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气息 南方抒情——关于王晓峰山水画艺术
2017-09-25 16:24 来源:本站
【艺术家简介】
王晓峰于1951年生,系浙江永康人,中国美术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早年曾在广州美院国画系就读,现为齐齐哈尔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获93/94届英国剑桥授予的世界名人证书,97届美国纽约授予的世界著名艺术家证书及2013/美国加州众议院授予中美文化交流杰出贡献奖等。
先后几十次在美国、香港、日本、台湾、杭州、广州、山东、湖州、无锡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出版个人画集多册。艺录被载入英国剑桥《国际名人辞典》及《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等多部辞典中。2007年被评选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山水画家。
《春消息》
注:1987年赴中国美术馆展览作品《春消息》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关于王晓峰山水画艺术
《绿风》
认识王晓峰,缘于他的画。一幅《春山初醒》,万绿丛中、碧水泽畔,一群白鹭翩翩掠过,数只仙鹤依依相偎。浓浓的生机,呈现一派强烈的初春气息。晓峰的画,饱蘸对大自然的崇敬挚爱,对生命的讴歌赞美。
《香格里拉》
晓峰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生于南方,长于北方,近年活跃于珠三角。1997年以来,他已数次在珠三角的城市举行个人画展。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山明评论他的画说“既有北方的气息又有南方的抒情”。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冯远也称赞晓峰的画“画面比较静,有一种安静的气息在里面。画面能保持一个朴素的原貌,见得不多。”
《森林之歌》
晓峰的山水画大多不是泼墨那一类,而是把山石的肌理、山脉的走向描绘得清清楚楚,把树木的枝枝叶叶、建筑物的局势风格勾勒得一丝不苟。然而,他的作品并不显得拘谨。他常以恢宏的布局使画面开阔,以流水行云增强动感,而这些画作是颇费功夫的。
《空谷鸣泉》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晓峰的画作用色浓重,布局丰满,而不似传统文人画那样在色彩上追求淡雅,在布局上追求空灵。试看《春雨一夜水争流》,一脉山水,两个人物,这是中国画传统内容,如何在这个内容上突破呢?晓峰力求色彩丰富,虽然整体上是冷调,但他让人物着上一袭红衣,让万绿丛中开出一片黄花,使效果趋于活泼,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
《巴蜀人家》
当然,晓峰的画也有写意的。《黄山晨曦》中,山峦在画面下部,云海占据了大部分视野,画面效果极为开阔。《山魂》的主题是一座山峰,但却被画家安排在画面的左下方,背景巨大的山体被处理得十分朦胧,与前景浓墨重彩的山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反差很好地突出了“山魂”的主题。无论是用哪种表现形式,晓峰都着力再现自然山水那令人心醉的意境。
《长白峡谷》
为了创作,晓峰踏遍了千山万水。当他背着画箱在山水间寻找理想中至纯至美的风景时,无疑是一种苦行。艺术需要献身精神,山水能陶冶人的灵魂。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晓峰选择了山水,就是选择了道德和智慧作为目标。这是画家的追求,也是作品的灵魂。当晓峰携着他的梦想跨过大河跃过小溪,我们祝愿他能捕捉到山水的灵魂,向人们奉献更多优秀的作品。
《清夏图》
王晓峰的山水作品弥漫着一种开阔、辽远的景致特征,他从未将那些现实中的山水在画面中进行重复的罗列组合与直观再现,他试图将那些来自于客体自然的山山水水进行主观情感的提炼与概括,将那些原本没有生命的物象,赋予生命的色彩,在艺术情境中开拓出一个包容世间万物的山水气象。
《春雨初歇》
在这样一种审美语言中,画面在叙事中展开一种情境体验:树木、山峰与原野间形成紧密的节奏感,它们的关联不仅是体现在画面氛围中的远近与虚实之分,更为重要的是他把构思统一于有限的画面中,并依据这一设定的情景不断延展思绪与联想,传达出一种悠远的意境。所以,在王晓峰的画笔下,他时刻把握着一种由物象对比带来的精神内涵的呈现,在山与树的依存、树与原野的依托中,渺小与博大,实现了完美的互融后,也进而提升了一种澄明的幽密,在涤荡的物我交响中,过滤了琐碎与繁杂、苍白与喧嚣,只剩下一颗纯净的内心,安详地进入这片土地,一尘不染地安置着一种基于主体感怀的记忆。这些景致物象的合理构建流淌着心灵里最为初始的那份诉求,涌动一种自然而不造作的隽永与静美。
《仙子临风》
而在这些景物的描绘中,那些表现生命力的场景似是有意地经营,在画面中,无论鹤群、飞鸟抑或是骏马,都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但在与山川溪流的交映中,却涌动着生机与自由、惬意与温馨。作品在既能较好地把握大山意象时,又能注重细微,从具象中提炼精神,在统一中实现具体情境的过渡,流畅而自然。正是这些生命个体的存在,与静穆的山山水水形成了动静的制约与关联,在幽静中蕴含生机,在活力中又内敛深沉,从而以内在语体自身的表达将画面形成为一种由视觉冲击传递出的张力与动势。
《山乡春早》
王晓峰的这种山水风貌是独特的,也是奇幻的。他在北派山水的阔达中寻到了气势,又在南宗细密的峰峦间觅到了诗情,因而,他的作品并非一味讲求崇高,也绝非一味强调研细,而是将二者进行了融合、拓展与创造。这些山水已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山水图式,他将北方山水的气质加以保留的同时,摆脱了北方山水所强调的山峰的雄奇、峭拔,在表现江南情愫时也不囿于它的纤弱,而是用南方山水的婉美表达了另一种柔性的灵动。在王晓峰的画面中,所呈现出的山水气魄是宏大的,但却没有了那种表现手法上的“硬”度,而是被一种柔软的诗意统筹。在这种复合结构的意境中,既倾淌着一种诗性的俊丽、飘逸,但同时被一种更为强烈的地域感受主导:一种来自于北方山水的沉郁与苍茫。
《清清山泉不息流》
王晓峰善于运用色彩进行主题表现。他善于将色彩的装饰性元素融于山水主题的表现中,不仅契合了画面意象,同时也提升了画面纯美、沉郁的审美情境,准确地表达出色彩对于山水特质的刻画与本质凸显,将所描绘的主题与背景氛围的展现统一于完整的语境中。
《东方红》
王晓峰的山水作品不是模式化的,他既能描绘细致工整、繁杂微妙的山水主题,同时,也能利用笔墨的本体语言进行创新。在《伐歌出山》《溪山春晓》等作品中传达出的就是融合写意元素的风格特征。他充分利用了色与墨的对称、互补与冲染,将它们完整地交融在一起,墨中含色,色中蕴墨,以情绪般的体验,捕捉住了一份雾气萦绕的空蒙,开拓出一个浪漫深沉、极富想象的物象空间。而点缀其间的白色鸟群,渐行渐远,与画面中的黑色形成鲜明对比,以渺远的思绪、物化的距离,展现出一种初显于混沌天地间的微茫气象。
《峡湾奇观》
可以说,在王晓峰的构思中,人生的痕迹是遁去的、消隐的,他似乎在概括了一种宇宙精神的内涵时自然地实现了生命与客体的交接,在升腾的本体精神中找到了一种深沉与深邃所在,一种“大音稀声”的遐想与留恋。他将自然景观本能地进行了与主题情境的设定,在人为的构想中,又淡化了甚至是消去了人的踪迹。这倒不是将作为个体的人变成匆匆的看客,而是重于强调由于人的消匿而产生的一种归隐的诉求,在形迹之中,墨彩流韵,天地的开阔,燕雀的飘渺,在苍郁的山水中隐约可见,而个体的归依、心灵的寄托都隐迹于自然之间,随着万千思绪抵达情感的深处:淡泊悠远,凝穆深刻,由幽冥而入沉静。
《初醒的河》
王晓峰的山水作品,表现着人在画面中的归隐,因而开启了一种画面中虽没有人的迹象,但处处都将人的联想与感情融入其间的鲜活因素,从而表达了一种人的内在情绪与理想化提升及人生涤荡。也正是由于画面回避对于作为个体的人的安置,而重于把物象进行艺术化的再现,所以画面语境中有着一种十分清晰的创作倾向:用生动的艺术语言贴近生活与自然,用动人的景色贴近人们的情感,从而在追求“大美”的意境中抵达空冥。
《山高水长》
王晓峰的作品并不局限于对某一特定景观的反复表现,而是在遵循自然规律时,依据客体本身,表现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与反复。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言:“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黯然。”在王晓峰的画面中,他总能针对不同时节的变化,进行具体的描绘,因而在把握住不同季节的意境时,进而体现出不同的自然属性与客体特质。因为画面中没有人的踪迹,王晓峰的作品总有一种明显的风格特征,一种渗化于画面中的冷寂、疏寒与旷落的情绪弥散。
《十里画屏》
需要指出的是,在王晓峰的山水作品中,他所选择的精致带有了历史感的痕迹,有一种生命的持重感与力量。他不去关注风花雪月的往昔,只是将画面停留并定格在那些真正能打动人的,给人以震撼的意境中。他一直倾力探索表现的是山的沧桑与浑厚,而不是凄凉与悲壮。因而,他笔下的山水少了一份苦涩的经营,多了一份情感的执守。他把对家乡的眷恋、对故土的热爱,执著地付出,用厚重的生命力深化了作品的艺术情思与内涵。
作者:石生玺
《祥云土地》
原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冯远,参观了画展后认为:“画面比较静有一种安静的气息在里面,这正是“北大荒”的气息,像王晓峰先生这样的山水画,画的比较用心,也比较到位,工夫做的下去,每个局部都考虑的比较深入,画面能保持一个朴素的原貌,见得不多。”
《松江之源》
著名画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山明评论说:“每张画都很投入,既有北方的气息又有南方的抒情,整个来讲对生活很敏感。画面意境也好,取材也好,具体处理也好。把生活的情感放到画面上,有亲切感在里面,是很认真地画他的生活。”
《故乡小河》
浙江省文化厅厅长,张曦说:“齐齐哈尔是他的第二故乡,在那里他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在他的作品里反映北国风光及北国人民的精神风貌。看了很受鼓舞。是北国的土地蕴育了他,画出这么高的水平非常不容易,我们浙江应该加强与北方各省尤其与黑龙江的文化交流。”
浙江日报副总编,付通先评价说:“作品大气磅礴,非常壮丽和雄伟,表现的非常好。色彩运用也恰到好处,就是上百幅画放在这里也各有千秋,王晓峰先生很年轻,我觉得前程不可限量。”
著名美术评论家曹功化,在接受湖州电视台采访时评论说:“王晓峰先生的作品在浙江湖州展出,是湖州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次事件……”
香港文汇报副总编辑,刘永碧,参观王晓峰先生的画展时说:“我非常喜欢王晓峰先生的画,是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作品有很雄浑的气派,对画的态度非常认真,画如其人,看他的画时对大自然的享受。”
不仅名人名家对王晓峰先生有着高度评价,在业界也多次获奖。王晓峰先生的国画作品曾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第九届全国美展、全国首届花鸟画展、中国画三百家画展、纪念“五•二三”讲话发表六十周年画展,全国美协会员二届、三届中国画精品展。获国际及国内金奖、银奖多次。1987年赴中国美术馆展览作品《春消息》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4年《春酣》作品被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先生收藏,2009年作品《苍松叠翠、碧水长流》被人民大会堂收藏,2012年巨作《江山如此多娇》在上海展出后被宝龙集团收藏。
中国美术报总编辑,朱国财评论说:“王先生的画质量不错,非常大气,很有画家的思想和意境,让我们领略了北方的画风,很有成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正是画家王晓峰数十年如一日的艺术创作积累,不辞江河的南北游历,对哲思、国学、品格、人生、艺德的丰厚修为,才有现在的千里江山的画卷。他自己曾说:“美术作品必须是美的,民族的,时代的,自我的。”这是他笔墨之外更大的功力,也正是体现了别于他人的--既有南方抒情又有北方气息的山水之情……
2020年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盛大开幕
【2020 年12月1日, 上海】 2020年 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Australia Marketplace Online - China 2020,简称AMO)于...
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落幕:一期一会的艺样金陵
2020年11月29日,为期四天的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季暨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圆满落幕。...
名家推荐:画家王志坚作品赏析
王志坚:生于1958年,湖南湘乡人。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代表作曾获中国美协授予的二等奖,国家文化部银奖,...
品山崎之韵,溯日威之源
11月4日,三得利日本威士忌世家在上海举办“山崎日威之源”品鉴会,以山崎多个珍贵酒款打造了一场味觉盛宴,与...
笔墨灵动 富力清新:著名画家刘新华
刘新华,天津市人。籍贯:河北河间市。毕业于日本京都艺术大学大学院、文学硕士、美术硕士、美学博士。...
打卡设计|魔都明珠塔前的“Rolf Benz名伶”
▲坐标:上海外滩悦榕庄 热情时尚的Ms.Mio Mio的美如同奥黛丽赫本,略带复古气息却时尚感永存,并拥有自己独立的审...
Ember推出限量版智能温控马克杯, 为中国消费者打造顶级咖啡体验
Ember亮相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 中国上海,2020年10月 29 日 以设计主导的智能温控品牌Ember今天宣布,推出全新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