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燃烧的影像》首映真实影像看哭“老兵”田华

2015-09-21 13:17 出处:

>  空军英勇撞击日军飞机、孩子们在挖战壕、川岛芳子接受公审、日军在故宫受降……这些镜头并非来自演员们的表演,而是拍摄于抗战期间的真实影像。昨天是“九一八”事变84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首部以真实影像全景式记录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历史的纪录电影《燃烧的影像》在中国电影资料馆首映。

  现场 真实影像看哭“老兵”田华

  87岁高龄的老艺术家田华昨天在观众们的掌声中出席了首映式。不过她的另一个身份可能很多年轻人并不知道,12岁就走进抗日队伍的她是一名真正的抗战老兵。

  已经提前看过影片的田华在发言时仍显得相当激动,她首先感谢了所有参与这部电影的幕后工作人员,感谢他们为自己“提供了一个怀念历史、再学习的机会”,“书本替代不了影像,只有影像可以说明历史,这部电影让历史又复活了。”田华说,在95分钟的观影时间内,她完全沉浸在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中,“我流泪了”。在她看来,这部电影“为祖国、为人民、为全世界,说了一句真话。整个片子没有任何偏袒,体现的是咱们全国全民族四万万人民的共同抗战。”她希望观众们看完影片更应“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对馆藏的500余部抗日战争时期拍摄的纪录电影进行了数字化整理和考据,最终从284部影片中精剪了133000余帧画面并精致修复,制作完成了时长95分钟的影片《燃烧的影像》。

  影片出品人、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孙向辉告诉记者,中国电影档案工作者以纪录电影《燃烧的影像》向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民族英雄、向出生入死的战地记者、向伟大的抗战精神致敬,“我们选择把影片放到院线,最大的期望就是让大家能在影院看到七十年前的记录影像和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幕后 故宫受降场景尤为醒目

  《燃烧的影像》全景式展现了从1931年到1945年期间中国人民抗日的历程,其中约百分之八十的珍贵历史画面是首次曝光。片中的影像主要来自国民政府军、传教士、社会团体以及美国官方的抗战底片,甚至包括日军投降后缴获的珍贵影像资料。由于几乎没有摄影条件,当年八路军和抗日敌后根据地拍摄留下的活动影像极为稀少,也更为珍贵。

  “尊重历史,让画面说话,用史实发言,是我们这部影片的创作宗旨。”该片总导演黎涛表示,“《燃烧的影像》是一部文献纪录片,没有加入任何特技、扮演和主观采访,希望能够保持老纪录片原汁原味的特色。”

  虽然未加修饰,但影片选取的许多珍贵镜头,精彩程度不亚于大片。比如,在“武汉空战”中,中国飞行员在飞机被敌机击中后,没有跳伞求生,而是孤注一掷地撞向另一架敌机,与敌人同归于尽。“南京最后一瞥”的片段中,摄影机记录下了中国军队被迫撤出南京时的最后一个镜头。总撰稿人李镇说,“这个镜头很模糊,感觉无限的沧桑,因为我们都知道军队撤出后发生了什么。”

  为保证创作的严谨,主创们对影像中出现的事件、人物、军队番号,甚至军服、武器、徽章都经过了考证。李镇介绍,“在史料的选择上,我们尽量挑观众没有看到过的素材去呈现,比如苏联援华、《中英新约》、《中美新约》的签订、赴日本投纸弹的‘人道远征’、日本留学的学生军贴标语、在故宫举行的华北战区受降仪式、审判川岛芳子等;对于观众熟悉的史实,尽量选大家没见过的细节去呈现,比如台儿庄战场上挖战壕的孩子、长沙大捷后的战场、驾驶舱内拍摄的武汉空战等。”其中,20万日军在故宫太和殿前投降的历史场景尤为醒目。黎涛介绍,这一受降仪式全长25分钟,影片剪辑曝光了其中的15分钟。此外,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张学良、汪精卫、冯玉祥、阎锡山、唐纳德、白求恩等历史人物也在片中真实现身。

  总制片薛宁透露,“考虑到电影的篇幅毕竟有限,大量珍贵历史档案无法一一呈现,随后还将有一部同名书籍出版,翔实介绍影片内容,收录影片台本和精彩剧照,片中所选近三百部素材也会全面曝光。”

  本报记者 李俐 白继开摄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

Copyright 2016 Y!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