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专家沈津谈古籍收藏:并非所有宋版书都珍贵

发布时间:2014-05-07 10:25 【来源:深圳商报】

  日前,原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室主任、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聘专家沈津受邀来深,担纲“中华古籍之魅力”讲座主讲人。活动结束后,沈津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细谈古籍及善本收藏的种种心得。

  普通读者对于“沈津”这个名字也许颇感陌生,但在版本目录学界他可是鼎鼎大名。沈津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在上海图书馆任职时,曾追随顾廷龙馆长研习目录版本学,后任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室主任16年,经手超过两万种善本,已出版的专业著论达到800万字。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评论沈津:“环顾海内外中文古籍界,能出其右者难以寻觅。”

  哈佛有189部明刻本国内空缺

  沈津健谈,两个小时的讲座几乎是一气呵成,之后的专访仍是意犹未尽。对于时下颇为热门的古籍及收藏,沈津表示,随着艺术品拍卖日益红火,古籍作为其中的一个门类也逐渐为世人所熟知。相对于艺术品市场的其他门类,古籍市场始终保持着稳定上升的态势,“尽管如此,我也只是做相关的古籍研究,收藏谈不上,既没有经济实力,也有所‘避讳’。”

  沈津表示,凡是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的线装书都可称之为“古籍”,最早的古籍出现在唐代,以‘日历’的形式流出,此后到宋开始成书。历代流传下来的古籍分为抄写本、刻印本两类,按照刊刻时代区分,有唐刻本、五代刻本、宋刻本、辽刻本、西夏刻本、金刻本、蒙古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民国刻本等等。

  沈津介绍,目前散落在国内外的中华古籍大约有5000万册左右,就收藏实力而言,国内首推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次之,海外则以哈佛燕京图书馆为最。沈津说:“哈佛大学收藏了众多中国传统文献,包括宋、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各种文化典籍,1949年之后很多国内没有的版本,在那里也可以看得到。”

  沈津介绍说:“哈佛燕京图书馆目前收藏的中华善本有4000部,四五万册左右,仅明刻本就有1500部,其中国内各大图书馆空缺的版本就有 189部之多。所以,我在哈佛燕京图书馆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将国内没有的古籍善本以汇刊的形式编出,总共是67种37册,参考标准就两条:国内空缺、有学术价值。”

  民间收藏不容小觑

  沈津表示,古籍收藏国内首推国图,国内95%以上的古籍都收藏在图书馆,但民间收藏的力量也不容小觑。“民间收藏的数量可能占不到5%,但是这 5%的收藏也了不起,有很多是国家没有的,有的还是孤本,特别珍贵。尤其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历灾难、战争、政治运动后保存下来,实在很难得。”

  “不仅仅是公家机构在保存传统文化,私人收藏家也在保存传统文化。真正的藏家对于藏书大都是‘只进不出’,也在为传统文化贡献力量。”沈津介绍,目前国内有很多一流的古籍收藏家,比如励双杰,他是浙江慈溪人,收了1800多种家谱,是中国收藏家谱最多的人,“收藏印谱的林章松也是奇人,收了 1800多部,很多都是元明清的,大概称得上是华人世界印谱收藏的第一人,但他很低调,很多人根本都不知道他。”

  亲眼见过两万多种善本,沈津仍笑称,自己去到这些收藏家的书房,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地方太大了,分不清东南西北”。

上一页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

Copyright 2016 Y!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