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刹海"寺明代建立 布局似科举考试号舍
发布时间:2014-06-10 11:57 【来源:】
什刹海
什刹海因何而得名?百度提供的一种答案说,是由于湖周边分布着十座庙。已故的单士元老先生即持此说,北京有的报纸也持此说。这个说法对吗?
上世纪80年代,晚报五色土发过一篇短文:《什刹海的得名》,提出什刹海得名的根据是:清乾隆年间,国子监祭酒法式善居住在什刹海西岸,因邻近明代号“西涯”的李东阳故居,所以自号 “小西涯”。法式善请画家罗聘(即罗两峰)作了一幅画《小西涯诗意图》,图中画的是,一片松林之中,有一宽广寺院,中间有座两层的楼阁,两旁列有较低矮的十座庙宇。画下有大学士翁方纲的题诗,曰:“一源汇而西,十刹沿以次。”
翁方纲题诗的意思是:“湖水的源头在西方,湖边排列着十座庙宇。”可见,认为什刹海湖得名于湖的周边有十座庙的说法,在清代已经成为众多人的共识。
还好,此画上还有法式善的自题小诗:“十刹俨号舍,而名十刹海。”这意思也很明白:因为一座建筑俨然如同考场号舍的“十刹海”寺,所以(此湖)名叫十刹海。就是说,十刹海,不是十座庙的意思,而是一座庙的名字。这两句诗事实上纠正了翁方纲的说法。
这座名为“十刹海”的庙宇,位置在今德胜门内大街,是明代万历年间僧人三藏创建的。庙门坐西朝东,占地五十亩,内有房舍三十余间,高低大小无区别,为体现佛教主张的平等思想,佛殿也只占其中一间。整个庙宇俨然如科举考试的号舍一样。明代僧人修懿写诗称赞十刹海寺,其中有这样的诗句:“直言等贵贱,醒语破愚蒙,僧不骄恩帑,佛宁藉像工?” ——此庙宇用建筑语言表达了贵贱平等的理念,僧人不依赖皇帝赏赐的国库银两,佛也不凭借雄伟的造像;“哀悯西山寺,游观额大雄” ——游览西山诸寺,见到那些悬挂“大雄宝殿”匾额的佛殿,令人悲哀!(见《宸垣识略》卷八)
《帝京景物略》说:“京师梵宇,莫十刹海若者”——京城的庙宇,没有像十刹海这样的;“其供佛,不以金像广博、丹碧宇峥峥也”——它没有众多的金像,也没有雄伟高大的佛殿建筑。这位三藏和尚也与众不同:“终身未尝寝,多立少坐,危坐即其修卧是时”——从来不躺下睡觉;“主十刹海二十年,终未饭长住一颗”——主持十刹海寺二十多年,从未在寺里吃过一粒粮食;“日出乞食,归立钟板侧” ——白天到外面去讨饭,回来就站在钟板之侧。这位大师很有性格,对待来求教的大官、财主,一律像老师训小学生一样不客气;一位官宦人家的女眷前来求问,他呵斥道:“你一个女子,丈夫又是当朝显贵,念佛就该在自己家里,怎么能外出来见僧人!你们家没有家法,我这里却有佛法!赶快给我回家去!”这位三藏大师颇受世人尊敬。他外出讨食并不说话,也不入人家,手持念珠立地念佛,身前仰置一瓢。百姓见其瓢仰放,就知大师尚未用餐,争相将斋饭放进他的瓢里。用过餐之后,他就将瓢扣过来。这位三藏和尚,圆寂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直到崇祯初年,他用过的数珠、饭瓢,还悬挂在十刹海庙中。——在北京城,十刹海的确是独一无二而且空前绝后的寺庙。宗春启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