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晓痕:关于家的志异

2024-01-24 14:55 来源:本站

  刘俐宏的创作常常与自身环境、物品的存在方式产生联系。通过对记忆和日常物品在居住空间中的感知关系,它们有形与无形的痕迹进一步探讨了艺术家作为居住者与称之为“家”的居住空间之间的复杂联系。通过她的作品的视觉记录,观众被邀请跟随她并观察她的目光停留在她所聚焦的居住空间的各个角落。她的作品反应了巴舍尔现象学中关于家的亲密性的许多关切,通过探索家庭内部空间与居住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拓展了这些思想。在2023年底,艺术家刘俐宏在日本幕月画廊的首个东京个人项目“秘密洞穴”中向大众揭示了艺术家创作脉络中这种“家”和“物权”的紧密性。

  同时,作为一个离开母文化系统的跨文化艺术个体。她总是选择使用自己的“敏锐”(sensitive)本身,而不是手或者目光去触碰物体。进而创作像是这套后天的器官被刺激后的官能反应。无论这种机制的诞生是否是出于对艺术的保留或者任何积极的意图。都让刘俐宏的“敏感器官”(sensitive organ)更具备自我的时间性,从而区别于常规的知觉与判断。我们并不能否定敏感器官与后现代人的精神分裂之间的相关性,但它内在的时间性与历史相对主义(例如现代,后现代,当代)无关。或许类似“审美的异托邦”有关。而更接近她本科教育期间所受的,中国画的创作和审美体系中,体现出的“精神性的时间”。并且中立于自身与外界的敏锐器官帮助她“完形”了,自身由于语言和艺术表达传统的缺失而造成的观念失语。亦或说,缺失和匮乏构成了艺术家的敏感器官(工作方法)、独特的艺术语言、甚至阅读语境。回到她的作品中,那些不断虚化的物体、线条勾勒出的床、那些被私有化却仍然陌生的物品等,似乎在勾勒,重构着这个时代艺术的另一重黑暗与光明。

刘俐宏,The Darkness series III,2020

铅笔画

  作为对于艺术家自己对于“家”的概念的理解与回应,《The Darkness》系列和《The Emptiness》系列揭示了艺术家搬入新居所的不适应感以及一年后再次搬离那里时怪异的陌生感。艺术家通过在空间中对物品的定位试图通过重建自己的个人身份来唤起,甚至重构可以被称之为“家”的熟悉感。就像一个探长,在黑夜和白天中搜索着记忆中的有关“家”的元素和过去的痕迹。在《The Darkness》中,画面中的物体几乎在黑暗中难以辨认。让人联想到早期的达盖尔摄影术,斑驳微光下的轮廓就是环境与人的同构。官能此时成为了摄影器或者绘画“机构”的外延,使得我们得以从记忆中唤出,从光亮瞬间投身黑暗时,身体逐渐适应的变焦和曝光过程。这种艺术表述精准地触及了个体进入“他境”的不适和异质,让异文化环境对人心理的复杂影响,成为了肉身外化的反应。

刘俐宏,The Emptiness Series I,2021

纸上绘画

  相比之下,《The Emptiness》系列,艺术家通过使用涂改液进行绘画,引入了一种优雅的色彩和线条感,利用白色本身隐藏了绘画的内容,从而邀请观众仔细审视画面以发现其中的秘密。视觉化了那些残存于记忆中的某些玲琅满目的过去片段。在白色的笼罩中空间的失序仅能通过肉身和物像的透视重新组织结构。甚至有某种天堂或者伊甸园般光耀炫目。这种体验和不禁让人想到本雅明的的棋手寓言:身处破碎的现代社会造成的困境中,却无限渴望代表一切如一的、白洁的、原初的神性视角。这并非是将神学招魂,而是用神爱之眼平等化一地关切万物。

刘俐宏,Phantom Project:My Bedroom,Flat 506,Frobisher House,Dolphin Square,London,UK,SW1V 3LL,2022

装置作品

  《The Emptiness》的概念同样贯穿于她由线性雕塑的作品中—在空间中利用细铁丝焊接的制成的3D绘画(线性雕塑),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她的装置艺术项目—《Phantom Project》。在此,雕塑不呈现为一个固定的形态,而是留在空间中的轨迹,只有从特定的角度才能辨识出被描绘的对象。这突出了一个主题,即以生活中熟悉或家常的物件作为主要讨论对象,展示了那些虽然已经发生改变甚至消失的昔日熟悉的居住地的图像残留在脑海中的样子。由此进一步描绘出艺术家脑海中残留的有关“家”的形象,展示了记忆中的痕迹的,那种介于存在与缺席的场景并以此描绘出艺术家面对曾经居住过的空间变得空荡之后的介于熟悉与陌生之间的复杂感受。在探索家庭空间、物品与自我之间的深层含义,以及研究“家”的意义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寻找那个所谓的“家的感觉”的熟悉感,这是一种我们长久以来感觉熟知,曾经非常熟悉的东西。

  刘俐宏的作品作为对我们如何理解家的概念、不安和神秘做出了创造性的回应。她的作品以诗一般的方式呈现了一种缺席的美学。展现了艺术家对实践的凝固和对记忆的探索。就像是一种情感经历的邀请,让观众参与这场回忆与现实之旅。通过感受居住空间,生活物品曾经的“存在”和当前的“缺席”,强调了时间流逝的宁静与不可逆。

文/高江波
 

  高江波,策展人、艺术撰稿人。毕业于武蔵野美术大学。目前生活工作于东京和深圳。长期活跃在中日两国包括双年展等学术展览在内的各个艺术现场 。策展项目曾获得村上隆的「 geisai 19 」第八位,并成为该奖项历史上第一位华人获奖者。另外从业十年间为当代艺术区块的诸多媒体撰写并提供艺术批评及文献支持写作文字和学术合作见于ArtAlpha、艺术世界、美术手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等。并同时在东京的艺术家聚落小平和司3331运营项目画廊DEHAIRIPROJECTES。目前辗转国际间,参与画廊和美术馆等不同场域的策展实践。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2020年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盛大开幕

【2020 年12月1日, 上海】 2020年 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Australia Marketplace Online - China 2020,简称AMO)于...

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落幕:一期一会的艺样金陵

2020年11月29日,为期四天的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季暨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圆满落幕。...

名家推荐:画家王志坚作品赏析

王志坚:生于1958年,湖南湘乡人。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代表作曾获中国美协授予的二等奖,国家文化部银奖,...

品山崎之韵,溯日威之源

11月4日,三得利日本威士忌世家在上海举办“山崎日威之源”品鉴会,以山崎多个珍贵酒款打造了一场味觉盛宴,与...

笔墨灵动 富力清新:著名画家刘新华

刘新华,天津市人。籍贯:河北河间市。毕业于日本京都艺术大学大学院、文学硕士、美术硕士、美学博士。...

打卡设计|魔都明珠塔前的“Rolf Benz名伶”

▲坐标:上海外滩悦榕庄 热情时尚的Ms.Mio Mio的美如同奥黛丽赫本,略带复古气息却时尚感永存,并拥有自己独立的审...

Ember推出限量版智能温控马克杯, 为中国消费者打造顶级咖啡体验

Ember亮相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 中国上海,2020年10月 29 日 以设计主导的智能温控品牌Ember今天宣布,推出全新限量...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