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首批教官中海南人严凤仪:获廖仲恺赏识(图
发布时间:2014-06-16 12:47 【来源:】
北伐军1927年1月3日进入汉口英租界进行接管的情形。资料照片
黄埔军校首批教官严凤仪
严凤仪(1896—1931),琼海市中原镇人,是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海南人之一,也是黄埔军校开办后的第一批教官。他一生坚持革命理想,曾参与国民革命运动,国共分裂后又参与了南昌起义。在琼崖革命困难时期,曾返琼参加领导工作。1931年不幸被国民政府逮捕并杀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为谋生二下南洋
严凤仪的出生地为琼海市中原镇山仙村(时名海南乐会县第二区笃琼乡夏村)。但几经历史变动,这里早已没有他的后人居住。但在琼海东太农场,我们找到了严凤仪的侄子严承炳老人。
严承炳屋里挂着一幅严凤仪的肖像。身着国民党军装的严凤仪,既有着年青人的英挺,又有着军人的威严。严承炳说,叔叔的革命献身精神,是值得家人骄傲的。
不过,即便是严承炳,也没有与严凤仪的生命有过交集。严承炳出生于1933年,当时严凤仪已经去世2年。严承炳的父亲严敬海于1941年去世,当时尚年幼的严承炳还未来得及从父亲口中得到严凤仪的印象。关于严凤仪,严承炳了解最多的为家族史部分,革命事迹基本源于相关研究者的介绍。
根据相关史料及严承炳介绍,严凤仪出生于1896年9月4日。父亲名严琼台,忙时务农,闲时做点小生意,是个走村串户叫卖的挑油郎。母亲王氏在家务农。严琼台夫妇生有4男2女,4男名为万海、耀海、敬海及銮海,銮海即为严凤仪。万海幼年夭折,耀海少年时亦被病魔夺去生命,所以严凤仪虽排行第四,但乡邻们都称之为“二爹”。
严凤仪少年时在本地水口国民学校读书,后因家庭经济难继,只好中途辍学,随同族兄弟远赴南洋谋生。1917年,严凤仪返乡进入中原镇红庙高等学校就读,这得益于父母变卖水田的支持。不料后来家境再度窘迫,翌年他被迫再次辍学,又一次前往南洋谋生。
严凤仪在南洋的时候,国内爆发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新时代的思潮也辐射到了国外。1921年,受到五四爱国新思想鼓舞的严凤仪积极进入华侨夜校学习。南洋期间,他先后接触了孙中山的国民革命理念和马克思主义,立志投身国民革命。1922年,严凤仪从南洋返琼,同年秋即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说为1924年初)。192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积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
1924年初前后,为国民革命深谋远虑的孙中山计划创立一所军校用于培养国民革命军事人材。当年1月,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创办黄埔军校。
当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启时期,共产党员也可以进校学习。得知这一消息的严凤仪非常兴奋。1924年4月,黄埔军校发布招考布告,刚从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的严凤仪便满腔热忱地报名。随后,他与其他50名学生以优异成绩通过考试。据《黄埔军校史料》载,严凤仪进入学校后,被分配至学生部第四队当副队长,和徐成章等一起成为首批黄埔教官。
进入黄埔军校伊始,严凤仪即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他充分运用在云南讲武堂所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传授,得
到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的赏识。1924年7月6日,国民党第一届黄埔军校特别党部成立,严凤仪即与蒋介石、金佛庄等4人当选执行委员。
1924年6月16日,严凤仪曾亲耳聆听了孙中山作的开学演讲,倍受后者所强调的“革命的精神”鼓舞。此后,严凤仪积极学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和马列主义,政治理论修养和军事领导才华都得到迅捷成长。培训学生方面,他教授了《战术学》、《兵器学》、《野外勤务令》、《军制学》等课程,并积极带领学生在夜间、野外进行实弹演练,让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校期间,严凤仪就开始投身于各项革命运动。1924年10月4日,广州地区爆发商团事件,商团军试图军事颠覆孙中山大元帅府,并残杀数十名当地群众。10月10日起,在孙中山指挥下,黄埔军校师生参与了平叛活动。严凤仪带领学生加入军校部队,与桂、湘、粤、豫等各军兵分五路,围攻商团军驻地。经过数小时苦战,终于平定了叛乱。
此事之后,黄埔军校教导第一团成立,严凤仪任第二营营长。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第一次东征,讨伐军阀、原陆军总长陈炯明,严凤仪率部参与。军校师生及教导团军队共3000人浴血奋战,取得局部胜利。6月,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爆发,严凤仪积极投入反帝斗争,支援工农运动。6月15日,国民党中央决议将建国军及党军改组为国民革命军。8月,党军组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严凤仪为第五团党代表。10月,参与第二次东征,全歼陈炯明部队。
1926年,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爆发。严凤仪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五团团长率部参战,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为后来的南北统一做出了贡献。
回乡领导琼崖革命
当严凤仪在北伐战场上激战正酣时,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国共合作形势发生逆转,严凤仪被迫离开黄埔军校。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员。15日,国民党军队血洗羊城。面对这一险情,严凤仪被组织派往江西,组织革命武装对付国民党的白色恐怖。8月1日,严凤仪参加了中共领导的南昌起义,后随起义军抵粤,不久又辗转至香港找到中共广东省委,继续开展革命活动。
严凤仪在内地革命时,老家海南的革命运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1928年2月,中共琼崖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乐会县第四区阳江墟召开,中共广东省委委派李源、黄雍来琼指导工作,大会作出了“夺取全琼崖政权”的决定。2月26日,中共琼崖特委《关于第二次党代会情形给省委的报告》强烈要求广东省委“急派周士第、符亮、严凤仪等诸军事同志返琼”,以应对严峻的革命形势。
3月中旬,国民党广东当局派第十一军第十师蔡廷锴部及谭启秀独立团来琼,对琼崖苏区及红军进行了第一次“围剿”。为加强对反“围剿”斗争的领导,5月,严凤仪、符亮等受广东省委派遣来琼,严凤仪被任命为琼崖红军中路总指挥。面对艰苦卓绝的条件,严凤仪率部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后来因子弹告罄不得不退到琼崖特委驻地乐会四区中平仔一带。
同年秋,琼崖革命趋于低潮,无奈之下严凤仪只好潜回家乡中原镇,住在堂侄家。在家时,严凤仪每天清早都坚持军事操练,并暗中鼓励群众进行斗争。他经常勉励青年群众说,青年人应该有顽强的革命意志,不怕吃苦,对任何工作不能好高骛远。只要坚持,革命一定会成功。
由于环境日趋险恶,严凤仪再次潜渡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在那里,他和其他革命同志创办了一所“爱民学校”,暗中进行革命宣传。由于声名在外,英殖民当局及当地政府到处通缉他,严凤仪不得不再次逃亡,于1930年再度潜回香港找到广东省委机关,不久被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任参谋长。
1930年12月,严凤仪被调回香港,参加省委军事工作。当时,省委机关被敌人盯上,破坏严重。1931年5月,严凤仪在香港不幸被捕,后被引渡回广州。5月28日,这位把一生献给革命事业的年轻人被杀害,时年仅35岁。
侄子盼与后人相见
“我小时候,我大姑曾经拿叔叔的衣服改装给我穿。这是后来才知道的。”谈起严凤仪,严承炳在显露出自豪的同时,也数次哽咽。他说,他一直苦于无法与严凤仪的后人们谋面。
严承炳说,1926年,严凤仪与广州姑娘许崇慧结婚,翌年生男取名东方,在海南则被叫为严承广。在南洋时,严凤仪夫妇又生了个女儿,原名不详。严凤仪被害前,严东方曾回到海南,但未与严承炳一家见面。不久,严东方也去了南洋。
1981年,严承炳的儿子严家政在南方日报上偶然看到一篇关于已经去世的原中山大学校长许崇清的报道,里面提及许崇慧。严承炳说,许崇清与许崇慧是兄妹,同属于广州著名的许氏家族。经人推荐,严家政给许崇慧的另一亲人许崇峻去信,求知许崇慧下落。许崇峻回复说许崇慧时在广西。但双方因故未进一步沟通。
1982年,严承炳先后拜访了时在海南行政区文化部门、行政部门任职的郑放、赵焕辉,去信广东省档案馆,但除了了解严凤仪事迹外,关于其亲人下落仍未得知。
严承炳说,后来多方打听得知,严凤仪女儿后来被交与博鳌镇山尾村人抚养,随养者家姓冯,名锦蓉,后来嫁给中原镇冠群村一何姓人家,又随夫去了新加坡。
“我想找到冯锦蓉,再通过她找到严东方,他们是我堂兄姐啊!”严承炳表示,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见到叔叔的后人。 记者 苏庆明
(本文写作参考了琼海市史志办提供的史料及何锦洲著《孙中山与严凤仪》一文,特别鸣谢。)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