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英电视节目创意创新管理高峰论坛闭幕
发布时间:2014-05-05 11:19 【来源:雅虎新闻】
把脉传媒潮流、会诊中国电视。由香港凤凰卫视集团、招商局集团、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主办,招商局漳州经济开发区、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联合承办的“中国双鱼岛论坛.首届中英电视节目创意创新管理高峰论坛”于4月27日至4月30日在厦门湾双鱼岛举行。
此次交流活动持续4天,来自BBC、Channel4、DigitalInnovationGroup、ReefTelevision、TrueNorthProductions、ShedMedia及IconFilmsLtd等28家电视台及电影电视节目制作公司高层组成的英方代表团就“中国和英国电视节目高收视制作比较分析”、“电视节目创意创新方法研讨”、“中英电视节目、新媒体产业营销策略研讨”、“中国和英国纪录片国际视野合作方向研讨”、“2014年英国最新电视节目模式推介”等主题与中央电视台、浙江卫视、东方卫视、北京卫视等百余家国内广播电视台的台长、节目制作总监、制片人、主编,光线传媒、唯众传媒等国内优秀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负责人、独立制片人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和台湾世新大学等高校研究电视节目的专家学者开展沟通交流。
不管原创还是引进,土壤很重要,不能一味去追随
旅游卫视总裁韩国辉、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综艺事业部总裁苏铭、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浙江卫视副总监麻宝洲、台湾世新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清河等中方嘉宾与BBC历史及经济类节目特约编辑马丁·戴维森、ObjectiveProductionsLimited戏剧娱乐事业部主任纳森·伊斯特伍德、AttaboyTelevision总监安德鲁·肖及ImaginementChinaLtd.高庭静等英方嘉宾就“中英电视节目高收视制作比较分析”这一议题展开对话。
英国电视业几乎可以视作现代电视行业的起点,今天仍是最大的原创模式输出国。中国近几年来引进的节目模式成百上千,但是能够称作“成功引进”的却寥寥无几。英国电视节目为什么好看?引进中国后为什么“成活率”这么低?
BBC历史及经济类节目特约编辑马丁·戴维森认为,地缘特色很重要。英国的节目注重文化底蕴,与英国历史、戏剧等元素密切相连,公共电视台要服务大众,这是行业内由来已久的传统。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也认为,盲目的追随不会引领中国电视走的更远。
媒体人,你要拥抱改变
凤凰网视频总监李鸣、上海唯众传媒总裁杨晖、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最强大脑》总制片人王刚与DigitalInnovationGroup首席执行官罗博·沃克、ShedMedia首席运营官克莱尔·亨盖特、ElectricSky首席执行官戴维·庞德共同探讨中英电视节目、新媒体产业营销策略。
从“内容为王”到“小屏你好”,2014年的标签又会是什么?从“话题营销”到“体验营销”,互联网势不可挡。从“节目内容”到“节目产品”,商业模式在不断创新突破。
在媒体行业中,“XX为王”一直是一个纠结的话题。内容为王,渠道为王,用户为王还是平台为王?街头巷尾、开会聚餐随处可见“埋头苦读”的人们,这是否证明了“小屏”的胜利?凤凰网视频部总监李鸣先生指出,就在今年,据监测数据显示,凤凰网手机、IPAD等客户端上的访问量第一次超过PC端访问量,新技术的发展催生的这些趋势是媒体人不得不拥抱的改变。ShedMedia首席运营官克莱尔·亨盖特则认为,即使小屏再火,也在被大屏所引导。所谓小屏还是大屏只是一种方式,内容都是想通的。当然,对于制作公司来说,需要了解新媒体的传播方式,针对不同平台制作不同内容,与新媒体平台合作同样能有丰厚回报,关键是如何抉择资金流向和平台选择。
上海唯众传媒总裁杨晖等中方嘉宾及DigitalInnovationGroup首席执行官罗博·沃克等英方嘉宾出席“中英电视节目、新媒体产业营销策略”分论坛讨论
最好的创意多元共生和而不同
创意是基于过去,而创新是剑指未来。关于创意与创新的研讨实际就是讨论电视节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论坛第三天,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程鹤麟、云南电视台台长赵树清、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副主任蓝霖、《现代传播》杂志主编胡智锋、Zigzag首席执行官丹尼芬顿、TalentTelevision总监托尼·汉弗莱斯、TrueNorthProductionsLtd.创意总监格林·米德尔顿及OutlineProductions总监劳拉·曼斯菲尔德展开关于“电视节目创意创新方法”的研讨。
Zigzag首席执行官丹尼芬顿认为,“创意”来自人,来自团队。团队成员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兴趣爱好,构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信息源,跨界的元素碰撞,就会涌现出源源不断的“创意”。TalentTelevision总监托尼·汉弗莱斯格外强调“年轻人”的力量。TrueNorthProductionsLtd.创意总监格林·米德尔顿则认为“创意”不仅代表要有新的想法,如果能找到新的方法,同样也可以称作“有创意”,在旧的节目当中加入新的元素,形成新的节目。讨论中,虽然英方代表对创意来源各有偏好,但他们在一点上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必须鼓励团队不停思考,不停寻找。”
《现代传播》杂志主编胡智锋认为,最好的创意就是在一些貌似对立的元素中间寻找一种平衡,“混搭”,“杂糅”。比如说,“求同“与“求异”的杂糅。风行什么,一定要追随上,有求同思维,电视这个行业,如果没有求同思维,一定会被拉开。现在流行什么,一定要做什么。但仅仅求同,也必死无疑。比如说,“时尚”和“传统”的杂糅。节目制作中,有些东西是永恒的,比如煽动情感、竞技悬念等;同时这些元素需要新的表现方法,比如年轻人喜欢的移动互联。比如说,“艺术”和“科学”的杂糅。为什么有些模式引进没有成功?因为艺术表现力不足,来自创作者自身的艺术感没有被准确沿袭。
情怀不分国界,这是纪录片魅力之所在
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刘效礼与纪录片打交道已经48年,几乎经历了这个行业所有的起伏阶段。曾经,中央电视台与BBC等国外媒体新年相互交换的“贺年片”是被人丢在垃圾桶里的水准。后来,世界范围内讨论纪录片营收模式时,刘会长感到无话可说,因为他的团队不需要考虑营收,没听说过还要靠这个赚钱,都是拨款。到今天,刘会长仍然坚持认为纪录片不需要赚钱。纪录片对于一个媒体来说应该像精神标志似的存在,就像一个酒店如果没有总统套房就不配评五星级。纪录片的水平代表这个团队真正的实力,不应该想着靠纪录片去赚钱,搞纪录片的人应该是电视人中的贵族。这是一种品质。纪录片最根本要真实,中国的纪录片娱乐已经太多了,纪录片搞娱乐是为了使这个纪录片好看,如果不能就不要,要用真实来打动人。
十年前,中国12集纪录片《故宫》被BBC剪辑成2集,在英国播出。在中国同行开来,这样的剪辑如同肢解般残酷。但在英国同行All3Media总监理查德·布瑞德雷和OxfordFilms创意总监尼古拉斯·凯特看来,节奏悠远也好、埋下伏笔也好,这一切都以观众持续收看了才有意义。冗长的中国历史,绝大多数英国观众没有兴趣一点点了解,他们只想捕捉他们感兴趣的故事。REEFTELEVISION总监理查德·法穆思博也提到,即使是让他们拍白金汉宫,他们同样也只会拍两集。在这两集中给观众呈现很多有意思的故事,观众认可了这部,那么以后或许就有很多机会呈现出一个系列的内容。
时代的发展,没有人能置身于外。中英电视行业合作是趋势和潮流,通过此次论坛的四天交流,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是在新媒体、节目模式还是纪录片领域,双方以了解为前提,以信任为基础的合作都必将取得成功。
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将继续推出中韩、中荷等国际交流活动,感谢关注,欢迎参加!
北京“暂住证”将升级为
在京居住6个月以上的且符合在京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
北京养老金上涨6.5% 9月底
昨日,记者从北京市人社局获悉,该局局长徐熙在12345热线接听群众电话时表示...
北京7区定“疏功能减人口
故宫周边重点疏解、簋街将疏功能控人口、动批众合市场年底完成疏解、锦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