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Zha Gu扎固,写给家乡的日记

2024-11-12 11:35 来源:本站

  Zha Gu扎固是一句方言,来自我母亲的家乡,来自我的根,也来自我对世界多语言交流中的思考与呈现。

——管管

管管个展Zha gu 扎固,花丝编织,金属,450 x 400 cm,2024

  艺术家管管(Yingqi Guan)在伦敦画廊的首次个人展览以“文化密度”为核心主题,深入探讨了在特定社会和空间中表现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这次展览包括语言、多元传统、手工艺、习俗、信仰体系、艺术和社会行为的多样性;它反映出文化元素的集聚程度以及这些元素的互动如何形成一个密集而动态的文化网络。在学术领域,文化密度被视为解码社会复杂性和文化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人类学家和文化地理学家研究文化密度对社会结构、创新生成及文化传承的影响,高文化密度被认为能促进文化创新和社会适应,但也可能导致文化冲突和社会分化。

  本次展览的名字为“Zha gu扎固”,作为艺术家母亲的家乡青岛的民俗方言中的一个动词,“Zha gu扎固”涵盖了制造、创造、治疗、应对和惩治的多重含义,其动作的边界模糊,这种动作意义的多样性与我创作过程中的模糊边界相呼应——通过编织和艺术创造将作品转化为反思时代的媒介。在民俗文化中,文化密度可能通过传统手工艺的多样化和民俗语言的频繁使用而表现出来。这种文化环境为居住在其中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同时也可能使他们对外来文化影响更加敏感。因此,此次在伦敦的个人展览,管管以文化密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和女性主体意识的思考为背景,通过作品和个人语言作为媒介,探讨文化、交流与身份的塑造和非言语沟通在文化表达中的作用,尤其是非言语沟通在表达中的作用,让艺术家本人在这三年海外生活中,如何在日常的文化多样性、多语言的交流中影响行为与反思。此外,本次展览也想借“Zha Gu扎固”这个方言探讨语言和文化密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表现,通过作品与个人语言交织在文化交流和身份形成过程中的反思。

管管个展Zha gu 扎固,花丝编织,金属,450 x 400 cm,2024

  艺术家本人运用大量的中国传统手工艺花丝编织的工艺的将文化民俗、女性身份和地方语言通过装置、雕塑和当代首饰的方式探讨这些现象,将其作为一个概念,提供了一个媒介来思考和理解文化元素在文化密度和种族问题中的冲突相互作用,管管思考如何在多元化和快速变化的时代中作为一个艺术家保持文化的积极地连续性和活力,与我们所处的时代保持着审视、反思、批判和表达,也展示了文化密度在形成社会记忆和女性身份中的作用。

  展览分为三个部分:Eye、爱和I。这三个词发音相同,却代表了截然不同的文化语境,它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交叠和模糊,与我的主题文化密度与语言形成一个从个体的主体意识思考到群体,从语言体系到种族完成与作品到互文性探索和自我构建,文化密度在此汇聚、交织,形成了一个密集而动态的文化网络,仿佛在讲述着无声的故事。与本次展览的主题词“Zha Gu扎固”产生了深刻的文化对话。

管管个展Zha gu 扎固展览现场,展厅2楼,2024

  为什么作品分为三部分eye、爱和I?

  “eye,爱和I,这三个声带发音是一样的。语言体系的建立是否会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分立和隔绝是我思考的议题,我在中央美术学院就读时起,我曾经参与不同国家的短期游学,在那里多语言环境下,我与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们交流,那个时候起,我思考语言体系是否是划分边界的符号?隔绝或者分裂了文化、身份和交流?在那时,我将我个体承载的语言最大的用作内在的思考和辅助交流,声带比语言的诞生和使用更早,随着进化语言逐渐丰富可以助人交谈,从那时起,我思考如何把我的作品回归人性,通过作品作为载体思考个人和语言边界的探索。语言、阶级和种族规训下的窥探,让观众通过我的作品作为媒介,与它产生交流与链接,因此我大部分雕塑作品在探讨物品如何和身体发生关系,通过它蕴藏着语言的韵律,信仰的交响,以及将作品作为媒介与社会当代的事件保持着积极地回应和交融,把我看到的世界和思考,用作品表达出来,来实践语言的功能性是否是用做与自我主题艺术的思考。非语言信息的元素在此汇聚、交织,形成了一个密集而动态的网,让观众通过我的作品去探索这里有多少故事可以被思考和被探索。

管管个展Zha gu 扎固,花丝编织作品细节

  eye是眼睛,是注视和审视。我通过眼睛去观察我所处的世界,然后做出我的反应并通过我的作品表达出来,观众也是通过眼睛去审视我的作品,去了解其中的故事并给予回应。爱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不管是输出爱还是被爱。爱是很宽泛的,不仅仅是爱情,爱万物,爱自己,爱别人,爱一个瞬间,爱一个充满回忆的老物件……我的一些作品起始于爱和情感,女性的生理构造让我天生对这个领域拥有极大的敏感度,转而用这种敏感度去叙述故事。现在它们被展示出来,但是也并没结束,它们背后的叙事性故事在观者的视角里展开,结合他们的私人经历思绪被持续延伸着,只要人们还有情感,我的作品就没有结束。I是个体,是肉身也是自我和本我,是我通过我自己的视角结合自身故事作为我的灵感来源去创作,也是观者通过自身立场去感受那些作品,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对作品背后故事的代入感不同,它是一种源于心中的动机,我想传达我的世界观,比如对爱,对语言,种族,对生命和对控制,甚至是统治的看法,我的目的是探讨更深层面的意义,所以反观艺术和历史的过往和历史,总能看到现在的种种问题。选择用中国传统手工艺花丝编织工艺作为载体去表达我的艺术创作,也是在当今的都市生活中,传统手工艺已然难觅踪迹。这不仅仅是实用性、都市时代生产力以及审美取向转变之下的必然抉择,更是因为这些老物件和手工艺所象征的抽象意义逐步崩塌,且与它们所承载的社会意义息息相关。在此,我期望凭借自己的作品,以全新的叙事方式重新探讨一个崭新的理念,进而唤起那些已然遗失的情感。我的作品虽具有私人属性,但绝非意在消费情怀或者刻意强调概念。我更期盼人们能够用心去感受它,尽情畅享材料变化所带来的美妙连接——保护它不受外界的威胁,而与此同时,我亦处于它的庇护之下。从某种意义来说,我的作品代表内心的感知与意志,只要细细观看,会发现这是我写给观众们的日记,虽然展览会结束,但是只要人们还有情感,通过展览在观众心里的思考和挖掘会继续被延伸,因此它们并未真正意义上结束,总会让人在无形中弥补着某种缺失。

一个女人的一生,花丝编织,银,150 x 100 cm,2022

管管个展Zha gu 扎固,花丝编织,金属,450 x 400 cm,2024

管管个展Zha gu 扎固展览现场,展厅外景,2024

紫罗兰场域,花丝编织,金属,头发,珍珠,45 x 30 cm,2024

奶奶的项链,花丝编织,金属,琥珀,老珊瑚珠,100 x 100 cm,2022

我和我的丑,花丝编织,金属,琥珀,150 x 100 cm,2024

我和我的丑,花丝编织,金属,琥珀,150 x 100 cm,2024

  Eye:眼睛捕捉我的故事与我的作品保持着审视、反思、表达,抽丝剥茧将它们变成我和作品之间的泄密者。当我注视它们的时候,它们也在凝视着我,而你注视作品的时候,犹如我也在凝视你。通过眼神交汇和捕捉,互相成为镜像,并形成一个通道,连接故事与作品、你与我。

  爱:(中国汉字,发音ai)之于浓郁的情感,贴近肌肤,我的热情与时间都交付于“创作”。它们来自不同的爱,也出于爱我将它们用作品的形式去叙事那些故事,它们有形或无形,都源自生活本身的体验。它们自带灵蕴,有的来自记忆,有的来自一根流露的线头,有的从梦里生长发芽。触摸我,感受我,即获得我的爱。

  I:我与我的创作物之间的关系,就如同我与“另一个我”,它们是一种互相成就的关系。铺陈我的冲动、本能,并不加掩饰,抵达欲望或激情之颠,它是淋漓尽致的化身,在那里我吞下的西瓜籽长成了森林,我在秘密基地的深渊穿梭把那片刺痛你我的荆棘拔出。而沉浸之后,又将开启更多未知的门。

艺术家管管的伦敦个展海报,海报设计师:管管

  在海报中可以看到艺术家将她的手、针线工具与手工艺,以及电脑符号制作的编织效果融合在一起,与她的花丝编织作品和展览主题“Zha gu扎固“形成深刻的链接

管管个展Zha gu 扎固展览现场,展厅一楼,2024

管管个展Zha gu 扎固展览现场,展厅一楼,2024

管管个展Zha gu 扎固展览现场,展厅一楼,2024

管管个展Zha gu 扎固展览现场,展厅三楼,2024

管管伦敦个人展览Zha gu 扎固,鞋垫项链,材料金属、面料,木头,线,

管管伦敦个人展览Zha gu 扎固,鞋垫项链,材料金属、面料,木头,线,

管管伦敦个人展览Zha gu 扎固,鞋垫项链,材料金属、面料,木头,线,

管管个展Zha gu 扎固展览现场,展厅三楼,2024

管管个展Zha gu 扎固展览现场,展厅三楼,2024

管管个展Zha gu 扎固展览现场,展厅三楼,2024

  管管是一位生活在在伦敦的艺术家、当代首饰策展人,她的艺术创作横跨雕塑、装置、行为艺术和当代首饰多种媒介,叙事旋律具有批判性和视觉张力,常以精湛的工艺、黑色幽默与巨大的体量的方式探讨社会、肉身、文化和女性的问题。她在多个国家举办过展览,如中国、英国、德国和法国。从中央美术学院首饰设计专业毕业后2019年,参加了丹麦艺术家Kim Buck工作室的Master Goldsmiths project,从此开始与专注传统手工艺结合当代首饰结合为装置艺术,即使在今天这样一个自动化和机械化的时代,她仍然接受使用纯手工创作作品的挑战。

  她擅长通过身边细小的事物观察并重新提炼出自己的语言融合在她的作品中,创造出充满戏剧性与夸张造型的视觉体验,通过自己的作品作为媒介与所处的时代保持着审视,批判,反思和表达,揭露我们所处的时代中的统治、暴力与文化矛盾的问题。2022年,她从皇家艺术学院珠宝与金属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后,在伦敦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eye 爱 I。她的作品总是围绕着她的艺术创作理念都是基于 eye(审视)/爱(情感)/I(主体意识思考)为载体,并通过雕塑、装置和当代珠宝为媒介将其与所处的时代保持这审视、反思,批判和表达。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2020年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盛大开幕

【2020 年12月1日, 上海】 2020年 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Australia Marketplace Online - China 2020,简称AMO)于...

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落幕:一期一会的艺样金陵

2020年11月29日,为期四天的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季暨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圆满落幕。...

名家推荐:画家王志坚作品赏析

王志坚:生于1958年,湖南湘乡人。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代表作曾获中国美协授予的二等奖,国家文化部银奖,...

品山崎之韵,溯日威之源

11月4日,三得利日本威士忌世家在上海举办“山崎日威之源”品鉴会,以山崎多个珍贵酒款打造了一场味觉盛宴,与...

笔墨灵动 富力清新:著名画家刘新华

刘新华,天津市人。籍贯:河北河间市。毕业于日本京都艺术大学大学院、文学硕士、美术硕士、美学博士。...

打卡设计|魔都明珠塔前的“Rolf Benz名伶”

▲坐标:上海外滩悦榕庄 热情时尚的Ms.Mio Mio的美如同奥黛丽赫本,略带复古气息却时尚感永存,并拥有自己独立的审...

Ember推出限量版智能温控马克杯, 为中国消费者打造顶级咖啡体验

Ember亮相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 中国上海,2020年10月 29 日 以设计主导的智能温控品牌Ember今天宣布,推出全新限量...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