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养老钱 老人义务修路6年
发布时间:2014-11-04 10:50 【来源:】
年已七旬,本该颐养天年,然而他却义务担负起维修公路的重任,还拿出自己的养老钱雇工补路。他就是被当地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高山上的义务补路人”的罗丰玉。10月29日,记者来到南充市营山县普岭乡黑马村,见到这位现年72岁的老人利用手锤和錾子,对一块近两米的石头进行开凿,准备对不远处的坑洼路面予以修补。
说服老伴 当起义务补路人
“莲花坪的一处涵洞被泥土堵塞。”10月29日上午,罗丰玉听到一位摩托车师傅说。
“如不及时疏通,遇上下大雨,这段路肯定会出问题。”匆匆吃过午饭,罗丰玉叫上他的二哥,带上锄头等工具,来到自己花钱修的涵洞旁。经过察看,涵洞附近的泥土被来往的车辆压得很紧。罗丰玉抡起锄头沿着修建涵洞的印迹开始挖掘,费很大的劲才能撬起泥块。不久,他的二哥挖通了涵洞的进水口。罗丰玉老人顾不上休息,硬是把涵洞疏通,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黑马村因境内有全县海拔最高(812米)的黑马山而得名。山高坡陡,长期不通公路。后来,村干部带领群众花了近5年时间,从悬崖上凿出了一条长3.87公里的土坯路,2005年5月建成了片石路,圆了山里人想通公路的梦想。但由于平常无人管护,加之雨水冲刷路面、水沟不畅等原因,公路渐渐成了烂路,对车辆运输和行人过路极不方便。于是,罗丰玉产生了补路的念头。
当时,他把这一想法告诉家人,得到了在外打工的儿子的赞同,却遭到了老伴的坚决反对:“修楼房家中还欠两万多元的债务。人家都在这公路上行走,哪个愿意掏点钱来补路嘛!”老两口赌了两天气,性格很犟的罗丰玉持续地给老伴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他老伴的“思想疙瘩”终于解开。2008年冬,罗丰玉开始补路。
亲自上阵 拿出养老钱雇工
据黑马村党支部书记朱本义介绍,罗丰玉是天蒙蒙亮就带上修路工具到村道公路上,打石填坑,清理水沟。打石匠出身的他,干起打石头的活儿的确是行家里手。“几年下来,我至少打了300立方米石头来补路,其中最多的一次用了六七十立方米石头。”罗丰玉说。
不仅自己长期忙碌在公路维修一线,他还把儿子给的养老钱拿来请劳力补路。特别是第一年补路,罗丰玉请来10多名劳力,干了200个工日,对山脚下的老关嘴到山顶上的莲花坪4.3公里村道路进行了一次大修补。
说起这段经历,参与这次修补工作的六旬村民陈方伦感触颇深:“补路离家远时,罗丰玉就带上粮、菜,中午就在路边‘三块石头架口锅’,以便不耽误修路时间。他还自掏腰包,按当地搞建筑的零工标准给我们支付工钱。”
“六年来,修补公路总共花去自己3万多元的养老钱。”罗丰玉老人对记者说。
补路“上瘾”获得乡亲们称赞
“如果不是罗丰玉老人不停地补这条路,真不知道现在会变成什么样子。如今,他坚持了6年,确实不容易啊!”摩托车师傅徐秋林感慨地说。
罗丰玉修补过的地方,遍布整条村道,因而对道路的每一点情况都了如指掌。在补路过程中,他根据不同的地形、路面,探索总结出了改水法、垫高法、铲平法、取高补低法等一套完整的补路方法,这些经验是他用智慧和汗水总结出来的。
“自己补路补上了‘瘾’,看见路面坑洼就想填平,看到水沟堵塞就想排通,不然的话心里就感到难受。看到自己的举手之劳给乡亲们带来方便,心里就特别高兴,觉得比歇着还舒坦。”罗丰玉说,对于他修路的举动,大家交口称赞,让他感到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