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组南京大屠杀档案将复制展示 含16张屠城血照
2015-10-13 11:16 出处:
日军暴行照片
1947年1月,为调查罪证,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会同世界红十字会南京分会负责人前往中华门外普德寺,发掘死难者坟墓,检验遗骸。此照片为发掘现场。
南京大屠杀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调查表
近日,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这一消息在南京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市民想知道这些珍贵档案的藏身之处,以及何时能看到原件。江南时报记者 黄勇
11组档案建立成数据库向社会开放
南京大屠杀不仅仅是中国人的悲痛记忆,更是人类的浩劫、世界的记忆。在全世界,有许多南京大屠杀的档案,仅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藏的资料就超过16万件。在卷帙浩繁的档案中,如何选择申报“世界记忆”的档案,如何确保档案经得起日本右翼势力的挑剔,颇费功力。
权威性、真实性和唯一性成为标准。凡是不是原件的史料,一律不报。最终,11组最典型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南京市档案馆有关负责人昨天告诉江南时报记者,“我们馆报的档案有市民呈文等,但具体其中哪些呈文正式列入了‘世界记忆’,还要看国家的发文。”他透露,11组档案分布在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和上海市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7家单位。“未来,我们将通过复制、扫描、电子信息化等方式,复制所有原件,展示这些‘世界记忆’。不过把原件拿出来给市民看的可能性比较小,因为年代太久远了,且非常珍贵。”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马振犊也透露,日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将把11组档案建立成数据库向社会开放,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份档案并很好的使用。同时,对将来陆续收集到的珍贵历史档案进行整理,以补充南京大屠杀档案。
16张屠城血照成“第一号”证据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史料馆里,静静地躺着一份南京屠城的血证——16张记录了侵华日军士兵在南京城内烧杀掳掠施暴的照片扫描件。很多人不知道,这16张照片是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大屠杀案的系列证据第一号,其拍摄者是日本官兵。这一证据在战后对日本战犯审判时起了重要作用。
这16张两寸半的照片,有日军在南京下关江边“万人坑”旁杀害中国平民的画面,还有有两名日军士兵杀人后手持屠刀的合影,很多人在课本上也看到过。
1938年,日军侵占南京期间,罗瑾还只是“华东照相馆”的学徒工。一天,一名日军少尉军官让他冲洗两卷120张的胶卷,罗瑾发现其中有多张日军砍杀中国军民与强奸侮辱中国妇女的照片,他非常愤怒,就偷偷多洗几张保存起来。此后每当有日本兵前来冲洗,他都会偷偷加洗日军烧杀奸淫的照片。随着照片越来越多,罗瑾从30多张中挑选16张装订成册,然后将剩余的烧毁。为防万一,他把照片藏在自家房梁上。
1940年5月,罗瑾来到汪伪政府设在南京毗卢寺的交通电讯集训队。为了安全起见,他把相册偷偷从家中转移到集训队宿舍的床板下。1941年初,伪宪兵突然进行大清查,罗瑾情急之下把相册藏在寺庙茅厕的墙洞中。几天之后,他却发现相册不翼而飞。原来,藏在毗卢寺茅厕墙洞的相册,被集训队的吴旋意外发现带走。
直到,1946年,南京成立了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吴旋才从箱子底取出了那本保存了6年的相册交给南京市临时参议会。由于该相册中的照片“确系日寇施行暴行所自摄,而足以证实战犯罪行之铁证用”,成为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大屠杀案的系列证据第一号。
档案相互印证,成不可撼动的铁证
“罗瑾相册原件现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钱进透露,程瑞芳的日记原件,谷寿夫判决书的正本都在二档馆内,判决书上谷寿夫的手印。此次二档馆还跟其他馆一起递交了其他组档案。
11组档案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其中既包括官方档案、司法文件、调查材料,也包括大屠杀发生前后方方面面的第一手、第一时间记录;既有直证又有旁证;既有受害幸存者及其家属、审判者,又有目击的中立人士;既有人证、文字材料,又有照片、电影记录,且其中很多档案曾作为战后审判战犯的指控证据呈堂,具备经历过认证和考验的法律效力。
正如教科文组织、各国专家和中方研究者共同指出的,此次《南京大屠杀档案》得以成功“入名录”,和这批档案历史线索清晰、记录真实可信、档案资料互补互正、证据链构成完整息息相关。
申遗档案中唯一一组视频史料,是当时身在南京的美国牧师约翰·马吉用16毫米摄影机秘密拍摄的长达105分钟的视频,这也是留存至今的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动态画面。如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这段珍贵的影像资料每天循环播放。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期间,马吉担任了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和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设立难民伤兵医院,参与救援了20多万面临被屠杀的中国人。当时,日军对外籍人士行动严格控制,摄影、摄像绝对禁止。马吉在影片的引言中写道:“必须小心谨慎地行动,摄影时千万不可让日本人看见。”
2002年10月2日,约翰·马吉的儿子大卫·马吉,将摄影机和影像资料,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其中一段,画面里一个身中30多刀的孕妇满身是伤、奄奄一息。她就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陆李秀英。这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陆李秀英的证词(传票、法庭询问笔录、证人具结书和身中37刀的陆李秀英接受救治的照片等),相互印证,构成受害者、加害者以及第三方证言的完整链条,成为不可撼动的铁证。
11组南京大屠杀档案
序号档案1身处国际安全区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舍监程瑞芳日记。2美国木事约翰·马吉16毫米摄影机及其胶片母片3南京市民罗瑾冒死保存下来16张侵华日军自拍屠杀平民及调戏、强姦妇女的照片。4中国人吴旋向南京临时参议会呈送的日军暴行照片5南京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谷寿夫判决书正本6美国人贝德士在南京军事法庭上的证词7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陆李秀英在南京军事法庭的证词8南京市临时参议会南京大屠杀案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调查表9南京军事法庭调查罪证10南京大屠杀案市民呈文11外国人日记:【占领南京—目击人记述】
链接>>>
《世界记忆名录》
《世界记忆名录》是《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简称,收编的是符合世界意义入选标准的文献遗产,是世界记忆工程的主要名录。这份名录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保管,通过联机方式在因特网上公布。世界记忆文献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延伸,侧重于文献记录,包括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手稿、口述历史的记录以及古籍善本等。记忆文献遗产反映了语言、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它是世界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世界的记忆。但是,这种记忆是脆弱的,每天都有仅存的重要记忆在消失。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世界记忆计划,来防止集体记忆的丧失,并且呼吁保护宝贵的文化遗产和馆藏文献,并让它们的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中国此前已有《清代大金榜》《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等10份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