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绘画和金条一样值钱

发布时间:2014-04-28 12:21 【来源:光明网】

  艺术介入资本以后,奇妙的事情再次发生:艺术不再简单地静止于鉴赏家的墙面上或台座上,它将自己所蕴含的趣味与真实,改装为印制钞票的机器,一种趣味的资本。

  以艺术品为组合投资对象,通过资本利得(股票差价收益)而非股息的方式,投资人获取巨额收益,这种盈利模式只能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达而产生。在这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我们当代的生活节奏相比,那个世界仿佛是静止的,它自己维持着自己某种完整的等级秩序,人们日复一日地扮演着固定的角色,直到生命的终点和家族的没落。富有的人们捐助艺术家、购置艺术品,主要为了体现艺术品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也就是让它绝大多数时间,甚至永远退出流通,就像封建领主们脚下的土地和手中的金币那样,完全作为一种财富与身份的象征。君子不器,绅士之所以是绅士,绝不是因为善于经商,而在于他对艺术品无用之大用的审美静观上面。在资本主义体系形成之前,传统的价值观不适合所谓的投资行为,包括艺术品投资,简言之,资本主义的投资条件尚未成熟。

  17世纪法国艺术家库朗侯爵(Marquis de Coulanges)说:“绘画和金条一样值钱。”早在18世纪的英格兰,绘画作为广泛的资本投资对象的情况也已经出现了。但直到19世纪末,伴随着资产阶级实业资本家奠定现代艺术市场的基础,当今意义上的艺术投资者才真正涌现,尽管他们的目的依然是追求社会声望。这期间最有名的早期代表,就是1904年由金融家安德烈·勒威尔(André Level)在巴黎创办的熊皮艺术俱乐部(Peau de l'Ours)。包括勒威尔在内的13位合伙人,每年每人拿出250法郎投给一家用来投资现代艺术作品的公共信托。10年间,该俱乐部共购买了约100件艺术品。1914年3月2日,熊皮俱乐部的全部藏品在巴黎德鲁奥酒店(Htel Drouot)拍卖,销售额达10万法郎,是原初费用的4倍。1908年熊皮俱乐部以1000法郎买入毕加索1905年创作的《流浪的一家》(Family of Saltimbanques),售价竟是进价的12.5倍。4个月后,一战爆发;1929年至1933年,全球经济大衰退;1939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1950年代中期开始的通胀延迟;1962年股市大崩盘……来自现实世界的连环重击,虽然让熊皮俱乐部隐含的巨大市场意义戛然而止,但也激发了有识之士思考艺术品全新投资价值的可能性——为防通货膨胀而套购——比如英国艺术史学家杰拉德·瑞特林格(Gerald Reitlinger)在1961至1970年间出版的3卷本《品味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Taste)。

  针对1970年代的艺术品投资浪潮,现任纽约军械库艺博会总监诺亚·霍罗维茨发现除了英国铁路养老基金(The British Rail Pension Fund,简称BRPF)是一个相当华丽的案例,其他艺术基金发展的都不怎么顺畅。1970年,银行家莱昂·兰伯特(Leon Lambert)男爵在卢森堡以500万美金创立阿蒂米斯基金(Artemis);1971年,实业家埃弗雷姆·尹林(Ephraim Ilin)在巴拿马以300万美金成立马达罗基金(Modaro)。虽然这两家基金目的都很纯粹,但遗憾的是,仅一年以后,阿蒂米斯的性质就从基金沦为公开交易的经销商,并以这个身份经营到2006年;而马达罗自1974~1975年开始赔钱,终于在1977年跟美术经销商诺德勒画廊(Knoedler)合并了。1968年成立的美国主权艺术基金公司(Sovereign-American Arts Corporation)于1970年在全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相比之下,其他基金的命运似乎更差,不是提早关闭,就是太过谨小慎微。1985年2月,记者、自由作家玛丽莲·本德(Marylyn Bender)在《纽约时报》上说:“走近艺术的共同基金,在艺术跌入低谷的1970年代确实是一个激动人心的主意,但却无一幸存”。霍罗维茨满怀敬意评论说:“这既证明了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历史跟踪记录很薄弱,更证明了它们的复兴之举绝不该被忘怀。”

  如果说1970年代基金浪潮的动力源泉整体上均来自于当时资本的可得性,以及由它造就的水涨船高的艺术经济,那么,BRPF的过人之处则在于,它是专门设计用来对冲1973年受石油输出国组织影响的石油危机的。这家基金的主管克里斯托弗·列文(Christopher Lewin)从瑞特林格的著作数据中得到启示:“投资艺术的风险要素并没有你可能想到的那么大。对艺术品的需求会增加,艺术品的供给却不会……我们可以在购买艺术商品方面超越国界,却避免了任何外汇管理的难题……我有非常好的理由假定艺术作品投资将会是一种出色的对冲基金。”BRPF每年都把当年现金的6%投到艺术上,约合每年300万英镑,在1974年到1980年间,投资门类涉及绘画、雕塑、书籍、家具、青铜器和珠宝,总计有4000万英镑分配到2400件艺术品上。在投资技巧上,BRPF并不是毫无节制的。出于长线收益的考虑,BRPF的主管们把不到1/3的基金款项投给早期绘画大师,并将印象派作品的曝光率限制在10%,更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本基金藏品足够多样且社会整体经济通胀形势平息之际,不再购买艺术品。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

Copyright 2016 Y!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