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场馆建设当以全民健身需要
发布时间:2014-04-18 12:16 【来源:】
新华社北京4月16日体育专电(记者高鹏)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刘扶民日前在此间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国内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应该优化结构布局,多建满足全民健身需要的中小型场馆,少建定位于举办高水平赛事的大型场馆。
长期以来,国内大量的场馆都是为满足高水平竞赛而建,不少场馆在举办完赛事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闲置,既没有足够多的后续体育赛事,同时也因为选址、功能设计、运行成本等问题难以服务于全民健身活动。据国家体育总局在2012年进行的粗略调查统计,全国约有6000多个大型体育场馆。刘扶民表示,对比一些发达国家,虽然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数量明显不足,但毫无疑问,定位于为大众健身服务的中小型场馆设施缺口更大。
“在许多地方,无论是北京这种大城市,还是一些县级市,体育馆都挤满了打球锻炼的人,”刘扶民说。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健身需求和热情高涨,找到一块合适的体育场地却并非易事。他表示,解决全民健身场地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要通过政策引导扶持现有大型体育场馆多提供公共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修建社区体育场所。
刘扶民表示,各地在搞城市规划时,应当按照人口比例合理安排公共健身场地的建设规模和布局,在场馆设计上没必要非追求高大新奇的地标性建筑。“一个城市大型场馆不宜多,应该更多建一些老百姓身边的中小型场馆。公众真正需要的是深入社区的运动场所,设施规格不用很高,满足基本的健身锻炼需求即可。”
今年5月体博会期间将举办体育场馆运营论坛,刘扶民受邀将就体育场馆的运营与管理做主旨发言。对于如何保证公共体育场馆的健康、可持续使用,刘扶民认为有三个关键。第一是选址规划要科学,第二是功能设计要合理,第三是运营管理要专业。他具体分析说,如果场馆建在人口稀少的郊区,人气自然旺不起来;如果在功能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后期运营需要,融入会展、商业、休闲等多功能设计,而仅仅考虑了赛事需要,那么后期改造就会造成巨大浪费;如果不按照现代化的企业进行管理,不实行绩效考核,场馆运营也不会太好。(完)
北京获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
中国北京击败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获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 2015年7月31日,在...
北京即将正式成为2022年冬
国际奥委会即将宣布2022年冬奥会的候选城市名单,如果没有意外,北京将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