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谋去行政化:像乔布斯一样发布产品
发布时间:2014-11-28 18:39 【来源:】
从1989年到今天,“希望工程”已经走过了25年。在民众对官方背景的慈善组织普遍质疑的大环境下,“希望工程”这个老品牌如何适应新形势,成为摆在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下称“青基会”)面前的一个课题。
青基会秘书长涂猛给出的答案是去行政化。他在25日举行的“希望工程25年暨公益新项目发布会”上表示,作为一家公募基金会,去行政化就是要用市场的概念来解释自己,随时根据受益人的需求变化来设计公益产品。
涂猛认为,公募基金会的行政化不仅仅是体制束缚,而是整个组织的思维、方法以及架构都存在问题,必须进行从内而外的改变,“我们的公关团队建议我像乔布斯一样发布新产品”。
青基会数据显示,希望工程25年共募集捐款100.72亿元,资助495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继续学业,资助建设希望小学18396所。25年来,希望工程平均每天接收100万元捐款,平均每天有500多位贫困孩子得到资助,平均每天有2所希望小学落成。
涂猛认为,以受益人为导向是希望工程25年来的一条基本经验。在他看来,公募基金会面临两个市场,一个是受益人的市场,一个是捐赠人的市场。
“瞄准受益人群体之后,不管政策和法律环境怎么变化,不管我们受益人的需求层次怎么变化,我们要随时根据受益人的需求变化来设计公益产品。”涂猛说。
每次国家关系到农村的有影响力的教育政策出台,希望工程的受益人需求就会发生一次巨大变化。
2005年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贫困失学儿童每年超百万。希望工程的主要目标是救助,让孩子们重返校园,给钱上学、新修校舍。随着政策变化,农村儿童的主要问题从读不起书变成读好书,希望工程的模式就变为“救助加发展”,同时对非义务教育阶段开大门,包括资助贫困生读大学的“圆梦行动”以及“百年职校”等项目。
青基会还将推出希望工程新公益产品,包括“希望小学微校计划”、“希望工程同e堂课”、“希望工程快乐阅读”等项目。这些新公益产品在帮助农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更加关注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关注农村孩子的学习能力、身心健康和心理、益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