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敦煌千年月牙泉临枯竭靠输液续命 多方案效果不

发布时间:2014-04-16 18:29 【来源:成都商报】

核心提示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原水资源室负责人杨俊仓说,敦煌湿地面积大幅减少,月牙泉将像新疆的罗布泊和甘肃的青土湖一样消失并非耸人听闻。

甘肃敦煌八景之一的月牙泉,从1985年开始就“不再成月牙形”。次年,修复月牙泉的工程正式开始,至今已经走过28年的路程。其间,从“淘泉补水”到“简易渗灌补水方案”到6年前开始的“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一次一次地人工补救,只是为了不让这汪有文字记载的2000多年老泉“死”在我们这代人手上。如今,情况却仍不乐观。近日,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敦煌为拯救濒死的月牙泉提出的“引哈济党”的(从哈尔腾河的苏干湖调水入党河)计划在2011年国务院批准后,目前这个工程的审批正处于关键阶段,项目正在被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评估论证。不过,在“大手术”来临之前,美丽的月牙泉还得靠“打点滴”维持生存。

千年古泉

“涸”于一旦

1907年,甘肃敦煌,匈牙利籍探险者斯坦因从莫高窟,驮走了大量珍贵的经卷。这一年,他还在这片荒漠中的另一处停下、拍照:两匹瘦马的后面是一座庙宇,庙宇的后面是一汪呈大月牙形的清泉。如今,这两幅照片挂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会议室的墙上。

作为地质学上的一个奇迹,它因形状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的月牙泉,位于敦煌鸣沙山沙丘之间。“据地质专家测算,它在一万两千年前就形成了。”月牙泉管理处主任李新民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最早关于月牙泉的文字记载出现在两千年前的东汉,“千古不涸”,水面、水深极大;据称清朝时还能跑大船。

据月牙泉管理处向成都商报记者提供的资料,上世纪60年代初,月牙泉水域面积22亩(14667平方米)有余,平均水深8米多。

据月牙泉管理处新编的《鸣沙山月牙泉大事记》(以下简称《大事记》)一书,1975年6月,在“以粮为纲”的精神驱动下,杨家桥公社在月牙泉安装了三台水泵,进行大规模的抽水实验,连续抽了一个星期,泉水急降1.1米。1976、1977年,杨家桥公社“学大寨”,安装水泵抽水灌田,每年抽4至6次,年提水量3至4万立方米,“结果粮食没打下多少,泉水急剧下降、泉岸严重坍塌,泉眼堵塞,使千古名泉面临干涸的危险”。

李新民说,月牙泉有靠地下水自我补给的能力,泉下是松散的沙粒层。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原水资源室负责人杨俊仓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敦煌境内有两条大河,疏勒河和党河;1958年,疏勒河上游的双塔水库建成后,疏勒河在敦煌境内长达300多公里的河道断流。党河成了月牙泉的“生命之源”。1975年,敦煌又修建了党河水库,下游的地表径流断流。

“为搞农业灌溉,向下游建了党河水库的总干渠,起初是土渠,水还可以往下渗透,后来渠道都用砖垒起来了。”月牙泉管理处水处理管理中心负责人张绍忠说。

另据月牙泉管理处提供的资料,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由于移民等因素,敦煌人口急剧增长,耕地面积也逐年增加。张绍忠说,党河水库总干渠的水满足不了农业灌溉所需,村民就打机井,“家家户户有井丈余深”,让靠地下水补给的月牙泉的呼吸更加沉重。

据《大事记》,1985年,月牙泉平均水深仅为0.7至0.8米,泉中露出一道沙梁,“可以走人,‘池’水一分为二,月牙泉不再呈月牙形”。这一年,有2000年文字记载历史的月牙泉似已名存实亡。

缓涸之计

淘泉补水

水位高了,可泉水臭了

昔日的敦煌执政者曾在公开场所表示,不想成为“历史的罪人”。据《大事记》,1986年敦煌市成立“修复月牙泉办公室”,开展“爱敦煌,修月牙泉”活动,社会各界共捐款9万余元;水利专家对月牙泉水位下降原因分析论证后,决定采取“淘泉补水”的抢救措施:清淤淘沙,将党河水引入一个沉淀池内,再用管道直接输入月牙泉。

这次的治理,使月牙泉水深上升至4.2米,水质却变得浑浊不堪,甚至发臭。1972年生的高小荣记得,他小时候月牙泉的水清澈蔚蓝,是可以直接喝的。“河水有各种漂浮物,直接注入泉水,经太阳一晒,就会变臭。”张绍忠说,“这次治理没成功,后来被叫停了。”

人工补水一中断,月牙泉就缩减。1997年4月,泉水深由淘泉后的3.5米下降至1.3米,水域面积由13.5亩减少到8.69亩,四周继续沙化、植被大量枯萎。月牙泉正在“死去”。

渗灌补水

用水量大,效果也不好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原水资源室负责人杨俊仓受命对月牙泉进行“调查”。1998年,杨俊仓团队在月牙泉四周打下5眼千米深的钻井,进行地质结构分析,首次提出“月牙泉水位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区域水位下降”。此后这一观点得到广泛认可。“我们当时就提出来,治本没有可行的办法,还得先应急。”杨俊仓说。

接下来的抢救措施仍不见效。1999年,月牙泉部分泉底暴露出来。2000年,杨俊仓等完成设计了应急治理工程的方案。“当时敦煌拿不出来那么多钱,只好用简易渗灌补水方案。”张绍忠说,2001年敦煌在闫家湾征收了240亩地,用党河水库总干渠支渠的水直接往地里注水,以期水能往月牙泉渗。那时,张绍忠等6名管理处工作人员“拿铁锹把支渠挖开”,全年放水,水淌5公里远。“有时刚放完,就被村民截走去浇地了。”张说,这个土办法用水量大,效果也不好,“水的走向四通八达,渗到月牙的水顺着泉底就向东流走了”。

2008年,月牙泉露出三道沙梁。当时公开报道称,又给月牙泉下了一次“病危通知书”。

输液补给

耗资巨大 只能解燃眉之急

张绍忠说,2008年月牙泉干得最“凶”,管理处紧急启用泉边的全部八眼水井,往月牙泉渗水,仍不见好转。“眼看泉要消失,当地政府就特别急了。”杨俊仓说。2008年3月,据月牙泉管理处提供的资料,敦煌市政府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2000万元、实际总投资4100万元的“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部分启动。杨俊仓团队的设计方案,付诸实施:在月牙泉外围建三个大型地下渗水场,对月牙泉区域地下水进行回渗补给。2009年,管理处调配两名工作人员随张绍忠“全年放水”。张算不清一共放了多少水,“我只记得,那一年光电费都花了100多万元。”

应急治理工程建在月牙泉西北7公里处。负责人张绍忠在现场向成都商报记者演示,将地下水和总干渠里党河的地表水抽到调蓄池,经沉淀,由三台45千瓦的水泵将水抽到两个澄清池,加药物,让水上的漂浮物快速结合,和泥沙一起排入泥沙池;水经两次澄清后到无阀滤池,池底有滤料,过滤后进入清水池,“要把水处理成接近纯净水的水质”;清水通过管道进入渗水池。“渗水池深10米,有11根井管导水到月牙泉底。”

张绍忠如今还每天盯着机器。“放水放了整整半个月,过几天还要再放。夏天蒸发量大,水放得更频繁。”4月12日,他说,会根据月牙泉水位监测情况灵活掌握排水量。

敦煌居民将上述回灌补水的治理措施,称之为给月牙泉“输液”。“只能解燃眉之急。”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副站长张伟民说。张绍忠也说,党河水库的水有限,总干渠有几个月是枯竭的,“总干渠没水时,我们只能靠那八眼水井现抽地下水给月牙泉补,问题是敦煌地下水一直在下降,抽不到水了怎么办?”

设计寿命10年

现在已用6年

据《大事记》,“人为因素是导致月牙泉水位下降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月牙泉的萎缩实质上是党河灌溉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的必然结果”,区域水位在20多年中下降了10.77米,如今仍在以每年0.24米的速度下降。月牙泉应急治理工程设计的可用期限是十年,“超过十年,就不起作用了。现在已过了6年”。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原水资源室负责人杨俊仓说。

进一步解救方案

从上面调水

上面的生态怎么办?

有关专家曾一度担心敦煌会成为“第二个楼兰”,称要拯救月牙泉和区域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得动“大手术”。杨俊仓说,多年前就有人提出“引哈济党”的设想:从哈尔腾河的苏干湖调水入党河。2011年,国务院批准了这项水利项目。据媒体公开报道,该项目预计投资47亿元,每年将有1.2亿立方米的水被调入党河,4000万立方米的水将专门补给月牙泉。

敦煌市委有关工作人员向成都商报记者透露,“引哈济党”工程的审批正处于关键阶段,具体负责单位为酒泉党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局长藏玉4月14日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该项目正被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评估论证,方案还没敲定下来,“敦煌用水有困难,这是实际问题”。

杨俊仓所在的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负责该项目的苏干湖盆地调水、敦煌盆地渗水等水资源评价工作,“工程的难点在于两地生态的平衡,从上面调水,上面的生态怎么办?国家方面一直在评价和论证,时间比较长。据我了解,这个工程预计5年才能完成。”首席记者 牛亚皓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春节出国游 不办签证可去

来不及办签证,拿着普通护照的中国人春节可以去哪里出国游? 据外交部领事...

2015年放假安排公布:除夕

【#2015放假安排# 公布:除夕放假】①元旦1月1日-3日放假调休,4日(星期日)上班...

“全国假日办”运行14年后

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下称联席会议)出台,原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

Copyright 2016 Y!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