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应对高温天气:中午减少出行 别等口渴
发布时间:2016-08-04 14:24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7月29日电 (高奕楠)7月以来,中国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最强高温,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橙色预警,其中上海、湖北、重庆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
如此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强度大的高温天气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研究员程义斌近日在接受国家卫生计生委在线访谈时指出,在高温天气下,任何人都可能因高温而患病,而针对不同人群,防护措施也各有侧重。
合理安排出行,缩短户外作业时间
一般人群在高温热浪天气下要尽量避免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的出行,尤其注意不要在阳光强烈照射下运动,包括体育锻炼、快走、跑步等等。在阳光照射的高温天气下户外活动要做好防护措施,包括穿透气性好、浅色衣服,长期户外活动建议穿长袖衬衫、戴太阳镜。对于裸露在外的皮肤,可适当涂些防晒霜,避免日光性皮炎或晒伤。脆弱人群,包括老人、孕妇、婴幼儿、流浪乞讨者和高血压、冠心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患者,应避免在阳光照射下的室外活动。对于户外工作者,应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尽量减少高温时段的室外作业。
及时降温补水,不要等口渴再喝水
高温天气会体温升高、容易缺水,专家提示应注意及时补水,不要等口渴了喝水就太晚了。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患者早上起床要先喝一杯水,补充身体失去的水分,降低血液粘稠度。另外,大家还应随身携带一些防暑药品和用品,户外工作者可以用冰毛巾擦身体进行物理降温。
调整空调温度,避免室内外温差大
无论在房间或者汽车内使用空调时,不要把温度调得过低,内外温差不要过大。在房间里不要开着空调睡觉,汽车停驶的时候通风性较差,发动机排出的一氧化碳进入到车里容易使人中毒,所以最好不要在开空调的汽车里睡觉。 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慢性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关节病的患者,以及长期卧床行动受限的人,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温度低的房间里。 户外工作者从室外回到室内,切忌立即开空调,避免感冒。
警惕中暑症状,重症者需立即送医
高温热浪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中暑,根据中暑的病情不同分为清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痉挛的症状为肌肉疼痛,多发生于腿部、胳膊和腹部,热衰竭的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流汗、心率加快、虚弱、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但精神状态是正常的。热射病的症状与热衰竭相似,但是皮肤干燥无汗,精神状态改变,抽动性头痛、恶心、眩晕,体温可达41度或更高,严重的可发生意识障碍。
专家提示,如出现中暑,应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让病人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湿透的衣服,更换干衣服;尽快冷却体温,降至38度以下。具体做法有用凉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用温水或酒精擦试全身;冷水浸浴15至30分钟。给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饮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还可服用人丹和藿香正气水。对于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拨打120电话,求助医务人员紧急救治。
世界空气最差20城公布 中
WHO发布的世界上PM2.5年平均数值最高的20个城市排名 (该数据库囊括了世界91个...
国家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出《关于非公...
雾霾笼罩近1/7国土 气象台
综合报道,近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灰霾,灰霾影响面积约为143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