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洋”奇人辜鸿铭:通9种语言 获13个博士学位
发布时间:2014-06-06 18:10 【来源:】
辜鸿铭 (1857-1928)福建同安人 散文家 翻译家 李 晨 绘
辜鸿铭的书法,看似略显生疏,从风格结构上也无流派渊源,但线条苍茫而凝练,章法行气间,有一种烂漫天真的韵致。
释文:“宫保大人阁下:遵示奉上梅译函,惟鄙见不如径晤正使,以免别生枝节为妥。肃复。敬请 均安!汤生 谨肃(初三)”
在老北大的那批名家大师中,真正不擅书法的很少,这其中出名的该数刘师培和辜鸿铭了。前者曾被周作人调侃成北大文科教员中“恶札”第一名;而后者辜鸿铭,因为从小喝着洋墨水长大,不要说毛笔字没怎么写,就是传统中国文化,也是回国后“恶补”而成。
辜鸿铭被称作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奇人,他生于马来亚槟榔屿一个英国人开的橡胶园里,自小聪慧,被苏格兰传教士布郎赏识并收为义子,后被带至欧洲接受西洋教育,先后就读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而后又去法国、意大利、奥地利游学,在总共长达14年的欧洲生活中,他不仅精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和马来亚等9种语言,更使他获得了13个博士学位,成了深谙欧美文化精髓的通才。30岁回国后,他先于张之洞幕府做了17年的洋文案,后又曾官至外务部的左丞等。由于他曾娶日籍姑娘吉田贞子为妾,所以,他幽默地称自己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张之洞的幕僚中多翰林,辜鸿铭欲拜诸师,皆不可致。曾有故事说,当时同在张之洞幕中的沈曾植,就很小视辜,辜欲与沈交流,以求治学门径,不料沈曾植竟辱之曰:“尔所言吾尽知,然尔欲知吾所言,非二十年不可致也。”鸿铭闻之大羞,乃沉酣寝馈,以《康熙字典》为入,六经子史为出。他说“道固在是,无待旁求”,凭着天资聪颖,越十年而终获大成。有一次辜鸿铭特意拜谒曾植:“敢问可有先生通而吾不通者耶?”这回,我估计要轮到寐叟先生羞愧了。
自沉潜精研了中国经典文化后,辜鸿铭终于成了一位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学者。他的一些笔墨功夫,想必在浸淫国学十多年时也一并涉猎。不过从他现存的一些墨迹来看,他在书法上似乎没有下临池摹帖的苦功,但出于实用功能的考虑,其常规的训练以及对碑帖的浏览阅读,还是必不可少的。我曾在一本书中读到他一段关于中国毛笔的论点,他说:“中国人的毛笔或许可以视为中国人精神的象征。用毛笔书写绘画非常困难,好像也难以准确,但是一旦掌握了它,你就能够得心应手,创造出美妙优雅的书画来,而用西方坚硬的钢笔是无法获得这种效果的。”如果缺乏对中国笔墨的体验,这话是无论如何说不出的。
有意思的是,英国小说家毛姆当年游历中国,拜访他时,还专门向他求一幅墨宝,辜鸿铭当即挥毫。看来,辜氏留下的墨迹虽不多,但偶尔还会有书作赠人。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