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是自我的,但又为何不可呢?朱元龙

2024-02-23 16:01 来源:本站

  时间是永不停息的湍流,世界以航船的形式在其中下沉上浮,偶然的嬗变和长存的矛盾在河流中与世界产生关联,引发事件的涟漪,生长出分支。人在每一处场所也都幻化出不一的身份,

  这一切细微的变化对于任何的社会角色都施加了力,而作为旅居者,比起常驻在某地的居民,多了一面探察生活的透镜,更能体感这一切的微动。面对冗杂的生活,旅居者更容易看得到日常里的温情,更频繁感动于人际之间的交联,也更努力依凭自我的尝试对世界产生认知的建构。

  旅居者的身份变化更加消融于生活。每一寸自我扩张的边界,都是一种身份携带的效用。旅居者们不擅用永恒的立场来揣测世界,或者旅居者所持的认知早已被新的事物所重构,这赋予旅居者记录的权利,连绵不绝的想象,对自身处境的内省。比起单调的体验,旅居者更享受充满际遇以及观点交织的路途。

  尽管旅途亦非全然是平和的,掺杂着处处令人欣喜的新知,有时也有令人不悦的噪声。旅居者身份的多元常常也带来误读,这种误读有时是外界的,来自于特征的差异,不同话语的碰撞,思想的淆变,甚至记忆与现实重叠的道路,涌现的技术,都会干扰稳定的情绪。也往往,这种误读发生在自我的范畴内,有时只是来自些微的日常催化,就激起指向旅居者自我身份的思维浪潮。

  这样的浪潮往往在美学的气流汇合之时,会与久远的记忆相遇,碰撞,就形成了属于旅居者自我的形式。有人以火焰为呼号,有人以镜面刻画观察,有时候日常的写作也会带来际遇,笔尖与纸面接触与纠缠的时刻,就显示出无限的可能。而后者超越文本之时,就会以书法(Chirography)的形式与观者展开对话,并逐渐跳出母语的囹圄,和生活与嘈杂的城市相连,产生出更多抽象与复杂的面貌,书写与绘画在此时殊途同归,旅居者执笔,斟酌后跳跃的文字,也等同于流淌的颜色与形体。而这之间和背后所隐藏的苦闷和踌躇,踉跄的尝试与难言的选择,都因为作品的诞生而逐渐消隐了。消隐却又不代表对创作过程的背离,事实上每一种生活体验、每一次与身边物体和人群的对话,都影响着创作的结果,这使得我们需要将视觉的轴线拉远,从一系列物件回望,就可以找到其中内含的寓言。

  旅居者是幸运的,万事万物都和她相连。

《Flow No.1》,2023,墨水纸本,整体尺寸 42 x 60 英寸(106.7 x 152.4 厘米)

共70件作品,每件尺寸为 6 x 6 英寸(15.2 x 15.2 厘米)

作者:林凡榆©2023 Fanyu Lin/Artists Rights Society(ARS),New York

  而如今的世界更加易变,不只在旅居者敏感的视域,而是对于更多人的心境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未来的期待开始沾染附加的恐惧,这种恐惧也同样传导向艺术。如今面对艺术作品的观察者和批判者们,将一种莫名的责任赋予艺术创作,要求作品关照时代,要求作者持有意见,要求意义不断叠加,要求批判、再造、重塑或者宣言。这种责任将艺术创造的选择变成义务,把或然变成应然,一定程度上强加为必然。以至于常常作品所涵的本身的情态被强制性地解释成了针对时代的讽刺。作者无意间的举动被无限地扩大,而有意的创造却又在嘈杂的讨论中被遗忘。讯息和媒介,往复的枯燥生活,占据了人们的工作日后,又开始向他们的闲暇大举进犯,艺术成为了手段、依凭、控诉或是产品——假如创作被束上观点的枷锁,从哪里才能看到创作者属于自己的言说?假如观赏者总要走入画幅的暗面,又为何需要色彩的光鲜?假如批评者总要看穿笔触背后的寓意,该如何界定章法的孰轻孰重?

  林凡榆的画作,《HERSELVES II(Four Seasons)》想要直面这些假如,打破这些假如背后被附加的意涵。

HERSELVES II(Four Seasons)局部,2023年,丙烯画布

尺寸 60 x 48 英寸(152.4 x 121.9 厘米)

作者:林凡榆©2023 Fanyu Lin/Artists Rights Society(ARS),New York

  它当然来自艺术家自我的叙述:关于旅行的意义,从学科的间隙尝到生涯的转换;在异乡跨越边界的尝试,新的菜肴和烹饪诱发的感动和怀念;在与黑夜相接的地方,看到玻璃幕墙互相辉映的星辰,再穿透它们直到银河。不必说不同交通工具的舷窗滑过的雨水,也不必说城市间孤落的悬日,更不必说耳机中震颤而过的音乐,单是一场莫名的凝望,就足以把画布染出颜色。而这些仅仅只是外界带来的触动,灵感往往更多地来源于创作者的内心,当世界的噪声停止,心中的弦音却依旧往复,此时哪怕一座空洞的白墙,四面徒然的房间,也因为自我的对话变得喧嚣,或者成为几个反常的音符,回荡在眼睛与笔刷之间,直到一些偶然的际遇,让心中的现实投射在世界的现实当中。

  从何处开始呢,一张破碎的纸,一册丢下的便签,未拆封的颜料,未完成的手稿以及未翻阅的著作。从何处停止呢,略显嘈杂的纸面,空洞的随想,关于历史的倦怠,未来的困惑以及技术带来的恐惧。但它们都会妥协的,相互融合成一种叙述,从书写的笔触之间滑落,拥抱色彩和混乱的层次,再回到平和的爱当中。一如从她所作的《Romance》到《HERSELVES II(Four Seasons)》,关于书写的思绪在经历过演化后,笔触也从顿挫的渐变为柔和的,颜色也从一维向更高的维度扩散,形式也在灵动与具体间跳跃,直到最终拥抱性别的指引,孕育无数个自我,再简化为两个自我的交谈。

Romance,2023,丙烯画布,两联作品:整体尺寸 36 x 48 英寸(91.4 x 121.9 厘米)

作者:林凡榆© 2023 Fanyu Lin/Artists Rights Society(ARS),New York

  当然,《HERSELVES II (Four Seasons)》也向任何观者张开怀抱,正如其名字在人称中所暗喻的。无论从哪里去看,它就在那里,带有残存的书写的韵律,以及涌动的色彩。它欢迎人们凝视或者张望,从里面挖掘出整个宇宙,也允许仅仅感叹色调的柔和。画作本身是无言的,温暖的无言,悬挂或者并置,只是等待被理解,也期许可能的误读。它接纳精通章法的人去品评,从不同的形式看出不同的文化在新大陆的交汇,甚至还有历史的一顿寒暄。它也面对初入人间的孩童,或者已经耄耋的老者,歪头直视抑或轻轻触碰,从静默中倾听彼此。它不愿名望加之,却也未曾想过被喧嚣的争论埋葬了自己的声音,仅仅是在时间的湍流中扰动一番,就已足够写下茫茫的记忆。

  《HERSELVES II (Four Seasons)》,是一番对自我的折射、寓言、建构、宣泄、絮语,一场创作者自我的表演,无以掩饰无可虚构的倾诉,有种顿悟有所激动的抒情。这同样是一场轻松又充满线索的约定,邀请你由近及远,从纤毫的元素开始细读,直到作品的意涵渗漏出被定义的框架,从稍远的角落正视,接纳溢出画框的每一处表达,从与步伐相互跃动的焦点注目,关照色彩与生活,静止到动态的交融。由远迫近,从辽茫的远方回望,跨过思维的狭限和空间的阈值,陷入琐碎的光影和思绪,异乡和记忆的冲撞,身份的流露和隐藏,展开延绵的对话和交谈。

  去感受吧,去爱吧,去流放、去归途。

  本文作者朱元龙,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理学硕士在读。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并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短期辅修。目前的研究兴趣集中在社会住宅史、城市生活和非虚构写作。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2020年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盛大开幕

【2020 年12月1日, 上海】 2020年 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Australia Marketplace Online - China 2020,简称AMO)于...

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落幕:一期一会的艺样金陵

2020年11月29日,为期四天的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季暨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圆满落幕。...

名家推荐:画家王志坚作品赏析

王志坚:生于1958年,湖南湘乡人。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代表作曾获中国美协授予的二等奖,国家文化部银奖,...

品山崎之韵,溯日威之源

11月4日,三得利日本威士忌世家在上海举办“山崎日威之源”品鉴会,以山崎多个珍贵酒款打造了一场味觉盛宴,与...

笔墨灵动 富力清新:著名画家刘新华

刘新华,天津市人。籍贯:河北河间市。毕业于日本京都艺术大学大学院、文学硕士、美术硕士、美学博士。...

打卡设计|魔都明珠塔前的“Rolf Benz名伶”

▲坐标:上海外滩悦榕庄 热情时尚的Ms.Mio Mio的美如同奥黛丽赫本,略带复古气息却时尚感永存,并拥有自己独立的审...

Ember推出限量版智能温控马克杯, 为中国消费者打造顶级咖啡体验

Ember亮相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 中国上海,2020年10月 29 日 以设计主导的智能温控品牌Ember今天宣布,推出全新限量...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