岁的安美珍老人老泪纵横,一个劲地说老支书的好。
之后,在中央统战部、台盟中央的支持下,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全村组织实施危房、茅草房改造,逐步改造成了青瓦白墙的黔西北民居。
让村民吃饱饭,一直是老支书最牵挂的大事。海雀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村民种一年的地,不够半年的粮,广种薄收的路子走到了尽头。那时,正值国家在贫困地区实施温饱工程,大力推广科技兴农、科技兴粮。可是,连化肥都不会用的村民怎么也不相信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能增收。于是,老支书动员4名党员,带头试种地膜包谷,秋收时产量增加了好几倍。收成鼓舞了群众,一些村民逢人便说:“老支书靠得住,跟着他干会有饭吃。”其实,地膜种植在其它地方已经相当普遍,但对高寒而贫瘠的海雀,却是一场农业革命,全村的地膜包谷连年获得丰收,村民的吃饭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老支书以他的人格魅力赢得全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成为村民干事创业的主心骨,全村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广,村民收入大幅增加,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190元。
有一件事,让我终身难忘,这是一件我与文老支书唯一一次算得上工作上接触的事,也就这么仅有的一次,足以让我深受感动。2013年12月初,海雀村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当初的文老支书早已重病卧床,但选举当日,文老支书仍然拄着拐杖踉跄着来到了村委会,只见汗水一滴一滴地从他的脸颊上往下掉,他颤抖着手把选票投入票箱后,还语重心长地对参选的人员说:“无论谁当选,都要好好干!”虽然老人家非常虚弱,但对我却是铿锵有力的一句话,这是一句对海雀未来的嘱咐,对海雀发展的期望,这是一句对年轻支书的鼓励与关怀和指引。
当老人摇晃着身子要离开时,我赶紧上去扶他,他说:“我能行,我还要去巡巡山林,那可是海雀的宝贝,实在是放心不下啊!”老支书为了海雀的发展,已经坚守了30多个春秋。望着他渐渐远去的身影,我感叹着:他就是搬动贫穷大山的老愚公!但却是一个充满智慧、勤劳、积极向上,一个敢叫日月换新天,一个具不凡魄力的老愚公!
作为一名80后大学生村官,我将接过老支书手里的接力棒,把老支书的精神化作我和海雀村民决战贫困的强大动力,推动海雀早日实现同步小康!
谢谢大家!
来源:毕节市政府网201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