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山东省“文物医生”人才匮乏 150万件濒危文物仅

发布时间:2016-05-24 11:12 【来源:齐鲁晚报】

  目前,山东省可移动文物普查已登录可移动文物470余万件,尽管文物系统着力加大了文物修复力度,但全省馆藏文物中仍有近三分之一的文物受保存条件、环境变化的影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害,濒危文物总数接近150万件,亟待进行抢救性保护修复。不过,与省文物的浩繁相对的是,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匮乏。目前,山东省内国有文博单位仅有192名文物保护修复人员。

  文/片本报记者 乔显佳

  棺木上的漆皮要找回来回贴

  刘建国是山东省文保修复中心一位技工,目前被派驻沂南县沂南河阳棺木保护修复项目,他即是山东省在册的不到200名“文物医生”中的一员。

  从2012年开始从事木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他曾参加过省博的梁山古船迁移、菏泽元代古船修复等重要工程,四五年干下来,他感觉要干的活“很多很多,根本修复不过来”。

  2013年,沂南县河阳村发现一处古墓群,其中出土多座较高规格的清墓。墓主着清代官服,有的推测为皇帝赏赐。发掘后,对棺木保护的任务落到刘建国等“文物医生”身上。

  河阳村古墓群此次同时出土六具棺材。每具棺木通体未发现钉子,采取榫卯结构建成,利用木板与木板的穿插。棺材盖是所用木板中最厚的地方,达16厘米,长度达到2 . 3米至2 . 5米。因为棺材用料多,一具棺材重达七八百斤,起运的时候使用拖车,采取吊装的办法才能入库。

  因为常年处于地下环境,有的棺木上原有大片金漆以及彩绘图案,出土时已经脱落。有的金漆上还有文字,是重要的文物信息,也需要通过文物保护技术找回,妥善保护。

  刘建国介绍,在棺木修复中,他们将脱落的漆皮找回回贴,实在找不回来的缺失部分,还要补漆。补漆过程中发现,有的棺木表面刷了不光一层漆,要是贴漆或补漆之后,里面的漆皮就看不见了,此时就要根据专家的意见具体实 施。为修复好这些木质文物,要求每一名文保专业人员必须倍加仔细、用心地开展工作,还要不断地进行分析研究。疑难杂症是经常遇到的,此次就要进行“专家会诊”,请各相关领域的专家一起分析病情,商议拿出最佳施治方案,过程和给人治病差不多。

  清洗出土丝织品浸泡冲洗有严格限定

  同样派驻在沂南县博物馆工作的省文保修复中心有机质文物保护修复部主任徐军平,毕业于西北大学文物保护专业,后工作在省博。此次他与中心一名同事和沂南当地的两位助手一起开展工作,修复和杨村出土的一共37件套丝织品,这些文物质量较高,出土时纤维强度尚好,但因为地下环境原因,污染很严重。

  徐军平详细地向记者介绍了出土古代丝织品的保护程序,从出土原始状态开始,文物保护人员需要先拍照留档,然后测量其精细尺寸,为下一步清洗做好准备。专家一起分析丝织物污染物的成分,根据织物不同地方的病害画病害图,这些步骤看似琐碎,实际工作中丝毫马虎不得。

  另外,还要分析织物的纤维结构,然后就可以进入清洗阶段。清洗中,先要进行局部清洗实验,用棉棒蘸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擦拭织物的局部,观察织物的本身颜色是否会掉色,若不掉色,就进行整体的清洗。届时,先对织物进行浸泡,用清水洗一遍污物,再加入中性的洗涤剂,洗涤剂需要提前在一个大烧杯中调好,用海绵挤成泡沫,将泡沫淋在织物上,用泡沫清洗织物,目的是让清洗的过程更加轻柔,尽量避免对织物可能带来的伤害。浸泡的目的是让洗涤剂和污染物充分反应,将后者溶解或者溶胀,便于清洗去污。浸泡时间被限制在40分钟至一小时左右,浸泡时间最长不超过一个半小时。浸泡好之后,用软羊毛刷沿着经向或纬向刷,正反都要刷洗,刷洗20分钟左右结束。刷洗时间不宜太长,否则纤维容易起毛。

  以上还只是一层织物的浸泡刷洗办法,如果织物本身还有里衬,保护工作就变得非常麻烦了。在整个清洗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不能有一丝一毫走样。清洗最后一关,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冲洗,水流的角度都有要求,既要让水便于冲洗,又要尽量减轻对织物的冲击,其间,用刷子一点点刷洗。

  192名“文物医生”真正专业的不足百人

  清洗只是对织物保护的第一步。洗完之后,要用吸水纸将表面的水分吸取,使其变干,放在滤纸上再吸,形成半干状态,此时也是织物纤维柔韧性比较好的时候,原来的褶皱就可以舒展开。为展开褶皱,工作人员需用扁竹签,沿着经纬线一一捋平,达到“经平纬直”的要求。然后,再用石英玻璃片压平。一件织物一般需要压200块左右石英玻璃片,全部压好后,便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古代服饰压展后的效果。织物压展的时间一般为两天左右 嗻 ?桒 ? ,此时,织物就基本阴干了,纤维韧性重新恢复到可以“穿”的水平。

  在对出土织物的保护过程中,“问题”随时会有。有的织物因为纤维比较脆弱,保护过程中极易折断,衣袍中通常还需要一层衬垫物,起到填充的作用。这需要按照衣袍的大小,进行量体裁衣,避免出现死折导致纤维断裂。纤维一旦出现断裂,还要进行修补,而这又是一道更复杂的程序。比方说,在织物裂开的空洞处,需用与它接近的织物做衬垫,把裂缝对接,与衬垫物一起缝起来。按照文物修复的要求,衬垫物需要染色,颜色接近且还要与织类文物本身的颜色有一定差别,因此需要提前染色。除了衬垫,缝补所用的真丝线也要染色。如此进行手工缝补后,还要看效果,要压展,此时会用上超声波加湿器,使用冷气体对织物进行回潮,以期软化纤维,增强韧性,最终才能完成整个缝补的过程。

  山东省文物的浩繁尤其凸显出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匮乏。目前,省内国有文博单位共有192名文保修复人员。采访中,一位科班出身的文保技术人员称,实际上统计的192人中,还有部分兼职的,有的属于行政身份,他称,真正的文保专业人士尚不到100人,非常专业的人很少。

(责任编辑 :叶玮)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春节出国游 不办签证可去

来不及办签证,拿着普通护照的中国人春节可以去哪里出国游? 据外交部领事...

2015年放假安排公布:除夕

【#2015放假安排# 公布:除夕放假】①元旦1月1日-3日放假调休,4日(星期日)上班...

“全国假日办”运行14年后

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下称联席会议)出台,原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

Copyright 2016 Y!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