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一肝癌晚期患者认捐遗体后办“生前追悼会
发布时间:2014-05-21 10:42 【来源:】
贵州58岁的肝癌晚期患者林福溪,决定为自己开个“生前追悼会”。
在确诊肝癌晚期后,林福溪和双胞胎哥哥大林登记死后捐献眼角膜和遗体。5月11日下午,贵阳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病房为他们办理了《角膜、遗体器官捐献》的登记。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前日上午,林福溪实现了开“生前追悼会”的愿望,200多名闻讯赶来的亲友见证了这次告别。会场以康乃馨鲜花为点缀,参加宾客清茶一杯,林福溪与前来参加他“生前追悼会”的人一一握手。“追悼会”首先播放了林福溪生平短片,随后亲朋好友轮番上台谈谈自己认识的林。
林福溪的态度让不少网友深感敬佩。事实上,这场“生前追悼会”并非首例。台湾作家曹又方曾于2001年为自己安排“快乐生前告别式”,武汉一高校也曾开追悼会体验死亡。而“生前追悼会”的概念亦曾通过电影《非诚勿扰2》引发关注,并由此在网上展开了关于“死亡观”的讨论。
微访谈
“灵感来自电影”
南都:为什么会有开“生前追悼会”的想法?
林福溪(以下简称“林”):是大家的想法。之前在电影里看过类似的,比如《非诚勿扰2》,美国的《遗愿清单》,还有韩国的,我就想中国也应该有。毕竟遗体捐了,你说真到那天,办一个真正的追悼会也不可能,还是趁我在的时候,大家能来看看我,唠唠嗑。
南都:捐献眼角膜和遗体是什么时候做出的决定呢?
林:4月17号检查知道自己得病。我很坦然,我知道我得了什么样的病,也知道期限是什么,一点私心杂念都没有,就是面对死亡,想着捐献(遗体)。当时没有认识的人,(后来)在社会上认识了一群这方面的志愿者朋友,通过他们来了解,决定身体能用的全部捐掉。家里人也有过反对的声音,因为我坚持,他们就同意了。
南都:那开“追悼会”,家人支持吗?
林:大体上支持,中间也有些误解。主要是用词上可能有些不合适,对“追悼会”不太能接受。我们可以说追思会、碰面会。大家一起探讨,最后定了亲友见面会。
南都:想过会有这么多人来么?
林:想到过,其实还有很多人没赶上。会开得比较早,很多人不在贵阳,没赶上车。到的人男女老幼都有,不分岁数,不分年龄。院方做得很好,我插着氧气,按理说本来就是聚会,大家随便探讨一下。见到大家后,我才发现珍惜当下是多么重要,我会坚强地继续治病,如果不行我就微笑着和大家说再见。
“生死应该看淡”
南都:一起聊了些什么?
林:聊聊我这个人,好的坏的,包括糗事,都可以聊。我喜欢欢乐一点,不要大家沉浸在那种悲伤的氛围中。结果一聊老是褒扬我,有些同事的评价还是比较实在的,比较实事求是。咱们也不要编,我喜欢这样子。还是有点伤感。当时护工护士把我推出来,很多人还在礼堂里面没有走,他们拼命挤在玻璃窗前来看我,很多人都在掉眼泪,我受不了。我希望大家是高高兴兴的。
南都:所以,“追悼会”的主题是欢乐?
林:我们中国人把死亡看得很悲痛,很痛苦。作为人,生死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我们应该把它看得淡一些。
南都:“生前追悼会”也开了,还有没有其他想要完成的心愿?
林:没有了。我希望活得坦坦荡荡,走得潇潇洒洒。
实习生 徐露萍
南都记者 王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