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文学奖历年获奖者 ◎韩浩月 阎连科成卡夫卡文学奖的首位获得者,获奖作者本人的反应非常平淡,仅仅一句“没什么感想,该干啥还是干啥”,在文学圈内,也没激" />

首页 > 文化 > 正文

评论:阎连科与卡夫卡奖的唯一联系是文学(图

发布时间:2014-06-06 18:10 【来源:】

align="center">

  卡夫卡文学奖历年获奖者

  ◎韩浩月

  阎连科成卡夫卡文学奖的首位获得者,获奖作者本人的反应非常平淡,仅仅一句“没什么感想,该干啥还是干啥”,在文学圈内,也没激起想象中那么大的声浪,仿佛阎连科获得这个奖水到渠成、天经地义,也宛若中国作家获得国际文学奖项不再是什么稀罕事——在莫言摘取了诺贝尔奖之后。

  和许多中国作家乐于承认自己的文学师承来自于马尔克斯相比,卡夫卡并没有得到太多中国作家的承认,被认为写作风格追随卡夫卡的作家名单中,也仅有余华、格非、残雪等。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卡夫卡的推崇,让卡夫卡成为许多研究者心目中影响中国文坛的重要作家之一。可在多数普通读者看来,卡夫卡是那个笔调阴暗怪诞、永远在现实与非现实中间穿梭的奇怪作家。

  阎连科的作品与卡夫卡文学奖有着气质上的般配。首先,阎连科是一个在作品内外都强调“荒诞”的写作者,他认为中国现实的荒诞要超过作家的想象力,和卡夫卡对传统的反叛一样,两人是在弹响同一根琴弦。其次,阎连科和卡夫卡一样,都爱用寓言体来表达他们揭示荒诞的勇气。在文字中,阎连科所传递出来的尖锐倾向,读来同样令人心惊肉跳。所以,在中国挑选一位卡夫卡文学奖的获奖人,阎连科是首选。

  文学圈对待阎连科获此奖有意外,也在情理之中。在莫言获奖都被认为有“中奖”之嫌的环境下,中国作家再次摘取一个重要的国际文学奖项,难免有接得橄榄枝的猜测。阎连科小说里的故事是在本土成长起来的,他的作品散发着浓郁的“中国制造”的味道,如果不是对中国有所了解,国外读者会为阎连科小说中的情节与人物感到困惑。中国作家迟迟不能大范围地走向世界,也一直被认为与找不到“世界性写作”的题材与技巧有关。麦家的谍战小说得到国外出版方的欢迎,是因为谍战小说有题材优势;刘慈欣的《三体》版权能卖给好莱坞,是因为其想象力是国际化的。

  而像阎连科这样的本土纯文学作家,能得到国外文学奖项的承认,离不开国外出版商、译者、媒介的合力。

  据报道,阎连科作品的欧洲语言版权均由专业的出版社代理。更为重要的是,在对外营销和推广阎连科时,他并没有被包装成一个要依赖政治理念而被关注的写作者,强调阎连科作品所蕴含的文学性,并运用市场化手段来对作品进行包装,这或是促使阎连科获奖的关键所在。让国外文学奖项的评委读到中国作家的作品,让国外读者认识中国作家的作品,这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基础,以获奖为唯一目的的文学作品推介,只会让中国作家在海外阅读市场的影响力持续萎缩。

  “中国作家没有想象力”几乎已成共识,中国作家的想象力需要一次大爆发,失去想象力的中国小说,同时失去了与世界文学黏结的肢体。阎连科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用文学语言记录现实,远比想象力更有创造性,他这么做了,也实现了理想的效果,用魔幻也好、荒诞也好等文学手段层层裹起来的现实故事,具备了与“世界性写作”接壤的能力,这值得其他中国作家借鉴。

  好的作家除了能创作出优质作品,还要有阐述作品的能力,要与译者有沟通与交流。阎连科在各种访谈中所体现出来的胸怀与气度,即是对他作品最好的呼应,唯有写作者与他的观点以及作品内核呈现线性关系时,外界才会对其有更加鲜明而直接的认识。

  目前国际文学奖项关注的中国作家,还多以50后为主、60后为辅。70后乃至更年轻作家未来能否进入国外文学奖项的视线,取决于他们的作品是否与社会及时代有根须式的联系,是否能告别小悲伤小痛苦,在作品厚重度与思想性方面,年轻作家已经被莫言、阎连科们落下好远。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

Copyright 2016 Y!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