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心灵鸡汤类的文字占据着高考作文题的主
发布时间:2014-06-10 11:57 【来源:】
严格说来,这是一篇好的时事评论题目,虽然它的新鲜度不够,总体看还算接地气。相对一些空洞而讲大道理的题目,这个题目可操作性还是比较强。但它因为太过于具象,而且所指的方向太过于狭窄,恐怕很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好文章。
相比之下,另一些作文题目,如广东卷“胶片与数码时代”,以照片得来的难易度与人们对它寄托情感的深浅,较好地呈现人们对现代化的反思;辽宁卷“科技改变生活”中祖孙两人霓虹灯美还是满天繁星更美的争议,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出题人似乎在用一种人们熟知的物象,让作文者思考在新进步与老情怀之间的选择问题。北京卷“老规矩”似乎也在此列。但这种属于中年人的怀旧思绪,是否适合高考学子的思维现状?
不可否认,心灵鸡汤类的标题和文字,继续占据着高考作文题目的主流。新课标I的“过独木桥”、江苏卷“什么是不朽”、山东卷“开窗看问题”、湖北卷“山顶的风景”、浙江卷“门与路”、福建卷“空谷”、上海卷“穿越沙漠和自由”,等等,足以让那些喜欢在《读者》《意林》之类杂志寻找押题灵感的语文老师增强信心。但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与现实不着边际的文风,对即将成为社会栋梁的孩子们有用吗?
真正对现实有关照感的,是重庆卷的“租房”、广西卷的“老王生病”、新课标II卷的“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与湖南卷“心在哪风景就在哪”。重庆卷中关于垃圾的处理习惯问题和新课标II卷给动物喂食物的问题,关注的都是非常细微和局部的社会问题。广西卷涉及民工生活状态,但可能让许多没有相关生活经历的孩子不知如何下笔。几个题目中,只有湖南卷的立意更高,也更发人深省——某个很穷的地方,很多人干了两年就走了,有一个人却干了几年,带大家把村子变成了最美乡村。这个题目,可以深入挖掘到“面对家乡的贫穷,是逃离还是面对”这个宏大主题,可以对多年来乡村教育中“成功就是离开”进行反思,甚至还可以生发到包括移民在内的很多当下中国正在面对的问题。只可惜,这样的题目属于稀缺物。
总体说来,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缺少对历史和现实的直面思考和介入,这会引领一种不闻世事的文风,对青年思想水平的提升,没有风向标和指导的作用。□曾颖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