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各国归化选手近50人 赛场“雇佣兵”有利
发布时间:2014-10-10 18:03 【来源:】
新华社北京10月1日体育专电 题:“归化选手”利弊观
新华社记者李华梁、陶冶、王浩明
仁川亚运会上,“归化选手”不时抢镜,而奥古诺德在百米飞人大战中一骑绝尘,更是将这个群体推至聚光灯前。自类似的“雇佣兵”诞生之日起,围绕他们的议论就不绝于耳,利弊之争未曾停歇。
(小标题)归化选手,速成之路
田径比赛伊始,“归化选手”就在亚运赛场上攻城拔寨。除了被“黑”的百米大赛,沉寂20年之久的男子5000米亚运会纪录,被摩洛哥出生的卡塔尔归化选手阿尔·穆罕默德提高了12秒之多,而代表巴林出战的亚军和季军分别来自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在女子10000米,同样是阿联酋选手、原籍非洲的阿丽娅·萨义德夺走金牌。
据统计,本届亚运会共有近50名“归化选手”,参与的项目包括田径、篮球、排球等,这些“雇佣兵”既有从非洲投奔而来,也有亚洲国家之间的人才交流。
其实放眼国际体坛,归化选手并不鲜见。今年夺得巴西世界杯的德国队阵容中,便有博阿滕、穆斯塔菲、赫迪拉、厄齐尔、波多尔斯基和克洛泽多名并非“纯种”德国球员。西亚篮球诸强的归化之旅更是早已开始并如火如荼。
归化选手的最大益处,便是可以迅速提高归化目标国在相应项目的竞技水平,能让一名无缘跻身国际大赛的球员成就理想,能让一支平庸的队伍实力迅速大增。
与此同时,归化选手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其所在项目的整体水平,使其风格更加多样化,这在集体项目中尤其明显。高水平选手的意义不仅在于赛场上,更在乎日常训练之中。
(小标题)归化选手的“副作用”
但正如每个硬币都有两面,归化选手们被议论更多的其实是起到的“副作用”。
首当其冲的便是受到直接影响的运动员。归化选手的加入,让原本就竞争激烈的亚运会变得更加激烈和“不公平”。
如果说四年前的广州像奥古诺德这样的选手还不算主流参赛者,那么在仁川,“归化军团”已经成了一道风景,仅就田径而言,特别是中长跑距离上其实已经不是亚洲与亚洲选手在竞争,而是“亚非之争”。
另外,归化球员会带来一些更长远和深层次的影响,他们的出现极有可能淡化青少年的培养。职业联赛可以用现成的外援带动市场,但是国家培训的体系还是要通过国字号球队来检验。可归化球员一来,成绩迅速提高,一叶障目,在成王败寇的体育圈,很有可能就把青少年培训更加淡化。
在国内,对于归化球员的呼声,最大的莫过于羸弱的三大球,但若在此阶段归化球员,颇有些治标不治本的意味,并且就目前的大环境而言,归化外籍球员只能让战绩美极一时,绝不可能纵享一世。
(小标题)归化,更应规划
对于 “归化”行为,姚明曾说:“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我认为这是合情合理的。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我认为不能让一些事情喧宾夺主。”
姚明的言外之意道出了当今世界体坛存在的一些无序“归化”现象,部分国家在部分项目中为了短期效应将心思专注于无度的引入而非可持续发展的培养,这种现象也影响了一些项目的秩序平衡。
许多项目也开始逐渐认识到对归化选手进行限制的必要。亚运会篮球赛场上,菲律宾男篮的NBA大牌归化球员布莱切因为未达到至少在菲居住三年的要求而被禁止参赛。柔道赛场上,阿联酋整支队伍的全部三名运动员也因为同样的原因被“逐出”了本届亚运会。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西亚国家引进高水平运动员对于中国选手来说未必是件坏事。也许我们会因此丢掉亚运会或田径亚锦赛上的金牌,但是得到的却是在亚洲赛场上就能与世界水准的选手同场竞技的宝贵机会,这对于缺少与高手过招经验的中国选手来说无疑是笔不小的财富。
在中国目前的客观条件下,尼日利亚人也好,卡塔尔选手也罢,中国选手水平的提高只能依靠我们自己选手的“进化”,别人是否“归化”跟我们没什么直接关系。所以更没必要去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应该把目光放在更高的战略层面。
就好像三大球,经过亚运会上的惨败,更让我们开始审视积弊已久的竞技体系,只有悉心培养更多优秀本土人才,打造更加具有竞争力的联赛,着力青训系统的升级,专注校园联赛的蓬勃发展,加强群众体育概念的深化,增建更多场地设施等因素糅合起来,才能切实提高。较之归化而言,更加系统的规划恐怕是更加合理的长久之计。(完)
北京获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
中国北京击败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获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 2015年7月31日,在...
北京即将正式成为2022年冬
国际奥委会即将宣布2022年冬奥会的候选城市名单,如果没有意外,北京将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