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 > 正文

广州文保资金推出一年 未修好一件文物

发布时间:2015-05-08 16:50 【来源:】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蒋隽 实习生 陈小菊

  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如果有脚会动,那广州的文物建筑们一定“喜大普奔”,因为从去年开始广州市第一次有了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每年6000万!这可是老迈残破的文物们的“救命钱”。如今,一年过去了,2014年的6000万用出啥效果?2015年的6000万落实没有?

  记者调查发现:2014年有67项文物获得修缮资金,而今年获得文保资金的文物比去年多了一倍,且大力向非国有文物倾斜。不过,至今还没有一个文物修好,因为审批手续太繁琐,从申请到修完最快要三年,如此“持久战”让不少私人业主望而却步;也有文物由于标的太低,施工方无钱可赚不来投标,遭遇流标。

  2014年情况

  67项目获修缮资金

  广州市文广新局文物处处长刘晓明介绍,广州市首批(2014年度)6000万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已下达3940万元。大部分用于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其中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有29个项目,共1321.94万元;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有38个项目,共1400.1万元。此外,聘请文物保护监督员900万元,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700万元,还有小部分用于文保科学研究。

  据介绍,因去年专项资金下拨晚,申报时间有限,所以6000万元专项资金没有全部用完。

  根据去年9月9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设立广州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014~2018年广州将每年财政拨款6000万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国有、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等工作。

  市文广新局副局长赵冀韬说,“每年安排6000万,预计5年以后,广州市市保、区保,包括国保、省保、市保等的文物,都可以得到有效维修,这个任务一定可以完成。”

  向非国有文物倾斜

  广州几百个亟待修缮的文物大多处于“排队等待”状态,谁先谁后?文广新局负责人介绍,“危重急需、社会关注、文物价值三个因素综合评判考虑”。

  因此,广州市首批(2014年)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资助修缮的不仅有国宝级的圣心大教堂,闻名遐迩的北京路千年古道、余荫山房,还有私宅民居:新河浦启明四马路10号的红砖洋楼获助修缮费9万元,东山五大名园的逵园获20万元设计费,宝源路23号西关民居获15万元设计费,黄埔古村的私家花园涉趣园获修缮费20万元。

  同时,市文广新局文物处处长刘晓明介绍,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向非国有倾斜,非国有包括了集体所有、私有、代管及产权不明晰的物业。2014年获得资金的67个项目中就有38个是非国有的,占57%。而2015年非国有文物获得的拨款是国有文物的1.6倍。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业主可获资助最高可达修缮额度的70%,可达200万元。目前,广州不可移动文物中约有70%为非国有。

  资金申领:祠堂积极 民居很少

  记者采访了番禺、越秀、荔湾、海珠等文物资源丰富的大区却发现,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中,申请修祠堂的多,民居的申请很少。

  共752个文物点,番禺区最多,“申请修缮民居的只有一宗,还是口头申请”,番禺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曾昭明告诉记者,很多私人业主有顾虑不愿意申请文保修缮资金,“一是怕用了国家的钱,对房屋的使用、改造受到太多限制;二是觉得申请手续太麻烦。”番禺区首批有10个项目获得文保专项资金,共计481万元。

  海珠区也有不少列为文物的民居,尤其是龟岗大马路的民国建筑群是广州的骄傲,可海珠的民居修缮申请也不多,因为私人业主“不差钱”,海珠区文保负责人介绍,龟岗一带的私人业主经济条件都不错,“不少业主跟我说,不差那几万十几万的,他们更怕的是繁琐的手续。”

  与民居的“冷淡”反映相比,祠堂就积极很多,“以前很多村不愿意祠堂定为文物,认为没好处,修缮的时候还要被政府诸多限制。现在知道有资金资助了,都要求挂牌。”番禺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曾昭明说。

  2015年情况

  今年修缮文物比去年多一倍

  今年的6000万又是如何安排的呢?"今年已经通过申请的项目有120多个,其中国有不可移动文物1500万元,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2500万元,非国有的资金是国有的1.6倍。此外,用于文保监督员900万,400万用于文保科研,500万用于考古发掘。"市文广新局文物处负责人介绍,具体项目已经拟定好,"按程序要报市政府批准后才能向外界公布。"

  今年通过申请审批的项目多,但被退回的申请也不少,该负责人透露,"收到申报的2015年度不可移动文物修缮项目185个、资金需求1.35亿,但当中有1/3的申请因不符合手续要求而被退。"因为"有的业主直接上报需要多少钱,建筑损坏到什么程度也不写,要修哪里怎么修也不知道,哪一年做设计方案、哪一年修房子都没有计划,申请上反应不出来,这种我们就没法批。"

  该修不修业主将被动员

  刘晓明还透露:"今年我们安排一个比较大的项目,就是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客观、专业的安全评估,通过招投标找专业公司来做。对每一座文物什么时候要修、要怎么修进行评估,并录入文物信息数据库。这样对全市文物的安全情况能有全面掌握。"据介绍,这项工作占用6000万元中的200万。

  刘晓明说,文物信息数据库完成之后,对于广州的每一栋文物的损坏情况、需要何时修、怎么修,文保部门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我们发现某栋文物应该修了,但业主没报申请上来,我们就要去做工作,动员修缮。"

  无奈的"持久战"

  谁来修?

  标的太低,曾流标

  案例:沙路炮台

  直径几十米的沙路炮台遗址淹没在番禺化龙镇沙亭村北约坊兵岗连绵山丘的杂草从中,虽已然破败,但其巨大壮观依然让人震撼。"这里是2处炮台遗址,两炮台炮孔均向东,由炮池和掩体两部分组成",番禺区文保工作人员陈晓毅指着炮台遗址告诉记者,沙路炮台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是时任两广总督张之洞奏准而建的长洲、沙路、鱼珠、中山、屏岗、东山等5所炮台之一,炮台掩体的每一面墙壁都是超过1米厚青砖墙,还设有指挥所、兵房、药库、水井、文职人员家属住房等,据了解,沙路炮台对研究清末至民国的海战史有重要历史价值,

  沙路炮台获批100万文保修缮金,今年即将动工修复重现历史辉煌。它的修复过程也历经曲折,从方案设计至今已经3年,中间还流标一次。

  施工方无钱可赚不投标

  案例:圣心大教堂

  "招标部门的标的通常定得太低",曾昭明解释,招标部门事先会测算一个标的,投标方谁最接近标的谁中标,但"招标部门以往都是做现代建筑,对古建筑修缮的特点不太了解,其实修一个古建筑花的钱比盖一个新建筑贵好几倍,古建筑要修旧如旧,以前建的时候用什么材料,现在就要用什么材料"。而且,广州还没有古建筑修缮标准,是参照现代新建筑的标准,但很多项目都对应不上。比如新建筑用水泥,但古建筑不能用,必须用灰,而且是老师傅自己用灰、纸筋、糯米等混合的灰,这灰的价格就没有国家标准。

  "标的太低,很多有文物施工资质的建筑公司都不愿意参加招标。"据记者了解,位于一德路的国家级文物圣心大教堂也申请到90万用于保护规划,但历经了2次招标都流标,至今还没进展。

  修多久?

  手续繁琐从申请到修完至少三年

  案例:所有文物

  "6000万政策"执行一年了,修好了哪些文物?答案可能会有点令人失望:没有。

  例如番禺区进展最快的项目沙路炮台,2013年已经开始做保护规划,然后财政局批,2014年做修复方案,财政局再批,现在2015年了,刚搞完招标准备开工。已经3年了,还没开始动工。

  市文广新局文物处负责人坦言,"从申报到修好,最快要三年。"因为要方案设计、立项、概算成本、列入预算,还要招投标……财局审批都要搞3次。所以,无论对业主还是政府部门,都是一场"持久战"。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过程也让不少业主望而却步。

  从基层工作人员到业主都觉得申请手续太繁琐,耗时太长,可是文广新局也很无奈,文物处处长刘晓明摊手:"财局都是今年报方案审明年要用的钱,所以肯定是今年申请,钱明年才能到位,现在的财政审批制度就是这样,我们也没有办法。"

  怎样修?

  产权复杂,有关部门存顾虑

  案例:陈廉伯故居

  陈廉伯公馆位于广州龙津西逢源路沙地一巷36号,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座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仿欧式5层独立式建筑。屋主陈廉伯,曾任英国汇丰银行买办,后任广东省商团总团长。这里曾作为荔湾俱乐部,是洋务工人及工商界知名人士聚集活动场所。1946年,成为两广监务公署办公地点。新中国成立后,被改为广东省水利厅宿舍,从2010年相关住户被迁出后,陈廉伯公馆被长时间空置,使得建筑内部受到更大的破坏。如今,这座历经80年的建筑几乎只留下一个框架,室内构件及地面损坏严重。

  陈廉伯尚有后人定居海外,按照我国对华侨房屋物业的规定,其产权依然属于陈家后人所有。这是一起典型的产权复杂不明晰的文物。记者了解到,产权不明晰文物在申请修缮资金时本来竞争力不强,不过鉴于陈廉伯故居的重要性,市文广新局同意拨付了90万元修缮方案设计费用,但其修缮方案将以保护为主,不可能重现其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奢华。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野生象遭砍头取牙 西双版

被猎杀的大象头部腐烂,露出头颅。10月16日,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发生一起猎杀...

女孩给老人让座后抱怨遭

215路公交车上,一个女孩给老人让出了座位,但嘴里有抱怨。...

Copyright 2016 Y!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