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石狮遭风筝线捆绑 专家称会加速文物老化(2)
发布时间:2014-05-12 11:52 【来源:】
实验证明
风筝能吊起1公斤重物
记者观察发现,放风筝多会使用凯芙拉线,主要因为其强度较高。这些石狮历经200多年,有的外表已经变得圆滑模糊,是否能经受住这样的勒绑?昨天下午,记者进行了实验证明。
在颐和园内的十七孔桥,一些风筝爱好者将风筝线缠在了有200多年历史的石狮上
首先,记者选择一只中等大小的风筝以及凯芙拉线,在3-4级的微风当中,将风筝线放出约200米高,此时将1公斤重的哑铃片拴在线上。
此时可以看到,风筝线恰好将哑铃片吊起,哑铃片基本能保持静止。这说明,风筝产生的拉力恰等于哑铃片的重力。
随后,记者将风筝线缠绕在一块准备好的大理石上,石材的质地与十七孔桥石狮接近,在3-4级的风力之下,经过3个小时的放飞,石料的直角处与风筝线的摩擦,逐渐产生出了肉眼可见的勒痕,可见凯芙拉线的“杀伤力”。
虽然石狮表面多平缓圆滑,但个别处也不乏棱角转折。应尽量避免这样的勒绑。
专家说法
摩擦会缩短文物寿命
昨天,《法制晚报》记者咨询了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副研究员刘卫东。他说,颐和园十七孔桥的石狮,历经200余年酸雨的侵蚀、风沙的磨砺,石材的质地会逐渐变得薄弱。将风筝线绑在石狮上很可能伤及文物。
他分析,与游人对石狮的抚摸不同,风筝线带有一定的勒、绑的外力,容易造成生磨硬拽,而留下的损伤未必马上显现,但经年累月便会形成勒痕乃至裂缝。在一些古井口,井绳留下的道道勒痕便是例证。
刘卫东呼吁,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保护文物的宗旨就是延长其寿命,而风筝线这样的外力损害容易加速文物的衰老,希望市民在娱乐的同时,能够爱护这些珍贵的文物,使之世代传承。
今天上午颐和园方面无奈地表示,目前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不允许在公园放风筝。虽然只有个别人在石狮上缠线,但园方也呼吁别在有文物放置和人流密集的地方放风筝,大家共同爱护文物。
(法制晚报 文/记者 崔毅飞 王妍 新闻观察员 范纪萍 摄/记者 崔毅飞)
北京“暂住证”将升级为
在京居住6个月以上的且符合在京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
北京养老金上涨6.5% 9月底
昨日,记者从北京市人社局获悉,该局局长徐熙在12345热线接听群众电话时表示...
北京7区定“疏功能减人口
故宫周边重点疏解、簋街将疏功能控人口、动批众合市场年底完成疏解、锦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