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波风月尔何如:观王如何山水画有感
2017-09-22 17:40 来源:本站
【艺术简历】
王如何(谷声),1944年生,山西原平人。斋号云中北屋。山西画院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山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山西作家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山西分院副院长,中国 书画艺术委员会艺术委员,山西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副会长,世界和平书画展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1969年毕业于山西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 后曾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深造研修一年。 1970年代开始,先后在山西省美术创作组、山西 省 美术工作室、山西省美术院、山西画院一直搞美术创作。作品入选第六、七、八届全国美术大展,曾获文化部、中国美协及省级以上美展奖项多次,获山西省政府颁文学艺术创作特别奖,世界和平书画展交流大奖、金桥奖,杰出作品奖。2003全国书画院百佳书画家,200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首届人类贡献奖文化艺术类奖项评审中荣获“人类贡献奖文化艺术类美术金奖”,2009中国书画艺术百杰称号。 王如何画路颇宽,尤擅长中国画山水、人物、花卉、并工写兼能。多幅作品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美术馆等收藏。个人传略及作品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当代美术家图录》、《1949--1989中国美术年鉴》、《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文艺界名人录》、《世界华人美术家年鉴》、《山西文艺创作50年精品集美术卷》等数十种典籍、画册。出版有《近现代中国画名家画谱-王如何山水画》,《共和国60位国画大家精品集—王如何》,《国画大家王如何》,《书画典藏—王如何》,《江山如画—王如何精品集》《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王如何》。
秋艳 [177×125cm]
王如何从小生长在黄土高原的山西,与这方厚土有着血肉的联系,世事的沧桑与北方的苦寒生活体验造就了他淳朴、率直且坚忍不拔的性格。作为画家,古老灿烂的黄河文化滋养了他对中国画的情感和追求。这块有着雄浑黄河文化传统的土地上,至今保留的古代艺术作品如雕塑与寺观壁画艺术,在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种得天独厚的艺术氛围使王如何很早就饱尝赏习的快意。那些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精炼流畅而富有动感的线条,确实令其陶醉,令其废寝忘食,并反复研究摸索而不知倦累。
云峰林谷图 [122×244cm]
他刻苦学习传统功力,并不被其束缚手足,把社会与自然生活中对自己的启迪融汇在作品之中,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他的乡情画有沉重的生活厚度和泥土气息。无论从选题、气氛的营造、人物的刻画,都纯朴真实、粗野苦涩、乡味十足。他早先涉猎许多画种如年画、油画、版画、连环画、壁画等,并能从各别形式中发现并掌握它们的通律,这些兴趣与多样特殊的新鲜方法在创作作品中增加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在具体操作中都始终保持一种自由状态。
晚秋霜林图 [178×143cm]
他并不拘泥于某种小圈子,生长在黄土高原的王如何,他的中国画艺术道路的转折点却是在水乡江南的浙江美术学院,所以在强调北派气势博大与皴法的同时,对海浙文人画派的水墨洇晕、毛笔柔和、纯熟的挥洒亦情有独钟,并在自己的作品中把南北两派各具强烈特色的画风自然融汇结合在一起,体现出他地跨南北的审美意识综合式的超越。他常常根据创作内容不断追求新的表现形式和作画技法,敢于独辟蹊径,大胆尝试。无论长篇巨制、抑或尺素斗方、用笔淋漓酣畅、潇洒自如、气势逼人,笔有尽而意无穷,很少有造作之痕。
晓日 [68×136cm]
作画中水、墨、色交融,横涂竖抹,对中国画传统色彩的运用尤为独到.形成他最具艺术创造也具思想特质的鲜明个性。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先生在其《烟波风月尔何如》一文中评析了王如何山水画技艺之后说“王如何数十年的努力,能始终把握对中国画笔墨精神、文化品味的追求,并能在画坛的具变与动荡之中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山水画机构与艺术语境,十分可贵。”
太行壮气 [122×244cm]
著名艺术评论家郎绍君先生在读王如何山水画后评价“王如何先生的画,主要反映在当代的生活,表现在对大自然山水的一种人文关怀,一种眷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蕴含其浓浓的情思。----读他的画,我们能感受到那种‘即景会心,随物婉转’的优游自信。其笔触起伏跌宕,充满激情、充满个性。其中不乏率意天成的神来之笔。”(《胸中无尘浊山水传精神—读王如何山水画》)。当代著名画家、学者陈丹青先生在《荡气回肠画坛力量》一文中“回望王先生的创作,可以看出作为一位当代山水画画家,画家对山水的关注胜于一切,王先生的笔下,凝聚了民族与西方,融汇了浪漫和现实,历史的风云和生命的气息在他的笔下得到了和谐、完美的交融,释放出一种精神空间的广度和深度。
峰长见日迟 [150×131cm]
在长期坚持不懈的探究水墨语言、绘画语境与个人心性之间的协调性中,王先生不断丰富、完善着自己作品的学术品味、文化内涵。使得作品产生出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且历久弥新。---时至今日,先生对于笔墨性情的把握可以说到了一个出神入化的高度,他着力于刻画山水之魂,历史之气;他既继承了中国古典山水画的传统又灵活借鉴了西方油画的绘画技巧,使其有机地协调。而他也成为当代山水画界不可多得的受人尊敬的著名大家,影响波及海内外。---作为当代中国山水画坛的一个标志性的人物,王如何先生对于中国山水画创作的贡献是有口皆碑的。他具备一个优秀山水画家所应有的真诚和善意以及对人情的洞察、思辨能力,并从容不迫地以自己深厚的艺术内在功力建立起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为中国的山水画精神升腾出富有探索意味的空间,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灵邱觉山寺 [68×68cm] 2002年
烟波风月尔何如
——观王如何山水画有感
邵大箴
品王如何的山水画作品,恰如品其人,令人犹然生敬。王如何,画如其人,淳厚质朴、心境平静,他的画寓巧於拙,笔简意赅,他的作品“繁冗删尽留清瘦”,有着虬枝蟠根般的骨感之美。他的画布白和造势独具匠心,让人赏心悦目,他的笔墨如散文诗一般,笔不到意到,简约中蕴含着丰富,耐人寻味。
读王如何的山水画,最初的印象是生机勃勃、明快靓现,继后你会感到雄强的气势中,一切是那样婀娜妩媚。当你步入画的深处,你能体验到作者的思绪,听到他的脉搏,在层层晕染,渐渐推进的演绎中领略到作品的诗意美。那是阳刚之气和阴柔之韵的和谐统一,是飘逸秀美和虚淡恬静的艺术境界,这境界包涵着“禅”意,是作者心中的“净土”。
旭日东升 [428×153cm] 2012年
读王如何的山水画,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种富有人情味的人化自然。他用水墨的技法结合青绿着色,既保持水墨山水的写意性,又能在苍茫的墨色之外保持青绿的清新与典雅,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他这种写意性笔法与青绿着色的结合的艺术尝试,首先得力于他对传统笔墨程式的深刻认识,使他敢于在山水图式的拓展中,以开放的心态和探求的精神将文人画传统中最富有文化特色的表现因素与现代人多元的审美取向找到一个结合点。经过多年的探索,王如何的这种山水图式已引起诸多行家的关注。
云霞飞漫王莽岭 [122×345cm] 2011年
他所使用的彩墨技法即亮彩与墨色的恰当交融,与传统的青绿山水相比,降低了色彩的饱和度与对比度,使色不碍墨,墨不碍色,互相衬托,相融为一。画面的设色,淡而能深沉,艳而能清雅,浓而能古厚,避免了浅薄、火气、重浊等弊病。正是在这样一新清淡雅的艺术语境中,才产生出一幅幅具有田园诗般的山水画意境。或古朴、或稚拙、或清新、或恬淡,有如春风扑面,又如春雨朦胧,一种富有人情味的人化自然跃然纸上。
吾见苍茫大太行 [540×145cm]
“十年磨一剑”。王如何执着地走着自己的路,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大师的作品朝夕揣摹,时时领悟,结合自己对大自然的观察体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他功力浓厚,技法全面,所作山水十分耐人寻味,他笔下的山水画大部分取材于黄土高原三晋大地的太行山和吕梁山,但似乎又不是表现某个特定的地域,而是在诠释山水画共有的特性本质。
佛国晴雪 [340×176cm]
王如何的画主次分明,虚实相间,层次丰富,他善于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来完善其构想。处理画面或由近及远,层层递进,或由远而近,逐渐深入,甚至着意描绘画的中心部分,顺乎自然地向四周延伸淡出。对具体景物的刻画显示了他高度的概括能力,他时而突出山石、时而强调树木、房屋、又常以烟云、流水为主题。在画中借鉴运用了摄影的景深手法和西画的用光技术,这使他的作品不落窠臼,才情横溢。
王如何还是一位工于“惨淡经营”的画家,他不属于那种善于在亢奋状态中靠神来之笔展示自我个性的画家。他的创作总是在反复推敲苦苦经营中锤炼而出,因此他的画开合得势,取象精微,能在有限的笔墨中,展现出气势恢宏、情景壮丽的作品。
《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可读性来讲,王如何的山水画始终给人以明美的视觉享受。恰如宋代诗人李廌在《送苏伯达之官西安七首》写的:“寄语松陵与太湖,烟波风月尔何如”, 能让读者获得一种心静气闲的精神享受。在创作实践中,王如何也是善于在心境淡定的状态下细细体味大自然的山情水性。他的笔墨运用往往是适其心境而生,故不火,不躁,不奇,不怪,笔因心而运,景因笔而生,其画品自有一种庄重、沉稳平和的艺术品格。王如何数十年的努力,能始终把握对中国画笔墨精神、文化品位的追求,并能在画坛的巨变与动荡之中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山水画结构与艺术语境,十分可贵。
邵大箴(本文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2014年初春写于北京)
桃李芳菲 [750×200cm]
进献娄烦宝驹图 [135×165cm] 1990年
称杆挑起红盖头 [90×97cm] 2001年
2020年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盛大开幕
【2020 年12月1日, 上海】 2020年 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Australia Marketplace Online - China 2020,简称AMO)于...
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落幕:一期一会的艺样金陵
2020年11月29日,为期四天的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季暨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圆满落幕。...
名家推荐:画家王志坚作品赏析
王志坚:生于1958年,湖南湘乡人。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代表作曾获中国美协授予的二等奖,国家文化部银奖,...
品山崎之韵,溯日威之源
11月4日,三得利日本威士忌世家在上海举办“山崎日威之源”品鉴会,以山崎多个珍贵酒款打造了一场味觉盛宴,与...
笔墨灵动 富力清新:著名画家刘新华
刘新华,天津市人。籍贯:河北河间市。毕业于日本京都艺术大学大学院、文学硕士、美术硕士、美学博士。...
打卡设计|魔都明珠塔前的“Rolf Benz名伶”
▲坐标:上海外滩悦榕庄 热情时尚的Ms.Mio Mio的美如同奥黛丽赫本,略带复古气息却时尚感永存,并拥有自己独立的审...
Ember推出限量版智能温控马克杯, 为中国消费者打造顶级咖啡体验
Ember亮相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 中国上海,2020年10月 29 日 以设计主导的智能温控品牌Ember今天宣布,推出全新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