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中国藏家对西方艺术品频出手 审美趣味转变?(2)

发布时间:2014-05-27 17:55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2012年以来,中国对于外国独资、中外合作的拍卖企业在国内经营的资质从政策层面有明显松动,去年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也给外资艺术品拍卖公司带来了利好消息。尽管文物拍卖仍未放开,但是对于外资拍卖行在中国艺术市场已经实现了准入的实质性飞跃,且自贸区内的交易也消除了高额关税的壁垒,使得西方艺术品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更加便利,种种因素都为中国藏家与西方艺术品“恋爱”提供了有利条件。

  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许多人将当今中国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进行类比,断言中国在多个领域都将重蹈日本的覆辙,艺术收藏领域也不例外。上世纪80年代,日本银行、保险公司及个人收藏家大量高价购买西方现当代艺术品,掀起了以印象派为核心的收藏狂潮。中国买家会在未来几年中为西方艺术品疯狂吗?其实无论从文化认同还是投资角度来看,都无法得出肯定的结论。首先中日两国的文化看似同出一源,实则有本质差异,日本的民族特性决定了日本藏家可以轻易接纳和认同西方价值理念,因此对待本土和西方艺术家的作品并无内外之别;而中国藏家多数存在根深蒂固的民族和文化情结,尤其在参与竞拍中国流散海外的文物和艺术品时,这种民族情结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很难想象中国藏家会对西方艺术品产生同样的认同感。其次,正因为有了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作为前车之鉴,中国藏家在把西方艺术品作为投资和收藏对象时也会更加审慎。所以中国藏家对于西方艺术品的收藏会随着审美趣味的多元化以及相关政策的日益放宽而稳步增长,以印象派为代表的西方近现代经典艺术品仍将是首选收藏对象,但和日本藏家轰轰烈烈的迷恋相比,更会是一场细水长流的“恋爱”。

  (作者系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研究员)

下一页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

Copyright 2016 Y!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