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又一家老澡堂面临关闭 “洗澡文化”日渐式
发布时间:2014-06-27 11:31 【来源:】
在躺椅上消磨时间
“早上皮包水,下午水包皮”,这是形容老扬州人的话。其实,老城南的很多“老南京”祖祖辈辈也在延续如此闲适的生活方式。早上泡泡夫子庙的茶馆,下午到澡堂里泡半天,美滋滋的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得福池”就是这样一家老澡堂。休息大厅里放着六七十张老式躺椅,躺椅后面有储物柜,澡客在前台换了钥匙进门,把衣物放在柜子里,然后就光溜溜地到池子里泡去了。
泡够了,到淋浴头下冲一冲。别急,这澡还没有洗完。老澡客还要到躺椅上消磨大半天时间。小睡一会儿,和老伙伴下下棋聊聊天,说说世界大事和家长里短。年轻一点的,可能还要捧上手机玩上半天。“这就是典型的老南京澡堂文化,有着地道的市井味,自然而然地渗入很多人的生活。”“得福池”的老板骆先生说。
老澡客孙老对记者说,几十年前,南京全城都是这样的老澡堂子。泡澡堂是很多南京人,尤其是中老年南京人的共同爱好。
“我记得那时候有名的南京澡堂,一个是三新池,一个是大明湖。”孙老说。这三新池位于中华路211号,距离“得福池”所在的地方不远,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7年。可惜的是,前几年,教敷营地块改造,这家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澡堂被拆了。2004年左右,大明湖浴室因为南京图书馆工程被拆除。“真的是‘关一家就少一家’了!”
老澡堂想继续开下去
“得福池”的老板骆先生,本来是搞演出的,因为出于对南京老澡堂文化的迷恋,四年前投资建了这座老式澡堂。“我这家澡堂,从前台到休息间,从淋浴间到大池子,基本上都是按照老式的规矩来布置的。”骆先生说,区别还是有的,比如,过去老澡堂的橱柜不上锁,现在要用钥匙了。
不过,老澡堂澡客之间的那份温馨,仅有四年历史的“得福池”却成功营造起来了。“来我们这边的大都是老客,一大早就有人来洗澡,有的老先生一泡就是一整天。”
老澡堂的服务也是多种多样,搓背、修面、修脚、开耳、拔火罐、泡茶,什么都有,“你就在这儿‘泡’着,其他的都预备好了。”骆先生说,你就是“赖”上12个小时,也不会撵你走,这是老澡堂的传统。
如今已是溽热夏日,但到“得福池”来泡澡的人不见少,骆先生说,像这样的梅雨季节,泡个澡,立马提神驱乏,散发内热,“倍儿爽”。很多老澡客一开门就来,“他们是要赶头汤水,就像老饕赶头汤面一样。”
在听说“得福池”有可能关门的消息后,老澡客也挺发愁的。骆先生也舍不得他的那些老客,“我这个老式澡堂就是为社区老人服务的,可以说拥有一批‘粉丝’。有一个101岁的老人,每三天必定要来一次。他和我说,他年轻时在城南泡的澡堂,和我们家也差不多。”
骆先生希望有关部门能给予支持,让他这个既惠民又有怀旧风格的老澡堂继续开下去,往大了说,是延续老城南的澡堂文化,往小了说,是让老澡客们有个消遣的地方,联络感情的地方,因为很多人还真的离不开老澡堂。
据了解,目前南京的老式澡堂已经所剩无几,今年年初,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瓮堂”关门停业,现在能找到的老式澡堂,只有杨公井服务大楼、升州路三山池等寥寥几家。
编后记
城市记忆深处的
珍贵底片
一座城市,总有那么一些记忆埋藏在深处。老式澡堂、古老建筑、风俗习惯……这些,就是城市记忆深处的一张张珍贵底片。有些,仍然健在,还能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亲身感受那些历史;有些,却早已不复存在,只能从底片中一窥曾经的风采。
作为中国传统“洗澡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各地的老澡堂都面临同样的问题——难以为继,最终不得不关门歇业。不管什么原因,有一点毋庸置疑,延续至今的“老洗澡”,正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各地媒体不断出现“最后的老澡堂”等报道,让人感慨。但消失的不只是这些老澡堂,还有与澡堂有关的一系列文化,都可能成为记忆。老澡堂背后那些文化的消失,更是让人欷歔。今年3月,《扬州晚报》曾报道,扬州可烧煤的老浴室仅剩5家,由于“地龙”必须烧煤炭,现在烧“地龙”的师傅更是少之又少。别看这小小的烧“地龙”,其实有很多技巧,分“箩炕火”、“花锹火”、“宝塔火”等。据说,有人曾试图重新建造一条“地龙”,但因为土炉灶砌不好,“地龙”不但烧不旺,还容易熄灭。烧地龙的师傅说,可能整个扬州都找不到一个会砌这种土炉灶的人了。
城市,需要记忆,但又不仅只是记忆。更需要的,应该是那些真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文化。施婷婷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