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 > 正文

建筑地下渗漏告诉我们什么?

发布时间:2014-11-21 13:10 【来源:雅虎家居】

  ——“关注地下渗漏 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座谈会在京召开

 

  2014年11月17日,由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政治杂志社共同主办,北京龙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关注地下渗漏,提升建筑工程质量”主题座谈会,在全国政协礼堂金厅召开。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李玉光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原副部长、中国建设监理协会会长郭允冲,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副局长刘平均,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及住建部、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及部分媒体代表出席会议,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王国卿主持座谈会。    

 

  王国卿首先向与会领导嘉宾介绍了本次座谈会召开的背景。他谈到,全国政协委员一直高度关注地下渗漏和建筑工程质量,今年2月20日,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在赖明的带领下,赴北京龙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加了“地下渗漏与建筑安全”专题调研后,一些委员联名向今年的政协会议提交了相关提案,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相较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垮塌等建筑事故相比,地下渗漏水对建筑工程的侵蚀是缓慢的。由于它具有隐蔽性,因此对百姓生命及财产安全的潜在威胁更大。所以我觉得建筑工程质量和建筑安全紧密相连,是个系统工程,也是个社会工程,关系百姓的安危。

 

  住建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副司长曲琦,介绍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方面的整体情况及住建部针对工程质量治理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方案。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绿色节能技术复核专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北京龙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伟,结合龙阳伟业专注建筑地下隐蔽性工程十多年来的探索与研究,作“关注建筑地下渗漏,提升建筑工程质量”主题发言,通过剖析“地下渗漏告诉我们什么”,阐述了地下渗漏与建筑安全之间的紧密联系。王伟谈到,建筑地下渗漏,首先反映的是建筑地下结构存有“先天缺陷”,同时,随着时间推移,对于建筑地下结构还会造成“后天伤害”。最终的结果是,一方面,会缩短建筑寿命,另一方面,会直接威胁建筑安全。对此,王伟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在地下工程中,除了重视混凝土强度,更要重视结构混凝土的密实度,要明确混凝土的“蜂窝”、“麻面”、裂缝、渗漏等不再是一般的建筑通病,而要将其视为结构质量问题;第二,由于地下工程具有不可逆的特征,通过延长地下防水工程保修期,会促使相关单位加强对地下结构质量的管理和重视。

 

  随后,与会委员、领导及有关专家围绕地下渗漏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中国建筑业协会质量分会会长,北京市政府专业顾问杨嗣信,首先肯定了王伟提出的观点,并认同其针对保障及提升建筑结构质量的建议。他说,要改变自己20年来的看法,那就是不再把地下防水工程放到(仅次于结构的)次要位置,这个会导致我们对建筑结构施工上重视程度不够。我们要将其提升到与地下结构工程同等重要的高度。现在地下防水工程中,混凝土自防水与防水卷材互相依赖,结果都崩溃。地下工程的混凝土不仅要具有结构的功能,要有结构的安全,同时它也要有防水密实的功能。另外一方面,建筑是百年大计,地下出现渗漏,不仅会影响结构,同时会降低寿命。我们依托的工程是长期、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这个卷材那么短命,短命和长命加起来到底是短命还是长命,需要我们考虑。我们还是要抓住百年大计的混凝土的防水功能。针对于如何提高现有建筑地下结构质量,杨嗣信提出了要强化混凝土质量,防水密实性也应是混凝土的一个功能;要完善规范,同时加强管理,严格执法等几个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住建部原副部长郭允冲则认为,应该从五个方面提高我们国家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质量标准。第一,要提高城市规划的标准,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才能提高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第二,全面提高城市道路房屋建设的设计标准。建议把一般建筑提高到100年,重要建筑提高到200年,建筑质量标准也要提高;第三,大幅度提高功能质量标准,以适应建筑设计寿命提高的要求;第四,在城市建设当中各行各业应该统筹整体进行;第五,我们要提高我们国家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工程质量的立法和执法标准。这样才能大规模提高工程质量,才能提高城市建设质量,才能有效降低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浪费。

 

  北京市政协委员,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毛大庆从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首先,地下隐蔽性工程十分重要且可逆性非常低,因此对于地下工程要给予高度重视。不论是本次座谈会针对地下渗漏的关注,还是之前万科参与“全国建材行业商业伦理与建筑工程质量”研讨会,针对湖北恩施的保障房地下工程防水选材出现的伪冒技术,替代标准技术,劣币驱逐良币,给建筑质量带来重大不良影响的技术问题及其反映出的建筑行业商业伦理的问题的讨论,都说明国家对建筑工程质量的高度重视。其次,万科一直以来把地下防渗漏提到很高的地位,把建筑结构质量和建筑地下的防水质量两个并列为建筑施工和建筑质量重要把控的前两项重要的事情。与此同时,万科在2010年经过讨论,认为防渗漏工艺做法核心在保证结构自防水的前提下完成的。结构防水特别是混凝土的自防水,这是结构自防水的重中之重。这主要源于,第一,它是底线问题,第二,杨老师(杨嗣信)讲的很对,目前,防水材料本身生命周期跟混凝土生命周期在哪都不一样,哪个国家都找不到跟混凝土生命周期一样的防水材料,包括德国、日本、瑞士。我们走访万科集团几十个地下漏水的工程,大都是防水材料与混凝土出现生命周期不同的问题。所以,我们认为混凝土是底线。第三,针对管控地下渗漏问题,地下工程施工管理,毛大庆分享了万科引入“第三方飞检”的实践体会。

 

  中国建筑总公司总工程师、住建部科技委委员毛志兵说,由于公司董事长易军因故不能出席座谈会,他代表易总参会。他认为,地下渗漏问题涉及到多学科、多体系以及上下游共同整合的庞大系统工程,不是一个企业、领域乃至一个行业能够独立完成的,并从施工、设计角度表达了中国建筑总公司的一些观点。他提到,一、地下工程渗漏问题长期以来社会的重视程度不够,人们对于地下工程防水技术的复杂性、综合性认识不足。应该提高对地下工程渗漏问题的关注,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引发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二、渗漏对结构的安全影响很大。由于设计和施工不当,经常是造成渗漏的根源。设计问题,我认为防水设计和工程结构设计应该进行有效的结合。施工问题,混凝土中搀入一些杂物,混凝土和砂浆的养护时间不足,都可能引起一些裂缝和渗漏问题。三、自然因素,发生地震、洪水,地基基础不均的问题。使得已竣工地下工程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水问题。四、市场与材料性能问题,防水材料自身寿命不长,性能不高,施工性不够高。在一些工程当中所挑选对象都是一些低价中标者,它的技术先进性和技术合理性相当弱,危害性十分大。以及一些其他因素。

 

  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李玉光从宏观层面强调了两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地下空间的立法问题以及应将地下空间作为一种资源来考虑。第一,以地下空间的各种通知、规定、法律来讲,涉及地下空间的法律和涉及地上空间的法律相差很远。虽然关于地下空间的法律法规在逐步完善,但仍然与地上空间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的差距,并且存在法律漏洞。第二,关于完善地下空间作为资源考虑的问题。首先要确立一点,地下空间也是资源,否则没人来开发。如果我们把地下空间看成地上空间一样,它的资源是有价,关于地上空间作为资源有价价值的法律体系或者是规定,这样可能凡是在地下开发的部门都会很谨慎小心。它是有价,有唯一性,谁有偿使用这个,就不可能出现重复使用。所以关于地下空间要作为资源考虑,要长远宏观来看、来决定地下建设的一种质量差、责任不到位、混乱的解决办法。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指出,作为一个门外汉,年初去龙阳伟业调研,才开始认识到地下渗漏的危害。地下漏水,短期内不至于造成太大危害,但殃及子孙,祸及后代。这个事情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与此同时,他提出五点建议。第一、高度重视。全社会高度关注、重视地下工程渗水问题,让社会了解这个情况,都来监督,都来参与这个事情。第二、综合治理。综合治理包括设计、材料、施工、维护各个环节,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建筑工程各个有关环节的全过程、全产业链的质量管理和综合治理。第三、健全法治。包括多个方面,制定法规,修改落后法规,严格依法执行,违反法规严格执法,严加惩罚。对于材料假冒伪劣以次充好,工程层层转包,偷工减料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违规犯法成本。第四、提高素质。提高建筑工程有关的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准,法治观念,职业操守和技能水平。第五、建立地下建筑工程、渗水建筑工程的终身可追究制。设计的寿命里面哪出现质量问题都应该追究重大的责任,包括建筑工程维修期、生命周期。有了这样一个责任,大家可能会重视起来,将来这个施工单位只要是存在或者即使是被别人合并了,都对这个工程都有责任。

 

  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建明谈到,首先,要明确地下防水工程质量不仅仅是关系到是否能防住水不进入建筑物的问题,应该提高到建筑结构质量安全问题上,上升到另一个高度来考虑这个事情。其次,针对于王伟董事长提出保修期延长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这只是前进了一小步,更要推行“保证期”制度。第三,工程质量问题多发,有技术问题,更主要是管理问题。

 

  中国建筑业协会材料分会会长刘洪祥提到,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任重而道远。现在我们要解决的是,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人的欲望不断膨胀的问题。前些天中国建筑业协会材料分会开了一个关于商业伦理和工程质量的研讨会,假冒伪劣或者是劣质产品充斥市场都没有人管,我们工程质量怎么去提高?得从根上治!怎么去治?并据此提出三条建议:第一、要依靠道德建设,要遵道而行。第二、立法要严谨,执法要严格。第三、行业协会、社团组织应该敢于站出来,规范不法行为。
  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赖明副主席在总结发言中提到,“年初部分政协委员和相关专家曾到龙阳伟业就“地下渗漏与建筑安全”问题做过调研,通过调研我们注意到“以地下工程渗漏为典型的工程质量问题”,在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当中带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应该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在今年两会期间也提交了相关提案。

 

  他总结五点体会:一、要高度重视渗漏等工程质量问题。质量问题往往会带来安全问题。如果我们不注意质量,往往就会留下很多安全隐患,最后直接或者间接给老百姓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威胁;另外,只有保证了工程质量,才能够节约我们的资源。我们现在整个建筑总量,按最新发布的数字已经是510亿平方米,如果我们的建筑质量做的好,能够把他变成寿命100年,每年我们就有5亿平方米在重新建造。如果是50年,我们每年就要建造10亿平方米。如果是20到30年,我们每年就要建15到25亿平方米的建筑,这个工程质量问题就大了。当建筑总量达到900亿、1000亿,而我们的建筑寿命还是20年,30年,这是非常严峻的问题。我们本来资源就很紧缺,如果建筑寿命因为工程质量不过关,带出来的问题更加恶劣。保护环境,这是最大的资源,这里肯定不完全是工程质量问题,还有其他的一些包括规划不当,我们的设计不当等等一些其他的原因,但工程质量肯定是一项重要原因。二、加强立法并严格执法。我们国家这些年在土木工程建造技术方面突飞猛进,在桥梁建设、公路建设、高铁建设、房屋建设上我们不输给全世界任何一家。为什么我们建不出好的房子?一方面,人的素质跟不上,另外,还有很多法律法规约束性不够。三、需要建立第三方监管办法。很多时候很多隐蔽工程,一方面我们的确监管能力不够,另一方面在现在这种社会风气下有多少监管部门真正的检查我们的隐蔽工程?因此,要加强监管能力,还有监管的监管、对监管的监督;四、要加强技术进步。一方面,要加大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及时的推广和应用,要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加强设备的研究,通过推动建筑产业大发展,来改善、提高工程质量。另一方面,对市场环境要加强建设,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五、加强宣传和教育,使全社会都来关注工程质量,都来监督工程质量,都来共同做好工程质量,这样工程质量的提升才有希望。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Copyright 2016 Y!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