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商业搏击乱象多 一流选手身价不如娱乐搏击
发布时间:2014-04-10 14:26 【来源:】
中国商业擂台搏击比赛一个重要节点是在2004年,这一年的元旦期间,作为中国商业擂台搏击比赛发端的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三亚举行了总决赛,这也是散打王争霸赛的“绝唱”。随着比赛投资方的上市公司德隆集团的彻底崩盘并债务累累,由中国武管中心主办的散打王争霸赛停办,同时河南卫视的《武林风》开锣,并成为此后中国所有电视节目式商业擂台搏击比赛的祖师爷。更难得的是,《武林风》竟能一直坚持到目前超过十年不倒,虽然参赛选手的水平良莠不齐,且当中商业炒作成分太重,自己捧出来的“搏击英雄”如王洪祥、“武僧一龙”等因搏击实力不足从而在行内缺乏说服力,但比赛规则更加接近国际化,加上操作上的娱乐化风格和取巧的赛事运营方式,使得《武林风》成为中国相对来说最有影响力的搏击比赛栏目品牌,同时也说明在中国目前这种环境下,对选手的商业包装往往比选手真正的水平重要。
武管中心掌控国内“稀有资源” 高水平选手商业价值难体现
中国两大搏击品牌的一死一生看似纯属偶然,但从随后十年的中国商业擂台搏击比赛的发展来看却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中国武管中心的搏击比赛专业行政审批权在以电视栏目形式出现的这种商业擂台搏击比赛面前失去了效力,这种以电视栏目形式绕开武管中心审批的比赛具有多重进步意义,它带来了中国商业擂台搏击比赛的繁荣,也为专业体制下的散打运动员在退役后提供了另一条出路,从而真正延长了散打选手的运动寿命。
以电视栏目形式出现的中国商业擂台搏击比赛加上一个来头很大的非武术管理方面的机构作为主办单位在举办地进行报批的商业擂台搏击比赛,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商业擂台搏击的生态。作为武术官方最高管理机构的中国武管中心对武术搏击的垄断权被打破,以官方的体育竞技散打为基础规则发展起来的中国式商业散打不再是中国商业擂台搏击比赛的全部,中国商业擂台搏击比赛也因此在规则上呈现出多元化格局。作为体育运动项目的官方体育散打在市场化尝试下向国际化规则靠拢,这种比赛规则按市场化的需要进行改良,这在初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随着专业体制外的各类商业擂台搏击比赛的兴起,再加上国外各著名商业擂台搏击比赛通过各种渠道为国内观众所熟知,始终无法摆脱“散打本位主义”的“中国特色商业散打”在国内商业擂台搏击比赛市场上的影响力开始下降,武管中心唯有以掌控自己最重要的垄断资源——体制内散打运动员来进行市场竞争,企图将“裁判员与运动员集于一身”的竞争法宝长期维持下去,这一招相当有效,本来就已是稀有资源的国内高水平搏击选手,由于体制的限制,他们的商业价值很难在市场上充分体现出来。
“娱乐搏击明星”身价与水平不符 “武僧一龙”只是“中国特有”
这种制度的缺陷也间接造成了中国商业擂台搏击的一道奇异风景,当中以《武林风》打造的“武僧一龙”最为典型。如果说,《武林风》中比一龙更早的“偶像派”选手王洪祥的半专业背景使其具备一定的搏击水平的话,那么完全没有专业背景的一龙就只有彻底向“娱乐化搏击明星”方向发展了。无论是什么项目,业余选手与专业选手都有很大的差距,“武僧一龙”在搏击能力上的业余水平在行家甚至稍为资深的搏击爱好者眼里是很明显的,但他的战绩却也迷惑了不少普通观众,他们可能并不知道,就连“中华英雄”王洪祥都是靠比赛的组织者为其选择对手来制造光环的,“武僧一龙”的对手就更是“水货”,而他们最终的身价却要高于那些真正专业出身在国内属于一流水平的搏击选手,其中原因值得探究和深思。
显然,“武僧一龙”的现象只会出现在中国,表面上看是《武林风》通过各种取巧的手法造就了一龙,但在更深的层次上,是一龙满足了大众的某种心理需要。擂台搏击比赛在中国一直以来都不是单纯的竞技,它被赋予了太多含义,《武林风》巧妙利用了这些心理来对一龙进行包装,从而获得了商业成功。其实,在靠自由选择对手来取胜甚至一些更不规范的手段来制造“神话”这一点上,“武僧一龙”的“事迹”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出于纯商业目的的《武林风》以此赚取收视率和商业票房,在当今中国社会而言实在算不了什么。实际上,通过选择对手来取胜早就是中国商业擂台搏击的潜规则,哪怕是体制内的一些散打高手,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也从来没有与外国真正的顶尖高手在十分开放的规则下较量过。
国内商业擂台搏击存在种种乱象 改变乱象乐观估计要20年
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商业擂台搏击在世界上只有比赛平台之分,而没有统一规范的组织,这源于搏击的特殊性。搏击类项目本身存在着两个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一是体育化,即以安全为第一并以入奥为目的,如已经进入奥运会的业余拳击和跆拳道,还有一直争取入奥的空手道;二是商业化,即以高强度对抗来吸引观众,规则开放,强调重击和主动进攻,如职业泰拳,以K-1规则为典型的自由搏击、传统职业拳击、20年前开始兴起现在大行其道的综合搏击等。体育化的搏击项目过于注重安全,因此规则保守,从而缺乏商业票房,虽然有统一而规范的组织,但在比赛上商业价值不高,而商业化的搏击则很难有完全统一的锦标赛制的比赛,这也使得即使是世界级的商业擂台搏击也无法做到职业网球比赛那么规范。
世界上的商业擂台搏击,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有不规范的操作手段,以不断突破底线的中国搏击为甚,原因比较复杂,观众的不成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外国,商业擂台搏击的观众更多是出于对这种项目单纯的喜爱,而中国的观众则夹杂着各种因素,他们当中真正喜爱搏击并在行的只是少数,再加上中国观众没有付费观看电视转播的习惯,商业擂台搏击比赛主要依靠赞助,赢利模式单一,这是国内商业擂台搏击比赛在推广宣传上投机取巧的真正原因。在外国,商业擂台搏击比赛不可能依靠民族情绪等来炒作,也不会制造虚假信息,采访都是全部向媒体开放的。何时中国观众的关注点可以回归纯粹的搏击竞技,中国的商业擂台搏击才会成熟和规范,乐观估计需要20年。中国的商业擂台搏击是有前途的,现在的种种乱象可以看作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国内商业擂台搏击目前已进入爆发期,各种比赛层出不穷,如果把职业拳击也看作是商业擂台搏击的一项,那么中国今后的市场会呈现出更大的空间。此外,中国的体育行政体制对体制外的商业擂台搏击无法形成建立在共赢基础上的互动,武管中心在国内商业擂台搏击上的话语权不断受到挑战,原本具有的选手资源大多数情况下被白白浪费,根本原因是武管中心将散打的体育化与商业化混为一谈,无视商业擂台搏击在本质上是与体育化背道而驰的特点,在商业擂台搏击比赛平台上,开放性是必然的结果,例如综合搏击、K-1,强调某种项目自身的规则并不明智。(文/图 本报记者 施绍宗)
北京获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
中国北京击败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获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 2015年7月31日,在...
北京即将正式成为2022年冬
国际奥委会即将宣布2022年冬奥会的候选城市名单,如果没有意外,北京将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