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 > 正文

广西独居男孩获捐款累计600万 捐款越多越沉默

发布时间:2014-07-09 16:55 【来源:】

  杨六斤是谁?两个月以前,并无人知晓。然而,当“坚强孤儿杨六斤”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后,这个年仅14岁的少年,成为了贫困孩子励志坚强的“样板”,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昨晚,央视新闻面对面再次聚焦杨六斤,播出专题《杨六斤,被改变的命运》。短短十天,央视两次专题采播;两周多,个人账户就累积捐款600万,创造出一个爱心捐款的奇迹。可华西都市报记者了解到,就在各路媒体忙着报道的时候,杨六斤却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再面对媒体。6月30日,杨六斤在面对央视《新闻面对面》记者董倩时,不愿多说。

  从一无所有到“一夜致富”,再被反复质疑,杨六斤的真实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过度的媒体关注下,杨六斤的生活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率先报道出杨六斤励志故事的广西电视台卫星频道总监李晓,又在捐款这件事上有哪些思考和反思?华西都市报记者在广西隆林、南宁多日探访,为你还原一个真实的“坚强孤儿”杨六斤。

  2000年3月20日,隆林县德峨镇龙洞口村丫口屯,一栋破旧的老木屋里,村民杨六奶产下一名婴儿。

  接生婆清理完,把婴儿放上了秤,6斤多一点。父亲没文化,想不出特别有意义的名字,按照当地很多人的习惯,随口给婴儿取名杨六斤。

  过了两年,杨六奶又给六斤添了个弟弟。杨六斤家里六口人:爷爷、奶奶、父亲、母亲、杨六斤及其弟弟。没人能预知到,杨六斤长大后,命运如此多舛。

  2006年1月,杨六斤还不满六岁,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幼小的杨六斤站在死去的父亲躺的床前,眼睁睁地望着,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看到大人们都在哭,他也放声哇哇大哭。他不知道,命运将从此发生改变。

  揪心变故

  12岁的他三次参加至亲葬礼

  父亲去世后两三个月,杨六奶就带着幺儿回了娘家。大约在当年5、6月,杨六奶嫁到20多里外的其他村子。

  杨六斤被遗弃在家里。已经70多岁的爷爷奶奶,负担起抚养杨六斤的重任。爷爷喜欢喝酒,一脸严肃,几乎不会与孩子沟通。还好奶奶很和蔼,而且周围的孩子也多,杨六斤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同。唯有让他不大痛快的是,跟伙伴们发生矛盾时,对方会说他没有爸爸妈妈,然后总会打一架。打完架回家,爷爷板着脸孔坐在那里,他就自己坐一会儿,不跟任何人提起。没人在乎他心里想什么。

  命运对杨六斤总是不公。2007年,就在父亲去世的第二年,奶奶又去世了。

  这天,七岁的六斤哭了,哭得很伤心。

  相依为命的爷爷走了

  奶奶下葬后,六斤跟爷爷生活。就这样,六斤慢慢长大了。爷爷逐渐老去,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年幼的六斤,开始照顾起年迈的爷爷,一老一幼相依为命。

  2012年5月的一天,六斤放学回家。81岁的爷爷躺在床上,他已经躺了两天了。打开昏暗的电灯,六斤生了火,给爷爷煮了稀饭,端到床前,爷爷吃了两口,没什么胃口。爷爷的床和六斤的床,都在一个房间。给爷爷喂饭后,他爬上自己的床,这天晚上,六斤没关灯。

  凌晨0点,爷爷又要吃稀饭,六斤起来,又给爷爷做了稀饭。随后又爬上床睡觉。大约一个小时后,六斤突然醒来,朝爷爷床上看了看,爷爷没有动静。他掀开被子,跳下床,跑到爷爷跟前,喊了两声爷爷,没有反应。摸了摸爷爷的手,冰冰凉凉的,跟奶奶去世时一模一样。

  六斤不知该怎么办。他跑到旁边的堂伯家门口,“小妹,小妹!”小妹是他的玩伴,堂伯杨斌济的女儿。杨斌济被吵醒了,“是六斤啊,这么晚了,你喊小妹做什么?”“伯伯,我公死了。”杨斌济一惊,爬了起来:“怎么死了?”“不懂啊。”六斤的语气并没有惊慌,也没有哀伤,似乎在叙述一件听来的事。

  周围的邻居们于是被挨着叫醒,来到爷孙俩住的老木屋,给六斤的爷爷收殓,抬到木屋中堂。

  六斤杵在屋里,不哭,也不说话,木然地看着大人们把爷爷抬下床,抬到卧室外边。当天晚上,六斤就睡在爷爷去世的屋子里。次日,堂伯们找到六斤。

  “往后你跟谁住?”六斤眼睛眼神游移,嘟哝了一句“不懂”。

  “我们都是一个祖先,往后你想住哪家,就住哪家。”六斤没说话。第二天,他去了堂伯杨斌济家,邻居们觉得,杨斌济家有两个孩子,他有人说话。

  吃上“百家饭”的日子

  六斤的父亲还有一个哥哥,早年上门到德峨镇新街村马排屯,给六斤生下了一个堂哥,堂哥已成年并结婚。

  当天,堂哥杨取林过来了。六斤看到他,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但最终没有掉下来。村副主任杨金伍打电话给杨六奶,杨六奶不回来。三天后,爷爷下葬,六斤没有哭,仍然只是木着。

  葬毕,杨取林走到六斤跟前:“你安心在学校读书,等放假了,我就来接你。”这个时候,六斤的眼圈又红了。

  杨取林走后,六斤开始吃“百家饭”。中午在学校吃饭,晚上和周末,六斤就跟伙伴们玩,谁家吃饭了,喊他一声,他也跟着去吃。用村民们的话说,杨六斤这孩子很调皮,死了那么多亲人,也不知道悲伤,可能是年龄太小了。

  独自生存

  一个人的夜晚,空虚寂静得可怕

  2012年7月,龙洞完小放假。杨取林骑着摩托车,停在校门外。放学铃响后,六斤从学校大门出来。“大哥!”六斤非常高兴,叫得很亲热。“等你半个小时了。”杨取林一边笑着,一边把六斤的东西装上摩托,用橡皮筋捆好。六斤上车,杨取林狠狠轰了轰油门,从此离开了龙洞丫口。

  在新街村马排屯,杨取林也住在破旧的老木屋。他养着两个孩子,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他的日子其实也捉襟见肘。在自己住的房间里,给六斤安排了一张床。后来,六斤转到新街小学读书。

  平时,六斤堂哥带带孩子,教他们识字,有时也会在家帮忙做饭,或者帮放牛,干活都挺主动。堂兄弟俩生活在一起,很自然也很亲切。因为担心六斤伤心,杨取林一直避谈六斤的父母以及他们共同的爷爷奶奶。

  杨取林的家境并不好,如今,又增加了一个杨六斤,日子有些捉襟见肘。2013年10月,杨取林将孩子送到外婆家里,带着妻子,前往梧州打工,不久,杨取林的妈妈也到外地打工。

  前往梧州打工前,杨取林专程去找了住在近旁的舅舅吴友济。“我出去打工了,没人帮六斤保管零用钱,你帮我保管一下,每周给他10块钱。”说着,杨取林掏了500块钱给舅舅,并请舅舅有时候帮忙照看一下六斤。

  堂哥一家人出去打工后,就剩下六斤一个人在家。周一到周五,杨六斤在学校上学,住校,学校不需要学费,还有补助,吃饭不愁。周五的时候,走一个小时山路,回到堂哥家,一个人的饭并不好做,他煮上一大锅饭,在地里找了菜,用辣椒骨(当地人用辣椒和骨头腌制的一种菜)拌上,就着饭,看着一台老旧的电视,打发着时间。

  邻居们很友善。有时候,遇着六斤,就让他到自己的地里弄点菜去吃。但杨六斤有些“拘礼”,邻居们常常也会叫他去吃饭,但他不去,常常一个人在家自己做了饭,一个人吃。有时候,他也一个人,去山上的水库捉鱼,或者挖点野菜。晚上最难过,一个人在家,连说话的人也没有。一个人在家,寂静得可怕,唯一的声响,就是房顶老鼠打架发出的响声,瞌睡来了就睡觉,天亮了就醒了,百无聊赖中起床,不知道要干什么……

  过年的时候,杨取林回来了。六斤看到堂哥回来,老远就迎上来,“大哥回来了!”一边惊喜着,一边接过堂哥的行李,往屋里走。到了家,杨取林打开包裹,取出一套新衣服,让六斤穿上,看是否合身……

  过完年,3月,杨取林再次外出打工,杨六斤又成了一个人。

  一夜致富

  捐款刹不住车孤儿一夜成富翁

  就在杨取林第一次外出打工之后不久,杨六斤就开始获得外界关注。

  杨取林第二次外出打工的时候,广西电视台一档慈善公益类节目——《第一书记》的节目组,正四处收集贫困孩子的信息。

  《第一书记》每期都会邀请上百个企业或者爱心人士,倾听当地贫困地区第一书记的脱贫方案,现场以亮灯的形式决定是否提供帮助,“捐助过程全透明,捐助资金直接到户”。

  广西电视卫星频道总监李晓表示,栏目选取贫困儿童,有两个标准,一个是贫困,亟需帮助,另一个是受帮助的孩子要阳光向上。而杨六斤,正好符合要求。

  4月底,《第一书记》栏目组带着新街村的第一书记、广西省政协下派干部来到村里,拍摄杨六斤的生活。这段后来在网上广为流传的视频一共二十分钟,选取了杨六斤在替人喂猪、在家做饭、上山挖野菜、捉鱼的场景,解说和对白催人泪下。但视频中没有提及杨六斤在大多数时间在学校生活的状况,以及其获得政府帮助的情况。

  这一切,杨取林并不知情。4月30日,杨取林突然接到广西电视台的电话,对方告诉他拍了杨六斤的视频,要上《第一书记》,让把杨六斤带过去。

  杨取林花了60块钱,给六斤买了一身新衣服。当天晚上节目现场,杨六斤得到了40000多元的捐助。5月23日,节目播出,电视上公布了杨六斤的银行账户。5月底,电视这段视频,被某公益组织截取,命名为《吃野菜的杨六斤感动了8亿人,看过都流泪了》发到了网上,随后在网上广为传播,出现在了很多人的朋友圈里。

  每期节目播出后,《第一书记》栏目组都会后续跟进了解捐款情况。这天,有人很欣喜的向李晓汇报:“杨六斤的捐款已经一百多万了!”节目组很多人都非常高兴。但李晓却非常忧虑:“这不是个好事!没有任何人的贫困价值百万,应该想办法停停。”

  李晓打算接下来安排专家评估杨六斤需要多少钱,并派人到杨六斤账户开户银行接洽,看能否冻结账号,不让捐款再流入。但银行表示,如果要封掉一个人的账户,有两个途径:有司法方面的手续;或者由账户所有者本人带着身份证前来申请。

  这期间,杨取林接到一个云南的电话,对方说打算捐款,可找银行的朋友查了杨六斤的账户,账户捐款已经到了380万。“你们的钱应该够用了,你们理解我一下,我就把钱捐给其他更需要钱的孩子了。”这时,杨取林有些诧异,但也没多想,杨六斤现在暂时用不着钱,所以也没去银行查账取钱。

  李晓从外地出差回来,仅仅一周时间,发现杨六斤的账户已经到了300多万。

  捐款旋涡

  “互掐”中孤儿难以面对

  同时,新街小学校长杨继勇觉得马上期末考试了,需要将六斤接回来复习、考试,也向上级部门提议接回孩子。6月19日,德峨镇派副镇长韦强和带着杨继勇,带上政府开具的函件,前往深圳康桥书院接孩子,广西电视台也派出记者一同前往。6月23日,广州某媒体刊发报道《坚强孤儿杨六斤,他的命运谁做主》。

  当日,康桥书院为杨六斤举行欢送会。学校在播放广西电视台关于杨六斤的视频时,所有孩子都哭了,要挽留杨六斤。而其中一义工,更是抱住了广西电视台记者陈静思的腿,称其拍到了自己,要求写保证书不会播出,引来民警两次出警。6月24日,广州某媒体刊登报道,通过煽情的现场铺写,称“杨六斤不愿回去,学生与家属抢人”。

  随后,媒体刊发评论,称“镇政府赴深圳要人,可能是为了这200多万元的捐款,也可能是为了杨六斤‘公众人物’的标签可能带来收益,绝不可能是为了杨六斤本身”。

  随即,这些文字被媒体和网络疯狂转载,杨六斤被推到全国公众面前,并引发央视新闻1+1关注。

  这个时候,杨六斤账户上的捐款,仍在不停增加,达到了500万。

  “抢人”说法随后被澄清,但此事并未消停。

  广州某媒体记者一路跟随,到了杨六斤的老家,随后刊发报道质疑广西电视台报道杨六斤夸大杨六斤的悲苦。

  从质疑镇政府前往深圳抢“坚强孤儿”,但后来质疑“并非节目中那般孤苦无助”,再到后来《广西卫视承认杨六斤报道有误》,广州这家媒体刊发了数万字的报道,网上转载众多,制造了社会热点,舆论一片哗然。就在各路媒体忙着报道的时候,杨六斤却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再面对媒体。6月30日,杨六斤在面对央视《新闻面对面》记者董倩时,不愿多说。

  截至6月30日,杨六斤账户捐款已达到600万。

  李晓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自从广州媒体质疑杨六斤“并非节目中那般孤苦无助”后,杨六斤的捐款就没有再增加。

  对话杨取林:不觊觎600万巨款将转捐部分出去

  杨取林自身经济条件并不好,但收养成为事实孤儿的堂弟杨六斤,他却义无反顾。6月25日,为了躲避媒体“围攻”,他躲进了新街小学。当日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时,他显得有些局促。

  华西都市报:听说银行卡是你保管,卡里现在多少钱了?

  杨取林:因为六斤还小,我替他保管着,我从来没去查过,只是听他们说现在有几百万。

  华西都市报:听到这么多钱,你心里有什么想法?没心动过?

  杨取林:没有。这个钱,又不是我的。华西都市报:这笔钱打算怎么用?杨取林:我现在就是帮六斤保管。也许,等大了要盖房了,就取一点出来。

  华西都市报:广州媒体质疑广西电视报道后,有人要求退捐款吗?

  杨取林:我也没看报纸,现在没有人打电话要退款。

  就在7月5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获悉,杨取林已主动前往隆林县委宣传部,要求将600万捐款的一部分转捐出去,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贫困孩子。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野生象遭砍头取牙 西双版

被猎杀的大象头部腐烂,露出头颅。10月16日,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发生一起猎杀...

女孩给老人让座后抱怨遭

215路公交车上,一个女孩给老人让出了座位,但嘴里有抱怨。...

Copyright 2016 Y!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