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剖析腐败官员“两面性”有心理诱因
发布时间:2015-07-27 10:26 【来源:】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纪欣)台前倡导廉洁自律,台下腐败堕落,在不同的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是落马官员“两面性”的主要表现方式,也是落马官员的普遍心理现象。腐败现象的心理诱因决定了在反腐倡廉中需重视官员心理疏导,培养官员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日前,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法治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该课题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振清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社会建设进入“新常态”,社会矛盾、利益冲突集中凸显,权力腐败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呈现出一系列新的时代特征。
心理因素是行为发生的动机,从心理学视角分析腐败现象是反腐倡廉的重要切入点。腐败行为的背后蕴含着腐败心理,腐败心理主要有贪婪心理、攀比心理、侥幸心理和从众心理。
如,父母疼爱子女是人性使然,但少数领导干部把这种父母本性异化,萌生利用公权力为子女谋发展、谋利益的造福后代心理,结果产生家族式腐败;还有一些官员因为仕途不顺出现消极抵触心理,从心灰意冷走向堕落腐败,产生“政治失意金钱补”的扭曲心理。
此外,不能排除一些官员“向上爬”的过程都是正当的,这样的官员在升职后,必然要加倍地捞回为了获取职位而付出的成本,催生了腐败行为。
马振清教授表示,绝大部分贪腐官员都具有一定的“两面性”。
“两面性”官员的典型特征是在组织面前、在群众面前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通过刻意作秀掩饰自己内心阴暗的一面,但在利益面前则不堪一击。
“很多贪腐官员在为官之初,也都怀着远大、崇高的为民服务的理想和追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权力的扩大,他们的观念产生了变化。”马振清教授说,一旦有了第一次的收受贿赂,私欲和金钱欲就无法遏制,紧跟着的就是停不下来的徇私、受贿和违法犯罪。
官员“两面性”临界点转换后,就走上了腐败的不归路。这个临界点既包括官员升迁、退休等关键节点,也包括子女升学、就业等这种家庭因素的节点。
建议
重视官员心理疏导
课题显示,腐败现象的心理诱因决定了在反腐倡廉中需重视心理因素对腐化行为的推动作用,对为官者进行心理教育与疏导,疏导的目的在于“对个体的心理和人格进行正确引导和塑造,通过心理疏导,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疏导时应注意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凸显领导干部行政执权中面临的集中问题与心态,以针对性促进疏导的实效性。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疏导引导为官者克服不健康心理,树立廉洁心理,促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制度好可以使“两面性”官员找不到腐败滋生的土壤,制度不好也会使廉洁干部犯错误。马振清教授建议,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此外,法律是预防与遏制腐败的强有力举措,在腐败治理中应不断完善反腐法律体系。
北京“暂住证”将升级为
在京居住6个月以上的且符合在京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
北京养老金上涨6.5% 9月底
昨日,记者从北京市人社局获悉,该局局长徐熙在12345热线接听群众电话时表示...
北京7区定“疏功能减人口
故宫周边重点疏解、簋街将疏功能控人口、动批众合市场年底完成疏解、锦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