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川军抗战日记曝光:改掉古镇污染陋习 舍命救火

2015-08-18 10:26 出处:

align="center">

  翟炳炎向记者讲述当年川军治水。

  川军当年把祠堂作为办公厅。

  安徽泾县查济古镇,一本当年的学生日记记录了川军的往事。

  华西都市报特派记者苟明安徽泾县摄影报道

  关于战争,更像是一场离我们很远的过往,史学家们瞩目的,往往也是将士的驰骋疆场,谋士之出奇制胜。那些战役,更像是在楚河汉界演出的变化,无非多了些神奇精巧。只有在战场之外,每个士兵或者将军,才成为生活中的人。于是,在战场所在的地方,往往有正史的记载,而民间记忆却很少;而恰恰在后方,那些日常的小事,往往民间传说多,而正史几无记载。

  所以,对于川军的皖南旧事,多为当地百姓口口相传留下的传说。前不久,记者从皖南独家获得的一本当年私塾学生的日记,则清晰记载了对于川军的所见所感。当年川军的奋勇抗日、从严治军、积极向上、爱民爱国,在这本日记里,鲜活灵动,栩栩如生。

  这些日记,佐证着在查济流传的各种传说。学生名叫查富健,当时在查济读私塾,多余信息无从考证。从文字看,这些日记应该形成于1939年(民国28年)。

  【治水】

  改掉古镇污染陋习,惠及当下

  四月二十五日星期一因为这几天天气很热,我每天起来甚早,而吃饭很迟。什么缘故呢?因昨日商主任在济阳学校开会,禁止人家在河内浣衣及洗菜,说是河小水浅,这几天又没下雨,居人客主复杂,多半不悉卫生。倘图便而任其污秽狼藉。必致疫厉,害及公安。故商氏首倡此举,殊有意义。在他们未来之先,每天早晨总见许多人挑水淘米。还有愚蠢的人,拥挤着洗涤痰盂溺桶等不洁之物。所以此地夏秋间,疟痢列剌,数见不鲜。人们缺乏常识,恬不为怪。他此次禁止,原是恐怕人们吃了脏的河水,传染病菌。但是这种好意,不能家喻户晓。据闻村人尚有訾为不便而多事的。然禁例每日亦只几点钟。盖上午自九时起,至十二时止,下午过了五时,任凭什么,听人溉濯,则军部也体谅住户,非绝对严厉者。我家须等到九时才去河里淘洗菜米,故不早了。

  安徽泾县查济,是一个古镇。这个镇,各家祠堂密布。

  一条小河,从镇旁流过,时至今日,这条小溪仍然清澈,鱼虾畅游水底,两岸妇人举槌捶衣。没有人往河里到垃圾,也没有人排污水。当地百姓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一方面,这要归功于现在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归功于当年川军留下的传统。

  1938年年底,川军来了后,在查济驻军。一个小镇,突然来了这么多人,吃水是个大问题。

  有一次,郭勋祺下河查看水源,发现河里有很多“翻跟虫”,一打听,原来,当地百姓都向河里倒垃圾,而且当地人的厕所,习惯摆一个大缸,屎尿都拉在缸里,到了天明,就把屎尿倒进河里,在河里洗马桶。行军打仗,水源安全极其重要。于是,部队和当地政府,组织了专门的人,张贴告示,禁止在河里倒垃圾,洗马桶,倾污水。同时,每天在河岸宣传,打一通锣鼓,然后大声喊话:“哪个要是在河里倒马桶,看到了就直接用石头砸,砸了我们负责!”

  随即,川军征召民夫,把整个河道清理了一遍,把所有的垃圾打捞起来。

  同时,川军自己也制作了食用水的过滤系统。88岁的翟炳炎老人,亲眼见识过川军的过滤系统制作。当时的川军军部厨房,就在翟炳炎家的对面,那时候,他已经是10多岁的少年,他看到川军在灶台上摆放了一个大水缸,在灶台下方,也摆上一个大水缸。然后,翟炳炎跟着战士们,去河里的洪楼桥挖沙,把河沙洗干净,抬回厨房,装进灶台上的水缸齐缸口。灶台上的水缸底部,打一个洞,用竹筒安放在那里,然后就朝缸里倒水,经过沙滤后,水从竹筒渗出来,流入到灶台下的水缸。沉淀后,再从水缸舀到一口锅里,然后沉淀,再舀到另一口锅。经过过滤和沉淀,水里再也没有小虫,这些沙,七天换一次。

  除了这些,还有日常的宣传,从日记里可见一斑:“三月初七日,星期二。昨日晚上是落雨,今早起身天已霁矣。余吃过早饭,赴校途中见一士兵在豆腐店门口,要店主扫去淤秽之水,其人依言扫之。这是清洁卫生的指导。”经过长期的宣传和惩罚,古镇的人们,也渐渐改掉了朝河里倾倒污秽物的习惯,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救火】

  保护百姓财产,流传至今

  四月二十六日星期二吾昨天散学回家,走到路上听见许多人说今日上午有一人家失慎,顿遭祝融之厄。顷刻间,全屋五架,都成一片焦土。我吃过饭便同着几位友人到那边去察看。里面的火焰还是熊熊吐着赤舌。地上的砖瓦纷纷倒像遭遇敌机燃烧弹的破毁一般的,状不忍睹,可为叹息。我想,建造一座屋宇,不知费了几多经营,方能成功,哪晓得花尽心血、金钱,竟如阿房宫的付之一炬,刹那间变成灰烬。据说村中缺乏良好的消防队,只有许多五十军军士,帮同尽力扑救,并助那火户搬运家具,转瞬即都移出。还有很勇敢的,冒着火光上屋掀瓦拆墙,为怕牵连邻宅。只观他们不顾生死的为民恤患,足见卫国保种的精神是真从热血中流露,忠义莫可及。我们前途的胜利也就可想而知了。又闻爬屋之时,也有因急跌下受伤的。也有手足被火灼坏的。最可敬的,那军队里的排长,立在火场,执起皮鞭,督着他们上屋,不许规避。人们看到,无不十二分的爱戴,说是本地福星。对抗战的信仰立刻增加了不少同情。

  如果没有这些学生日记的记述,这些关于川军救火的事迹,也许会被理解为美化川军的传说。除了这位学生的日记,当地百姓也有很多关于救火的口述。每次发生火灾或者百姓家里有事,川军总是主动帮忙,有时候是舍生忘死。

  叙伦堂主人王培能,现在已经84岁。他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在他9岁的那年,查济出会(盛大的民俗活动),驻扎在八甲祠堂的驻军也派遣人参加。汉奸报告了日本人,说国军要在某地参会。这天,正好当地老百姓做饭时,做了两锅夹生饭,所以出会延误了,飞机按时前来轰炸,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河面上的天申桥被炸了,旁边一间房屋被炸塌掉了,一个摆摊的人被炸死了。

  飞机还没飞走,驻扎在二甲祠堂的军人,就纷纷朝炸塌的房屋奔跑。一位老太太被压在房屋下,几个学兵趴在地上,用手刨砖瓦,手都被刨出血了,最后把这位老太太救出来了。

  【艰苦】

  士兵单裌露足,百姓心疼

  十月十七日 星期一日天气极冷。晨起,寒风扑面,砭人肌骨,点水皆冻。缸中盆中的液体,尽凝成坚固的寒冰。在这当儿,看不见鸟的飞行觅食,想早预备着过冬的粮了。古文上的禽鸟休巢,堕指裂肤,真觉有此景象啊。想这时沙场作战,是备尝艰苦。我们本村的受训军士,还是无衣无褐。身上被着单裌,足胫露出,或者借此暇练青年体格,使成铁的模型,好去担当事业,抑或是上官缺饷,没有发给了。可是这些壮士,都是国之干城民众的救命福星,同胞们不应该坐视啊。光明的白日,幸而现着笑容,使同志们皆都如挟纩,我便区区来作芹曝之献罢。

  这本日记一共一万多字,均用小毫写成。日记里,这位名叫查富健的学生,去河里捉鱼,参加文明婚礼,节日盛会……虽然是战争年代,但其乐依旧融融。跟所有的人一样,他明白,这是川军带来的平静。所以,对于川军的遭遇,他很是同情。

  十月十二日这天,已经进入仲冬。他描述说,后方老百姓,个个穿着棉衣,欢笑洋洋,阳气满满于大宅。只有那些抗敌的英勇将士,不怕严寒,还要在沙场上,抗日救国。如果没有足够的衣服穿,不能御寒,仅仅凭着一腔热血、一片热心,也不能赤手上阵。他认为,“前代君主尚有念边塞苦寒,自解裘帔去慰劳戍帅,使三军之士皆如挟纩。现今兵民一体,是所谓与子同袍了。”他想起去年冬令,村中来了一班劝募寒衣队,在本场的义仓表演话剧,描摹前方冬征苦况,让所有百姓感到很悲惨伤心。而且,他听说当时川军补充团的壮丁也因没有衣服穿,冻死在附近的也有很多。在日记最后,他说:“我们大家应该捐钱寄去。”

  从日记里看,查富健的先生,除了精通国学,还通医术,在很多篇日记里,都提到先生被军人接去看病。

  十月初三早晨,查济街上过了一连队运输队。查富健听说是往零洋镇关去,每人带着棕索扁担,身着旧军衣,在店家争买食物充饥。“风尘满面,语言之间据称自江苏省来往零洋镇,搬子弹到前方战线的。”这些人告诉他,这几天开始反攻芜湖边界及青阳木镇等地。有数万精兵防守,皆士气极旺。听说这些,查富健跟所有人一样,认为此战必胜利。这时,他却不禁感慨起战争的残酷来:“我们僻处烽火包围的山谷中,四面楚歌,无地可避。思量桃花地里的人家,黄发垂髫,真有神仙福分,而今是没处寻觅了。”

  /日记摘录/

  学生查富健日记 或写于1939年

  三月初八星期三

  在学校中,正写字时,忽闻嗡嗡之声,震我耳鼓,余即同科甲、俊权二兄走出视之,哪知是两架飞机在天空中经过。飞得很高,几乎钻入云间,继而复从云中飞出。良久乃去,这是人间的鸱鸮,毁室取子,谁都见了恨怕的。四月十三日星期三

  今日中膳后,赴校,行至途中,忽抬头见空中横着一根线,那时未知何物。我心中惊异,难道此时还有人放风筝吗?仔细定睛,原来线之那一端是通到坞里,这一端是过蓝家垅山上。我心中才明白是电话线,因为政治部的训练班,驻扎本村鸿公祠。想必那电线是通着盛村军部。虽说可以传信息,但也算创造此间的纪录了,我到学内即将这新事写入日记。五月二十六日星期三

  今日天气比较前几日要算凉些,因为连日的下了梅雨。我早晨起来到街上杂货店内买豆腐。在河沿边,远望着许多的军士,列队成行,每个人身上插了很蒙葺而长的青草。衣服又是绿的,站着不动,形容好像是树木一排。他们正在望下街而行。我见了心中诧异,后来默想,大约是避敌机的目标,恐怕它来轰炸。八月二十二日星期三

  今天我来学时,见三个兵士接先生到盛村去看病。迄至下午回来,对我们说,连日事情很忙,精神倦极,头目昏晕,便讲了一篇古文,是宋朝苏洵做的《辨奸论》,文法精彩。

  (实习生廖海杰对此文亦有贡献)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

Copyright 2016 Y!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