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瓷人群的三个层次(2)
发布时间:2014-06-11 17:16 【来源:新浪博客】
为此,每当那些只收高端藏品的藏家感到孤独的时候,我往往用“登山观海”的例子安慰:你虽站在山顶,举目一览无遗,什么也明明白白;而想让还在山脚和山腰的人也看清你身前的全貌怎么可能?的目力所及只局限在所处的境地中,不能要求的眼光超过时空,更不能要求他能达到你同等的高度。
是否有人会说:“中层次的人只要努力提高眼力,不断积累经验,慢慢也会达到高层阶段。愿望是良好的,但往往这个美好的愿望不会实现。明朝大篆刻家文三桥有首谈治印的诗,其中有一句“俗至不可医”。书画、篆刻如此,一落俗套将越写越俗,越画越入窠臼,治印也一样,鉴定古玩的眼力更如此,一旦路走偏了,进了一条歪道,就永远也拐不回来,一辈子也到不了宝塔的顶尖。中层次的人只能看那些残破旧损的东西,如新的官窑是绝对别指望能看懂的。
但是,处在玩高仿品的底层人群,却有可能上升为高层,原因是这个群大多是成功人士,在某一领域颇有建树,在玩瓷中落入陷阱倒并不是缺少悟性,更多的是太过聪明和过于自信,想走最快的捷径所致,一旦省悟了高仿品与真官窑的区别后,往往能重新选择收藏之路,从头开始。这样的藏家我见过几位,和中层的玩残破旧货的人士不一样,处于中层的人群是个凝固人群,是群固步自封永不开化的群体,只能永远呆在自己的井底仰望那一小片天幕自乐。而前者却能重新开始,走出一片新的天地。
处在高端群体的少数收藏家,千万不要将自己的高端藏品给这类中层次群体过目,除了自讨没趣还会遭来不必要的讥讽。道不同不足与谋!古玩行业与书画界完全一样,越高端的书画家往往认同的人越少,中外历史上有多少大书画家在世时默默无闻,穷困潦倒,不被人看好,直到百年之后才被人慢慢识其真谛,显出与众不同的光彩。
不同层次的收藏人士最好各玩各的东西,各人在各自的圈层内交流玩耍。千万别想让中层的去认可高层的东西,大家各守各的天地,尽量和自己同层次的人在自己所处的天地里驰骋徜徉,享受藏品带来的乐趣。
曲高和寡,永远是艺术界和收藏界颠簸不破的真理!
下一页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