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沦为“药儿园”:孩子不缺勤可以多挣钱
发布时间:2014-03-20 10:21 【来源:】
分析
据新华社电 继陕西西安被曝幼儿园给幼儿服用“病毒灵”后,吉林省吉林市以及湖北省宜昌市先后出现幼儿“被服药”状况。而在近年中,在幼儿园中屡屡发生的虐待儿童事件等也曾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本是让儿童接受教育,以便更好地成长的幼儿园,为何沦为“药儿园”?
利益:孩子不缺勤幼儿园能多挣钱
对于大众关心的为何要给幼儿“服药”的原因,西安涉事幼儿园负责人交代,因了解到“病毒灵”可以预防感冒、增强抵抗力,为提高出勤率,因此给部分班级的幼儿服用,此做法未事先征求幼儿家长意见。
记者了解到,出勤率的高低,往往与幼儿园及园内幼师的收入有着直接联系。如果幼儿园每月出勤率较高,老师就会得到奖励,而孩子不缺勤,幼儿园也能多挣些钱。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幼儿缺勤的话,一些民办私立幼儿园要按照天数向家长退钱,其中包括餐费。利益驱动之下,部分幼儿园开始以“提高抵抗力”名义,为幼儿喂食药物。
监管的乏力,也让“被服药”行为更加肆无忌惮。以西安涉事幼儿园为例,2008年11月到2013年10月,幼儿园冒用其他医疗机构名义,从4家医药批发零售企业先后分10次购进“病毒灵”54600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建明认为,从园方购药、保存直到最后的服用无人监管,直至幼儿园不合格保健医生随意给孩子开处方药服喂,一系列漏洞百出的环节,凸显了相关部门对幼儿园卫生保健领域的监管短板。
监管:应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显示,到2020年,我国幼儿在园人数将由2009年的2658万人上升至4000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将由50.9%上升至75.0%,变化幅度明显。
“学前教育飞速发展,对待幼儿园中存在的乱象,应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湖北阳光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査祥生说。
査祥生认为,应当认识到,幼儿园中乱象屡现,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客观而言,我国的学前教育有着较大的需求量,而国家及地方的投入仍显不足、监管力度不够,使得幼儿园的办学质量良莠不齐;主观方面来说,部分私立幼儿园的开办者将办园作为牟利的方式,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绞尽脑汁,加之幼儿园中聘请的老师、保健医生的素质堪忧,使得幼儿园中问题不断。
北京真爱教育服务机构执行主任郭斌也认为,民办幼儿园采取完全市场化的运作,出于成本考虑在师资培训上投入较少,教师的收入也相对较低,人员招聘也较为随意和频繁。而教师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发泄的出口首先就是幼儿。而学前教育机构过于商业化,也不会把孩子的安全放在首位。这也是当前中国学前教育机构虐童、伤童等安全事故频出的重要原因。
査祥生建议,要强化对于学前教育的监管力度。“对于园内发生的违法行为,要坚决依法严惩;同时,也应健全准入资质审核以及日常监管机制,及时消除幼儿园中潜在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