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女毕业生考试时飞机盘旋轰炸 仍镇定答题
发布时间:2014-06-16 12:47 【来源:】
本报记者赴凤山陆军军官学校追寻“黄埔印记”
今天是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纪念日。记者查阅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编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黄埔军校图志》,封面上醒目地按时间顺序标出了黄埔军校“广州-南京-成都-凤山”四个主要时期。书中记载:1950年10月,蒋介石在台湾高雄凤山重设“陆军军官学校”(下简称“凤山军校”)。
日前,本报记者走近凤山寻找“黄埔印记”,独家专访凤山军校首任校长罗友伦之子、台湾退役中将、中华四海黄埔同心会会长罗文山,听他揭秘早期的凤山“黄埔军校”。
“目前台南风光绮灿,校园景物绽放出历史光芒;6月16日欣逢黄埔建军校九十周年,将举行各项庆祝活动,期使光彩傲人的黄埔薪传,持续发光发热。”4月份,凤山黄埔军校的荣誉校友李千万就收到了庆典邀请函。据他介绍,这一天,凤山军校将举行阅兵分列式、武器装备展、黄埔勋绩史料展和文艺联展。
在黄埔军校90周年来临之际,本报记者走进凤山寻找“黄埔印记”。听说记者来自广州,李千万说,凤山有多处地方以黄埔命名。记者在凤山街心找到一座“黄埔公园”。这个开放性的小公园占地6000多平方米,园中立着一座铜像,铜像取材于孙中山先生与蒋介石在广州黄埔军校合照,其基座所刻的筹建记道出了公园得名的由来:1924年孙中山创建陆军军官学校于黄埔,1950年在凤山复校,为纪念这段历史,遂于1984年在凤山军校北侧建成“黄埔公园”。
离“黄埔公园”不远处有一条“黄埔路”,路的一头连着的维武路就是凤山军校的所在地。抬眼望去,军校门口挂上了“庆祝建校90周年,发扬黄埔荣耀精神”的大红条幅。一座大照壁后面,便是台湾文史工作者推断的最早眷村——“黄埔新村”。当年,从大陆来台的很多黄埔老兵和家眷曾居于此。这个老社区修竹绿茵,不少老旧的建筑已多年失修。这个曾经见证高雄作为军事重镇的社区,最早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的驻地,1949年被孙立人的部队接收更名为“诚正新村”,后因黄埔军校在附近复校又更名“黄埔新村”。
复校:梅县人罗友伦任首任校长
在台北,记者拜访了凤山军校首任校长罗友伦(1912年~1994年)之子,台湾退役中将、中华四海黄埔同心会会长罗文山,听他揭秘复办的凤山“黄埔军校”。
“我父亲是黄埔7期,我是黄埔28期。”这对籍贯广东梅县的父子黄埔生足足隔了21期。罗友伦1929年入读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骑兵科,抗战后期随杜聿明赴缅远征,任军参谋长,后带部队被迫转进缅北原始森林。抗战后期,罗友伦初任整编后的200师师长,继而接任青年军207师师长,后因病到美国治疗。他一边治病一边在哥伦比亚大学进修,1950年到台湾,被蒋介石任命为复办的凤山军校首任校长。
“父亲复办凤山军校,不但继承黄埔精神,还接续大陆黄埔军校的期数(共23期),自1951年开始招第24期生,随后的24~26期黄埔生都毕业于他任上。”据罗文山介绍,罗友伦的治校理念是以精神教育培养军人武德,以军事教育完成战斗训练,以科学教育学习各种知识,以体能训练锻炼吃苦精神。罗友伦在任上积极筹备军校新制方案,学制开始从2年转为4年大学。“大家的黄埔情结很浓。”罗文山透露,不但军校附近有黄埔路、黄埔新村、黄埔公园,军校里还有黄埔湖、黄埔邮局、黄埔宾馆……他后来毕业留校,当教育长时还收集了广州、南京、成都、凤山等各个时期的史料,建起纪念黄埔军校的校史馆,学校还创办了《黄埔学报》,处处深刻着“黄埔烙印”。
“早期的凤山军校要求特别严,淘汰率很高。蒋经国的儿子蒋孝文跟我同为28期生,但跟不上也照样被淘汰。”罗文山回想起自己入读的那一期,进去时有300多名同学,毕业时只剩下100多人。
黄埔军校90周年
系列报道之三
军校附近有黄埔路、黄埔新村、黄埔公园,还有黄埔湖、黄埔邮局、黄埔宾馆……还建起了纪念黄埔军校的校史馆,学校还创办了《黄埔学报》,处处深刻着黄埔烙印。
——凤山陆军军官学校首任校长罗友伦之子罗文山
头顶敌机轰炸镇定答题
黄埔女毕业生回忆投笔从戎经历
文/记者张丹羊 实习生夏茂强 通讯员聂凌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立后,开始招收女生,造就了中国现代第一代女军官。喻毓华是一位从黄埔军校走出的女毕业生。
年过九旬的她祖籍湖北,现居住湖南长沙。提起当年投笔从戎的经过,老人家用颤巍巍的嗓音回忆道,1937年下半年,侵华日军的飞机在武汉三镇上空轰炸。受表哥等热血青年的影响和熏陶,听到广播播放的黄埔军校招生消息后,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且在教会学校读书的她决定和另外3个女同学一起报考军校。“因为担心家人反对,我好几天都不敢回家。”
报考当天,有近80架飞机在头顶盘旋轰炸,可女生们仍坚持在考场镇定答题。“当时觉得,为了能考上军校,哪怕炸死也心甘。” 考完后,她躲在同学家等待三天后的放榜。
如愿被录取后,喻毓华记得,除了要接受专业的实战训练,女生们还要主修“经济学概论”和“新闻学”等课程。此外,校方还会不定期地邀请军政界名流来校演讲。当年一同报考军校的4个女同学,除了喻毓华,其他三人因为中途结婚、家庭阻拦等原因都没能顺利毕业。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喻毓华被分到位于湖南的后方139野战医院。
“上是飞机,下是机关枪,湖南当时土匪又多,交通不便。” 喻毓华说,1938年分配来湖南,从汉口到长沙走了一个星期。在后方抢救伤员时,因医院临时迁址,外出购买补给的她被落下,靠搭乘运煤车、徒步行山路才赶上大部队。抗战胜利后,喻毓华靠替人接生过活。新中国成立后,她受邀前往长沙一家医院担任妇产科医师直至退休。记者翁淑贤 骆燕容
1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