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玉牌:玩出文化味儿(2)
发布时间:2014-06-17 10:01 【来源:收藏拍卖导报】
疑问二:大师的就好?
由于用料少、题材丰富、便于把玩等因素,大师们也都很喜爱在玉牌上进行创作。那么,是否大师做的就一定是好玉牌呢?
周先生对记者表示:“这是一种过于盲目的现象。首先,当代对‘玉雕大师’的定义就不明确。在市场化的情况下,不排除会存在一些沽名钓誉的‘大师’,作品单纯靠包装打开销路,却缺少真正的技艺和能力。反而有些真正技艺高超的创作者却不屑于‘大师’的名号,这种大师的作品在圈内认可度非常高。我认识一个人,他只会雕佛像,也自称大师,这种‘大师’岂不可笑。玉牌作品的流传很重要,名头其实没有意义,时间能够证明一切。”
对此,玉牌收藏爱好者赵先生也认为:“在一个时间段里,某位大师可能只有某几件作品是真正意义上的精品,并不可能做到每一件作品都很好。所以,收藏的时候也不需要执着于‘大师’的名号,有的不知名的师傅雕刻的玉牌比大师雕得更合心意。”
当前,这种单纯追求大师名头的做法,已经催生出一种造假现象。据了解,在河南就有专门仿刻大师落款的地方,这些人根据玉牌的风格与哪位大师的风格相似,就刻上相应大师的落款,200元可落吴德昇款,崔磊款150元等,让普通藏家难以辨别。“这种现象在苏州也有,而且更便宜,只要花100元想落谁的款都可以。”周先生介绍说。
疑问三:玉料好就好?
在6月7日的讲座之后,大家团团围住苏然所提的问题多是关于玉料的,可见现在收藏者在选购玉牌时依然侧重于料。对此,很多业内人士却不以为然。
玉牌收藏爱好者赵先生认为:“当前,确实存在玉料的好坏对价格影响很大的现象,很多人购藏玉牌时,不论雕刻的是什么题材,不论雕工如何,只要料好,价格再高也会买。还有很多人追求籽料,在做玉牌时特地俏色留皮,但往往却顾此失彼,雕得失了玉牌的意蕴。这也反映出不少收藏者的审美能力与他的购买力不成正比。”
对于玉牌料与工的关系,苏然表示:“二者是并行的,缺一不可。玉料是基础,如果玉料不好就雕不出细致的工艺来,但是工艺过分繁复反而会让玉雕作品充满‘匠气’。选购玉牌要从审美的角度着眼,主要看是否有意境,布局是否合理,这与观赏一幅画是一个道理。而如何营造玉牌的意境,就需要玉雕师傅不仅要有精湛的工艺,还要有创意。”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玉石分会秘书长奥岩认为,当代玉雕作品要从原料、工艺、艺术性三个方面考量。只考虑原料,或者只考虑工艺都是不全面的。从最早人们单一地看重一块原石,到后来人们认为玉牌作品的工艺越繁琐越好,再到现在,人们应该认识到作品的艺术价值才是最重要的,而工艺仅仅是作品艺术性的体现方式。有的玉牌可能只需要一两种工艺就能打造出很好的意境来,有的满工的作品反而未必有很高的艺术性。“工做满了就会成为工艺品,而不是艺术品。”
疑问四:创新就不是传承?
提到玉牌要有“创意”时,不少人都表示赞同,因为大家也开始注意到目前玉牌市场上题材陈旧、样式雷同的问题。有人表示,当前只要有人创造出一种受人喜爱的题材或者样式,其他人就会马上跟风,“同样的题材和样式没过多久就铺天盖地、随处可见了。”
对此,周先生表示:“有些人将延续古老样式当做一种传承,但其实不是,只是打着‘传承’的旗号。由于现在玉雕作品价格比较高,这些人一味追求玉牌的高利润,以致的作品追求快速出炉、快速挣钱,而不考虑玉牌的文人意蕴,久而久之的风格就僵化,看着很死板、没有新意。”
在当代玉雕创作中,除了存在一成不变和模仿的现象外,过度创新也是一个问题。有的玉雕大师过于强调个人风格在玉牌中的体现,从而失去了玉牌的传统价值和感染力。“比如观音,在普遍的价值观中,大家对观音是有一个具象的概念的,就是要圆润、饱满、慈眉善目,如果硬要将观音雕得面部细长、非常抽象,就让人难以理解。”苏然强调,创新其实就是一种传承。在当代玉牌作品中一定要有一些融合时代特色的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而是要用传承下来的玉雕工艺,加上现代人适当的创意,来更好地体现玉牌承载文人气息与传统文化的作用。
奥岩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玉牌是寄托文人情怀的载体,当代玉牌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也是因为大家都忽略了这一根本性的概念。玉牌这种寄托文人情思的特点,与写诗、书法是一样的,传递和表达的都是一个人的思想和感情。不论是创作,还是购藏,大家从玉牌的存在角度、存在理由去考虑,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下一页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