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 > 正文

辞旧迎新 棉市仍“弱”字当头

发布时间:2014-02-28 17:44 【来源:】

  辞旧迎新,棉花市场迈着战战兢兢的步伐,走进了新一年,市场寒气袭人、茫然不知所向的感觉却如影随形,挥之不去。虽然局部的利好和政策的干预让2013年12月的棉花市场保持着一丝的坚强,却无法回避“弱”字当头、大势利空的市场格局。

  12月,国际棉花市场表现出了坚挺的一面,在经历了需求萎缩、库存高企、中国抛储等不利因素笼罩的低迷行情后,渐渐走出了低谷。其间有美棉减产、出口顺畅和经济好转的激励,也有期货库存降低和市场理性调整的支持,才使得市场不至一落万丈。经济复苏缓慢抑制消费增长,棉花需求不足,资源库存上升导致棉花总体供大于求是大势所趋,短期内市场无力改观;而经济的好转和产量的减少以及中国政策的积极引导又为国际棉花市场提供了喘息的空间和有力的支持。

  反观国内棉花市场,稳定显然是不争的事实。政策的有形之手牢牢把握了市场的节奏和进程,从收储到抛储,再到进口棉政策的调整,棉花市场的开关和平衡,一切尽在掌控之中。12月新棉收储已进入冲刺阶段,收购进入扫尾期,籽棉收购价格稳定,棉农卖棉积极,加工企业正加班加点全力交储,尽快回笼资金,降低收购风险。目前,已完成收储501万吨,其中新疆197万吨,内地134万吨,大单169万吨。随着春节的逼近,企业交储会更加踊跃,国家对湖南、湖北和江西收储条件的放宽也会使收储再次增速,同时也彰显了国家对市场支撑的决心和力度。

  现货市场由于缺少流通资源,棉花交易几乎处于停滞状态,零星的成交也不具代表性,部分未能交储的棉花报价较高,企业难以接受,纺织企业棉花原料主要来自储备棉抛售。目前,国储棉共计投放计划58万吨,实际成交28万吨,不足47%,其中国产棉占21万吨,进口棉占6万多吨,每天抛储成交以国产棉为主,成交量和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足见棉花现货需求的疲软;而成交价格则小幅抬升,进口棉几乎100%成交,进一步说明了市场更加青睐高等级棉花的结构性变化。

  临近节日,纺织市场非但需求不旺,反而更加冷清,企业主要忙于回笼资金,以减少经营风险,成本高企降低了产品内外销售的竞争力,出口困难,内销乏力,棉纱、棉布需求持续惨淡,加上非棉替代原料和进口棉纱的冲击,许多中小企业行走在亏损边缘。据统计,2013年1~11月我国进口纱大约192万多吨,同比增长了44%,棉纱增量进口减少了国内棉花的需求,促进了外棉的消费。

  国内企业纺织成品库存压力增大,下游市场价格不升反降,企业资金有限,又有长期抛储的供应,企业并不急于补充原料,保持低量库存,随用随买情况普遍,约60%的企业原料库存为半个月的用量。企业对抛储兴趣减弱,把多更期待放在进口棉市场。

  12月进口棉价格指数也有不小的涨幅,目前M级维持93美分/磅左右,港口实际成交中质量较好的印度棉报价在18000元/吨~18300元/吨,大量印度棉在2014年1月份以后到港,普遍预期未来价格低于现价;澳棉以其质量上乘广受国内企业欢迎,今年澳棉进口上升到51%的比重,价格自然也不菲,港口报价在20000元/吨以上,且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新年度滑准税的调整显示出国家收紧棉花进口,立足消化国内库存,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的信号,对进口棉市场的直接影响将逐步显现。□ 韩志强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Copyright 2016 Y!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