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科幻作家刘慈欣:《三体》成功是个偶然难复制

2015-07-28 17:40 出处:

align="center">

刘慈欣。(新华社供图)

刘慈欣的代表作《三体》。

  近日,美国宇航局(NASA)发布消息,天文学家确认发现首颗位于“宜居带”上体积最接近地球大小的行星,一时间,“地球表兄”、“地球2.0”等说法在互联网上流传开来,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里程碑之作的《三体》三部曲也再度被网友提及。

  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在中国的销售量总计已超过100万册,成为几十年来中国最热销的科幻小说,并将被改编成电影。2013年,他以37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第一次登上了中国作家富豪榜。

  日前,记者专访了《三体》作者刘慈欣,他表示,相比科幻文学比较发达的美国,我国还处在初级阶段,很难通过一部或者几部小说就能够弥补。而对于被推上“世界高度”的《三体》,他认为,《三体》的成功只是一个偶然,这种机遇可能以后不会再来了。

  文/广州日报张丹

  实习生杨天娇

  刘慈欣和《三体》

  科幻作家,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在中国的销售量总计已超过100万册,成为几十年来中国最热销的科幻小说,并将被改编成电影。

  广州日报:中国科幻领域现在是个什么水平?

  刘慈欣:世界上科幻文学比较发达是在美国。相比来说,我们还在初级阶段,一方面,文学的成熟度不如他们,他们搞这个将近一个世纪了。另一方面,差异是在受众群体市场,我们的读者人数、销售量、作家人数,跟美国都差很远,大概是美国十分之一的水平。

  广州日报:你是怎么开始科幻小说创作的?

  刘慈欣:1998年前后。主要动机在于我本人是一个科幻读者,看得多了,就想写了。

  广州日报:你是位工程师?

  刘慈欣:对,其实国内写科幻的,都是业余的,包括我也是业余的。

  谈《三体》成功:

  “有很多偶然因素影响”

  广州日报:有观点认为,科幻文学很多是千篇一律,万变不离其宗,你怎么看?

  刘慈欣:可能有这方面的问题。科幻本身是创新的文学,需要新的构思,新的想法,这本身来说就比较困难。就科幻的题材,不单在中国,在外国也一样,还是处于一个不断重复、有限的题材。

  广州日报:《三体》是否脱离这样的局限,相当于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或想法?

  刘慈欣:不赞同这种观点。《三体》不是新的领域,新的想法。相反,《三体》描写的题材是科幻里最老的题材,都是外星人入侵,这在科幻小说诞生之初,就有作家写过了,而且现在也不断在写。它不是全新的领域与题材,即便在国内的科幻小说中,之前描写这类题材的也有很多。

  广州日报:其他小说没有取得《三体》这样的成功?

  刘慈欣:是,它们没有那么大的影响。但《三体》的题材不是全新的题材。

  广州日报:《三体》成功有哪些因素?

  刘慈欣:说坦率的话,我也不太清楚。可能有各方面的机遇,刚好各方面的力量合在一起。不光我不清楚,出版者也不清楚。因为《三体》之前之后的科幻小说都很难产生多大的影响,所以具体说这本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可能会有很多偶然的因素在里面。和它的内容肯定有关系,但不得不承认里面有很多偶然因素。具体是什么偶然因素,只能说有些能感觉到,比如说《三体》第三部产生影响的时候,正好是微博兴起的时候,微博有意无意对它起到宣传作用。

  中国的科幻文学在世界总体来说,还差得很远。不可能通过一两部作品就把中国科幻作品带到一个世界的水平,这不现实。

  谈“《三体》电影”:

  “只有部分参与”

  广州日报:《三体》拍电影了?

  刘慈欣:《三体》的外景部分在上星期都拍完了。现在已经不用看剧本了,无论认不认同都已经拍完,开始进入后期制作了。

  广州日报:《三体》拍摄当中你有参与吗?

  刘慈欣:只有部分的参与。电影的主要创作人是导演、编剧。

  广州日报:国内拍科幻题材的电影是比较少一些。

  刘慈欣:对,在经验方面肯定是不能和美国相比。

  广州日报:不过《三体》不但在国内拿过奖,在国外也有些影响力。

  刘慈欣:目前在美国确实有影响力,获得过五项科幻的提名,但是并没有拿到任何奖项。在亚洲的科幻文学界确实是第一个。

  谈《三体》之“火”:

  “这个机遇可能不会再来”

  广州日报:《三体》火了,你其他的科幻作品会好卖一些吗?

  刘慈欣:没有。还真没有什么带动。这是很反常的现象,按理说对一个作家的作品会有带动,但是对于我这个没有带动,多少有些失望。

  广州日报: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刘慈欣:以前不敢确定,四五年过来,我几乎可以肯定这个原因是什么,其实很简单,《三体》的成功是一个偶然现象,不会重复。有人说这么说是我谦虚,但是目前来说不得不承认,这不是我谦虚。《三体》碰到的是一个机遇,这个机遇可能不会再来了。

  广州日报:非常偶然?

  刘慈欣:如果想再次成功是另外一回事。因为成功的作家确实有这样的实力,本身作品就很厉害,也可能有第二个成功出现。因为在我们目前的文化领域也好,在阅读领域也好,话说回来每一本畅销书都有偶然因素,很难说很多畅销书是怎么畅销起来的。举个例子,《狼图腾》这本书写得不错,题材也好,表现手法也好,但你能想到这本反映文革时期内蒙古的书会成为畅销书?都有偶然因素,包括出版商、作家、读者也好,说不定突然畅销起来。包括现在很多畅销书说不清楚它为什么畅销,比如一些短篇小说畅销,在以前是很难畅销的。这个也给作者一个平常心,就是说你的书不畅销,并不是你的错,并不是因为写得不够好。反过来也一样,它肯定有别的因素在推动的。所以,创作者要有平常心,机遇很重要,不是说你有实力就能成功。

  谈“新地球”:

  不会成为科幻小说新线索

  广州日报:如何看待李淼的批评?

  刘慈欣:他对《三体》其实是很大的宣传,作用完全是正面,不是对立。无论是《三体》对他的书,还是他的书对《三体》,都有很重大的意义。我还给他的书写了序的。(注:日前,中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科普作家李淼曾公开指出《三体》中的物理理论到处是“硬伤”,对此评价刘慈欣欣然接受,“我在发电行业的计算机领域是内行,但在其他学科,我是外行。”)

  广州日报:NASA称发现新地球,能否为科幻小说提供“启发”?

  刘慈欣:作为写科幻的人,肯定会关注。但它不会对科幻小说产生新的启示。因为这些东西不论在科学上,在天文学,还是科幻小说,它早就是可以预料到的。人们早就知道这样的存在,因此就不会感到意外。这不是一个很震撼、不可预料到的发现,它本是一颗早就可能存在的行星。

  广州日报:这种类地行星被发现,现在网友就会与《三体》中的外星文明夹杂在一起。

  刘慈欣:因为早在《三体》之前,在科学界也好,其他方面也好,早就确定这样类似的行星是存在的,人们对于“外星文明”早就有了自己的想象。

  谈“生活”:

  “抱着平常心来写书”

  广州日报:《三体》三部曲创作花费了多长时间?

  刘慈欣:大概用了五年。但是之前还有很长时间的,包括想法萌发,完善,这个时间很长。

  广州日报:《三体》火了之后,对你的日常生活有没有改变?

  刘慈欣:没什么改变。只是一本书而已。

  广州日报:毕竟《三体》畅销,版税也算当年最高了。

  刘慈欣:从这方面来说,这在科幻小说里面肯定是市场最好的,是远远超出其他的作品。但是与其他的畅销书相比,它还很一般,无论是市场还是各方面。

  广州日报:未来有什么打算?

  刘慈欣:继续写科幻小说,但是写得比较慢,需要时间。

  广州日报:今后还会写出像《三体》那样的书,或者尽全力构思类似新的想法?

  刘慈欣:一本书产生这样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书的本身,它还有很多的机遇。这种可能性很小。我是抱着比较平常的心态来写书。也有作家一本接一本地成功,但是这样的作家少之又少。大部分作家作品可能很多,但是成功的可能只有一两本。(注:刘慈欣大学毕业近30年来都没有换过单位,一直在山西阳泉的一个发电厂做工程师。)

  在火星的荒漠,在水星灼热的矿区,在金星的硫酸雨中,在危险的小行星带,在木卫二冰冻的海洋上,甚至在太阳系的外围,在海王星轨道之外寒冷寂静的太空中,都有无数人在工作着。你当然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但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我为你而骄傲。

  你们遇到TA们了吗?你知道我指的是什么,人类与TA们的相遇可能在十万年后都不会发生,也可能就发生在明天,这是人类所面临的最不确定的因素。

  节选自刘慈欣写给女儿的信:《两百年后的世界》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

Copyright 2016 Y!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