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北京艺术品市场升温 三大拍行掀春拍热潮(图)

发布时间:2014-06-10 11:57 【来源:】

align="center">

北京苏富比预展现场

  在发布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后,北京的气温略回落,但京城艺术品市场在过去一周却持续升温,自5月30日开始,苏富比北京、北京保利和北京匡时三大拍行陆续举槌,几近成了拍行“艺术嘉年华”,掀起内地春拍新一轮热潮。尽管不少业内人士在拍卖结束后认为今年市场仍处调整期,但从预展到拍卖,在几大拍行的大营销策略推动下,藏家参与热情高涨。“今年拍行更注重学术引导和艺术体验”,这几乎是所有参与者的共同感受。记者 蔡 萌 文/图

  2014春拍市场谨慎前行

  几场拍卖走下来,不少人用“不温不火”来形容今年的春拍市场。以最先划上句号的苏富比北京为例,44件拍品总成交额1.15亿元,略高于之前8500万元的总估价,全场最高成交拍品为赵无极上世纪50年代作品《夜之森林》,以3600万元拍出。然而细细分析该场拍卖,除《夜之森林》外,同场赵无极的其他作品却流标了3件。之前颇被看好的王沂东《山里的新娘》仅以900万元落槌,比拍前的预估价略高;刘小东的代表作《家庭聚会》也同样没有逃脱“预估价成交”的气氛;周春芽的山石系列《山石与云烟》落槌价更没有达到低估价的500万元,以472万元落槌;毛焰、刘丹等艺术家作品也均在估价内保守成交。许多市场观察者在拍后指出:整场拍卖并没有“光彩夺目”者,今天的成绩仍然可以用“回归理性”来概括。其实此前结束的香港佳士得和中国嘉德春拍已经释放出这样的信号:高端、经典拍品成为市场追逐的对象,普通作品难逃低价成交甚至流拍的命运。

  “从已经结束的春拍来看,市场很一般,调整期还没有结束。”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品市场研究中心总监马学东表示。“首先,香港和内地行情渐分化,一进一出,短期内香港两巨头占先手,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一个集团化发展,一个借上市优势融资发展,在港前景良好,但品牌信任度需要时间。苏富比、佳士得努力接地气,但摸准内地藏家的口味和兜售西方现当代艺术品的急切心情同样需要点耐心。其次,市场中精品依然稀缺,卖家谨慎,出货的卖家期望值过高,因此很多作品未能成交或仅在低估价区间成交已经让人司空见惯了。”

  “在具体种类上,前期当代水墨热在拍卖上的热度不如期望,一些年轻艺术家有作品价格提前透支的趋势。水墨短期内仍有上涨空间,但这拨水墨热,应该不会像上一拨中国当代艺术一样被西方热炒后再推向国内。中国当代艺术在经过市场的洗礼后,有价值确立的,有被洗出市场的,有重新定位的,再次流通和可能换手的精品少之又少。近现代书画仍是市场的支撑,这部分市场筹码分散、交易充分,流通性和换手率在所有品类中最高,目前,行情完全由卖家主导。古代书画行情不会有什么大风浪。瓷杂春拍内地缺少看点,香港市场拍得也不如预期。”马学东表示。

  大营销:拍行“嘉年华”

  尽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春拍市场总体表现只能算差强人意,但过去一周,伴随本轮春拍的系列展览、公益性讲座、论坛此起彼伏,着实上演了一场“艺术嘉年华”。

  伴随苏富比北京春季拍卖,一场私人洽购展和一场私人收藏展以及论坛、讲座也同时举行。“一连三天的系列展览、教育及拍卖活动为一众藏家及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丰富且深具启发性的艺术体验,现有客户以及为数不少的新客户纷纷踊跃参与。苏富比致力将北京打造成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这次春拍活动充分展示了我们这方面的实力。”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说。在苏富比北京预展现场,记者还看到了苏富比艺术学院的身影。事实上,对这样的国际老牌拍行而言,拍卖早已不是全部,有实力的拍行已经把艺术教育当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艺术品市场要源源不断发展,就需要更多新鲜血液。

  高温打消不掉人们出门看预展的积极性。今年,北京保利的预展格外引人关注,持续一周近20场讲座,数个艺术家特展,此外还有明星助阵以及商业活动,一场多元的“艺术周”就此登场。北京保利春拍预展首日,恰逢北京42度的高温天气,即便如此,农业展览馆的讲座厅内仍座无虚席,因为正在进行的是杨坤和小雷带来的“机械的艺术——高端私人定制机车”讲座,很多来听讲座的人是第一次走进拍卖的预展现场。而最为火爆的讲座,应是收藏家刘益谦的“我为什么收藏?”,观众的热情甚至让现场无法维持秩序。即便是古琴这样冷门的内容,也依然能让200个座位的大厅瞬间拥挤。

  北京匡时也力推艺术周活动。与匡时2014春拍同时拉开帷幕的是匡时大型公益文化品牌活动“艺术体验季”,活动邀请收藏家刘益谦、著名人物画家史国良、书画修复专家陆宗润等多位重量级嘉宾为广大藏家和艺术爱好者共同奉上5场文化艺术专题讲座。“作为拍卖公司,各家在预展、巡展期间都会做一些讲座和学术研讨,这就是拍卖作为商业活动的同时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积极作用,因为我们在经营的同时能够推广文化,让更多人关注文化。通过艺术品市场能够关注文化,我觉得这是一个行业进步的标志。”北京匡时董事长董国强在匡时首次推出体验季活动时曾表示。而今,这种拍卖的艺术周俨然已经成为常态。“在运营上,今年几家大公司都更注意学术引导,国内拍卖公司在艺术教育和普及方面值得赢得掌声和鼓励。”马学东也表示。

  新艺术体验能否换来市场回馈

  当单纯的商业拍卖华丽变身为“艺术嘉年华”,毫无疑问,业内人士更为关心的是如此“大费周章”能否换来市场的回馈。近两年,从拍卖场次设置到特色专场设置,再到拍卖模式、预展模式、艺术教育,国内拍行越来越注重如何给藏家带去更好的艺术体验,如何培育起艺术收藏的忠实“粉丝”,这样的思维和举措显然是起到了作用,各大拍行负责人都表示,最近每年均能见到“生面孔”,说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参与人数正在逐年增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随着人数的不断攀升,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元,这也促使拍卖行不断推陈出新,进一步探索如何扩大营销,完善艺术体验。

  纵观近几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拍品资源和藏家资源都进入相对枯竭的状态,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各大拍行一方面“开疆拓土”,面向全球征集拍品,另一方面积极普及艺术教育,为吸引新卖家而绞尽脑汁。事实上,建立自己的学院,开设艺术课程,举办艺术展览和讲座、论坛早就是国际大拍行的传统项目。佳士得在进入上海后,引用的也是佳士得在纽约、伦敦、香港的模式——不仅仅是拍卖,还有一系列由佳士得学院组织的讲座、艺术论坛、展览,给客户完整的“佳士得体验”。

  再回到本土拍卖行,中国嘉德自2010年开始就在春、秋拍期间不定期推出艺术讲座,只不过没有扩大到“艺术周”的规模,受众尚停留在艺术圈内部人士。近两年,北京匡时率先通过更好的策划,发掘出拍卖的文化附加值,自2012年秋推出的“匡时艺术体验季”已经形成品牌效应。而今年保利大规模的艺术周活动,则被视作将北京春拍的艺术“全民运动”推到极致。近两年,虽然艺术品市场遭遇调整,但不断有新的买家进场,且最终竞买成功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虽然市场的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少数几个人的加入或退出对市场不会有太大影响,而从长远来看,全民运动有助于艺术品市场的长期持续发展。”多位拍卖公司及市场相关人士均如是认为。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

Copyright 2016 Y!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