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市场中小名家蓄势待发:市场大师小品节节
发布时间:2014-04-04 12:35 【来源:中国收藏】
近年来,在当下中国书画板块整体上扬的带动下,扇画市场出现明显升温,部分名家精品扇画价格一路走高,其中不乏天价拍品。但是,存世的历代名家扇面数量有限,更多是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中小名家的扇面作品。那么,随着人们对扇面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以及投资价值的进一步认可,这些中小名家的作品还有巨大的挖掘潜力和升值空间。
艺术看似无意实则有心
中国早期的扇画基本上指的是在绢素等丝织品制成的团扇上的绘画。南宋时,源于日本的折扇开始传到中国。到了明代,由于折扇的流行,折扇绘画逐渐代替团扇绘画,成为扇画艺术的主导形式。客观地说,明清两代是中国折扇绘画的艺术顶峰。
明清两代的折扇绘画之所以能够大盛,这与自明代中期开始兴起的文人画有着莫大的关系。明代中期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一个以文人士大夫为代表的市民阶层迅速兴起,他们有着独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常常执扇携琴,郊游雅集,吟诗作赋,杯酒唱和,其间挥毫泼墨,乘兴挥洒自然成为最佳的抒情方式之一。清代康乾盛世,国力鼎盛,文士入会结社,竞艺雅集之风更甚。流传至今,明代沈周、文征明、、仇英,清代“四王吴恽”和“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等都有折扇佳作传世。所以毫不夸张地说,文人士大夫是明清画坛的主力军,他们的折扇绘画融入文人雅士的情怀,用独具魅力的笔墨语言,述说着文人画的“意境之美”。
既然扇画在绘画题材以及思想内涵上都着重于抒写文人胸臆,那么它的表现手法和艺术价值自然而然有其独特的面貌。笔者以为,扇画最大的艺术特点莫过于“看似无意,实则有心”。首先是折扇的基本形制决定了扇画的挥洒空间。折扇由于轻便精巧的结构被文人士大夫随身携带,扇面尺幅较小(一般高不过20厘米,宽不过50厘米),且上宽下窄,均为弧形,书写空间极其有限。因此艺术家首先在构图布局时就须成“扇”在胸,精思巧构,方能落笔。其次是折扇有折痕,挥洒不易,所以,要对画面、字体、线条的控制十分经意。此外,扇面的纸质相对厚实,不易吸水,凝滑坚韧,难以反复皴染和渲染,再加上有的材料如色纸、金笺、银笺、素笺、发笺等,落墨、设色性能很难掌握。因而画扇面最见画家功力。
对于扇面书画创作的独特之处,很多文人曾归纳总结过,明代祝允明就曾有过在扇面上写字,犹如舞女在瓦砾上跳舞,“环肥燕瘦,终减态耳”之叹。因此,扇面的尺幅虽小,其艺术价值并不亚于鸿幅巨制。此外,坊间也有“扇面一尺算两尺”之说,同一位画家,同样是山水画,一幅扇面价格要远高于同尺寸的册页。有不少画家能画大画,却一辈子也不敢轻意染指扇面,这是因为扇面无论从构图还是笔墨运用上,都比在普通宣纸上作画要难得多。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清末民国时期,也是扇面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经过明清两代书画家的匠心经营,这时候的扇面画作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种流传下来,并在传统书画中占有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上一页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