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3000件文物重回地下 明神宗龙袍部分布料碳化
2015-11-20 14:49 出处:
定陵文物搬家过程中,工作人员在清点皇后凤冠上的珠宝数量。
本报记者 王海燕
59年前,明十三陵定陵地下玄宫开启,出土了3000余件随葬品,包括金器、银器、玉器和丝织物等。今年,随着十三陵新建地下文物库房启用,这3000余件珍贵文物又重新回到地下。
昨天,记者从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了解到,截至11月18日,文物的搬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挪移到地下的文物全部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保存,困扰十三陵多年的文物保存难题基本得到解决。
新库房面积增3倍
十三陵新建地下文物库位于定陵前的文物展厅附近,和曾经的老库房相距不过20米。库房分地上一层,地下两层,总建筑面积2435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文物存放面积770平方米)。
昨天上午,经过严格的检查、登记程序,记者一行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进入地下库房,楼道里充溢着浓郁的樟木气息。
“和老库房相比,面积增加了近3倍。”十三陵特区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老的文物库房建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50多年。老库房位于地上,仅200多平方米,众多珍贵藏品无法分门别类摆放。并且老库房设施老旧,不具备恒温、恒湿保存条件,丝织品等文物的老化现象严重。
新库房于2009年动工营建,2012年正式完工。新库房不仅面积增大了,配备的消防、安防和空调设施也很先进。“中央空调可以保证恒温、恒湿;消防用的是氮气,灭火时可保证不弄湿文物”。
另外,新库房具有防震功能,并且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红外等设施,对库房里的动向进行24小时监控。
一件龙袍得要6人来搬
顺着楼梯来到文物库地下二层,其中有一间库房专门用于存放丝织品。十三陵特区文物保管部部长宋磊介绍,1956年至1958年,考古工作者对定陵地下宫殿进行考古挖掘,共出土地下文物3000余件,其中丝织品600多件,包括明神宗生前穿过的龙袍、著名的女衣——百子衣等。
穿过3道安全门,就是库房的所在。房间里并排放着3组大立柜,每组立柜从上到下有10个宽达两米的大抽屉。每个抽屉上都有标签,说明存放的是哪件文物。工作人员打开其中一层抽屉,一件400年前曾被明神宗朱翊钧穿过的暗黄色龙袍,呈现在记者眼前。
这件龙袍平铺在抽屉里的白色宣纸上,胸前用金线绣制的游龙图案完整保留着,但衣襟、袖口等位置,很多布料已经脱落、碳化,成了碎片、碎屑。袍子上还有明显的被折叠过的痕迹。
随后,工作人员又打开另一层抽屉,同样是一件龙袍,颜色稍浅,衣襟上有明显裂纹,一侧的袖子已经残缺不全。
“这类丝织品最难保存。”宋磊介绍,文物刚出土时因为接触空气,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碳化现象。在后来几十年的存放中,由于空间狭小,很多都被折叠在了一起,加剧了文物的老化。此次,新文物库设立了5个丝织品库房,用专门定制的大抽屉将所有丝织品平铺摆放。每个抽屉下都有专门的樟木隔板,用于防虫。库房温度恒定在20摄氏度左右,湿度在50%到55%之间。
所有丝织品中,最难搬运的是龙袍。工作人员介绍,龙袍的两只袖子平摊开来,有两米多宽,并且衣服上有很多残片,稍不留心就会有损坏。搬运时,得先把衣服平整地铺在一张搁板上,再将搁板从老文物库运送到新文物库,最后将搁板上的龙袍一点点挪移到专门存放的抽屉里。整个过程需要6个人参与,像这类大件的丝织品文物一天也只能搬运两三件而已。
特制“囊匣”为文物护体
除丝织品外,定陵出土的还有大量金器、玉器、瓷器等。对于这类文物的存放,十三陵为它们量身定制了“囊匣”。
“囊匣”其实是一个个蓝色的缎面方盒,盒子框架材料为三合板,内部为特制海绵和棉花,并依据每个文物尺寸、形状塑形,“文物放进去完全吻合,不会随便移动。即便从30米高的地方摔下来也不会受影响。”工作人员介绍。
在文物库地下一层的器物库房,工作人员打开其中一个“囊匣”,里面摆放着一支“喜庆万年”鎏金银簪,簪子上镶嵌的红蓝宝石,以及“庆万年”三个金字璀璨、发亮,看起来十分精美。“有了囊匣护体,文物存放更安全,保存寿命也会延长。”宋磊介绍,现在办事处已经定制了1700多个不同规格的囊匣。放置于囊匣中的文物,未经批准,不允许随意取出,以尽量减少与外界的接触。
十三陵特区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地下文物库于2012年建成。此后,特区花了两年半的时间筹备文物搬家事宜,包括文物登记,文物柜架的设计、制作和安装,文物囊匣的测量、制作等等。今年3月27日,文物搬家工作正式启动,到11月18日基本完成,历时7个多月。从文物清点、拍照、包装、装箱、运输、拆箱、分类到完成上架,每一件文物的搬运都要经历至少6个环节。
除馆藏文物大搬家外,原先散落在各陵区的石碑、石刻、木质及琉璃等建筑构件2000余件,也集中移到思陵院中。至此,十三陵文物搬家工作暂时告一段落。
小知识
定陵小档案
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及其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合葬陵墓。其营建自万历十二年(1584年)始,十八年(1590年)竣工,用时近六年。陵寝占地18万平方米,用银800余万两,它是十三陵中规模较大且最为奢华宏丽的一座帝陵。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