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作家陈希我新书《我疼》出版 关注灵魂“疼痛”

发布时间:2014-06-10 11:57 【来源:】

>  关注灵魂的“疼痛”

  编者按:日前,先锋作家陈希我的新书《我疼》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这样“一部关注灵魂之痛的悲悯之作”中,作者通过描述人类肉体与灵魂之痛,揭示了人类生存与精神的困境。陈希我说,生活充满了“疼痛”,必须靠文学去揭示它。  

  那么,在《我疼》中,陈希我是如何通过文学来揭示生活之“疼痛”?其创作有哪些文脉传承?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人民文学出版社日前共同主办了“陈希我新书《我疼》出版首发式暨创作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陈希我的写作及其新书《我疼》进行深入探讨。

  “我痛故我在”:陈希我小说的主题

  “陈希我从来不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小说家。他根本不指望人们喜欢他或者爱他。我也不喜欢他。现在,读他的小说,深呼吸,放松,同时紧张,就像即将登上拳击台,面对一个凶悍无情的对手———这厮是个疯子,他不把你搞死誓不罢休。这就是为什么我还要读陈希我的理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在《我疼》的序言中如是说。

  在研讨会上,李敬泽还说:“陈希我是一个独特的作家。他的作品尖锐而残酷。所以有的人很不喜欢,有的人又很喜欢。但他这种独特性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探讨,因为这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小说在这个时代所面临的境遇,认识中国小说如何处理这个时代人们的精神困境,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陈希我的新作究竟描写的是什么?《我疼》叙述了9个关于“疼痛”的故事,包括女儿的疼痛、母亲的疼痛、丈夫的疼痛、妻子的疼痛、经营者的疼痛、富人的疼痛、底层人的疼痛、诗人的疼痛和移民的疼痛。在《母亲》篇中,陈希我写到了人伦困境——当母亲被病痛折磨得尊严全无、生不如死时,是救还是不救?面对孝、顺不能两全的困境,如何让弥留中的亲人有尊严地走好?小说中,母亲因为让人丧失尊严的疼痛,决定放弃生命,但三个女儿不能背负不孝罪名,仍尽力抢救母亲,结果母亲总是在死亡边缘与急救后的疼痛中挣扎……这是一个两难选择。

  中国小说学会会长雷达说,陈希我的作品指向的是人灵魂的疼痛和人自身的矛盾。在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主任胡平看来,陈希我作品中的很多人物还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病症——焦虑,陈希我用自己的艺术阐释,放大突出了这种生存的荒谬感,以及人和社会剥离的痛楚感。

  对于陈希我所表达的这种“疼痛”感,很多评论家不约而同地用存在主义哲学来解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阎晶明说,“存在主义哲学跟疼痛感确实有很密切的联系,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有一个最简单的比喻:什么叫存在主义?就是肉中刺。肉中刺,别人看不见,你自己不动也没有感觉,但是稍微一碰,这种痛苦就出现了,而这种痛苦,又是难以言说的。陈希我所一直表达的,可能就是这样一种感受。”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白烨则认为,尽管此前也有很多作家、作品写痛,但是写到极致,写出与命运相关,而且有哲学意味的,恐怕就只有陈希我了。有人说他的作品是“我痛我故在”,是疼痛的存在主义,从这个意义来讲是有一定道理的。

  “个人化写作”:陈希我创作的文脉

  作为文学创作的个体,陈希我常常觉得孤独。《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说,陈希我不必感到孤独,因为他不是孤立的现象,他的创作是有文脉的。在陈希我的小说里能够看到如渡边淳一、村上春树,甚至黑泽明和芥川龙之介的影子。在这条文脉下的,还有郁达夫、叶林枫、张一平等。

  谈到陈希我作品的存在价值,有必要梳理一下当代中国文学史。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说,“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产生了一批作家,这批作家的作品从历史叙述中剥离出来,这与他们本身的经验,本身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他们的存在方式有关,他们与历史保持着一种距离。我称他们为‘晚生代作家’。当代中国文学所获得的成就,可能主要还是在‘历史中’的那批作家获得的,像莫言、贾平凹、阎连科、刘震云,包括王安忆、陈忠实、阿来等。但是‘晚生代作家’缺乏历史感,怎么办?这是当代中国文学所面临的困境。同时,他们的小说还面临着与西方世界文学的经验搏斗的难题。因为有一批作家,他们是熟读西方作品的,就不能拿些‘花拳绣腿’去与西方文学对接。”

  “‘晚生代作家’不再依据历史写作,必然是在个人化写作的意义上走下去,之后又必然要进入另类的写作。这样一种另类,它的文学含义如何体现?毋庸置疑,依然是在今天要找到一种共通性的沟通和交流方式,这就是艺术的技巧。所以在这个意义上,陈希我找到了一种途径———他写‘疼痛’。”陈晓明说。

  “但是陈希我的‘疼痛’和过去作家写的所谓创伤又有区别,”陈晓明继而指出,陈希我的“疼痛”更多地着眼于人之本身。

  先锋与传统:陈希我的文学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孟繁华认为,作为作家的陈希我像从魏晋时代走来的人物,他外表温文尔雅,却内心孤高狷狂。读他的作品,既有先锋文学的遗风遗韵,又有传统的启蒙精神。这在当下作家里是少见的。

  白烨提出,陈希我的这种创作姿态,与传统创作相比,实质上是一种创新。就像莫言的《红高粱》,它的冲击力就在于作者的姿态,即以晚辈冒犯的口吻来叙述长辈,从而表现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文学表达中的一种新的可能性。这恰恰体现了他特立独行的超越性、独特性和创新性。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

Copyright 2016 Y!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