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正文

习惯做真题的学生当然不会读《红楼梦》

发布时间:2015-04-28 11:02 【来源:中国教育报】

  当下的教育中,功利主义蒙蔽了太多人的双眼。大量业已证明有效的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原理,除了作为题库资源外,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和恪守。

  ■邱磊

  日前,北大教授韩毓海发表文章认为,受教育者在当下的应试环境中,早已习惯与教辅考试资料为伴,而无暇涉及人类文明结晶的经典著作。这种不断恶化的情况,竟然使得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连《红楼梦》都没有读过。

  一叶知秋,韩教授以《红楼梦》阅读的衰落,表达了对教育现状的担忧。但他也含蓄地表达出,这种现状丝毫不影响学生从容、自信地对名著“中心思想”、“写作技巧”、“人物情节”的高分作答,甚至可以说,这是走向“高分”的必由之路。

  其实有过“红楼梦之问”的,不仅是韩毓海教授。著名作家韩少功也曾在某大学调查过中文专业研究生阅读《红楼梦》的情况,结果现场只有约1/5的人举手。他感慨地说:“我相信未举手者已做过上百道关于《红楼梦》的试题,并且一路斩获高分”,是否阅读原著,似乎已经不重要。

  如今唯“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大环境,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运转的是一种“效率逻辑”,即以最低的“成本”攫取最大的“利益”。以某些人的教学管理策略来看,花费大量时间读原著却又窥不到解题门径——更别说捷径,简直愚不可及。于是,他们按照应试套路重新解构教育,使之模块化、数据化、标准化;重新解构教学,使之碎片化、精确化、模拟化。

  这种教学管理策略,让许多学生就算有过读《红楼梦》的念想,最后也只是一场“黄粱梦”。他们大部分时间不得不用来跨过“应试”这条波涛汹涌的大河,只能熟稔而机械地通过分析、计算、背诵、评估等“标准操作”,来证明自己是“合格的产品”。当“红楼梦”碎成一地“黄粱梦”时,他们可能有过遗憾,却不曾有多少反思。

  破碎的不仅是个人的理想。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很多教育机构和教育者,从应试主义出发,无论是理念、管理,还是实践、成效,都觉得自己颇有一番小成,甚至还创造性地破了纪录,放了卫星。试想,醉心于灌输真题和套取名利的学校或培训机构,会在乎让学生阅读《红楼梦》的意义吗?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又哪来阅读《红楼梦》的兴趣与时间?

  当下的教育中,功利主义蒙蔽了太多人的双眼。大量业已证明有效的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原理,除了作为题库资源外,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和恪守。可以说是“认知上无人不知晓,实践中又无人不违反”,这岂不叫人唏嘘?

  从孔子时代一直走到今天,一代代教育人怀揣着信念与梦想,所谓的“红楼梦之问”只不过投射了其中一点而已。没有“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务虚精神,没有“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求真态度,处处汲汲于名,时时营营于利,那我们教育的将很难走出功利主义的泥淖,赢得美好未来。

  (作者系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

(责任编辑 :叶玮)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北京教委:城四区增43对直

继去年北京市教委推出九年一贯制、对口直升等均衡义务教育阶段资源的方式后...

北京市三好生、优秀学生

3月26日,北京市招生考试委员会2015年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了北京教育考...

海外游学名不副实 多数沦

海外游学广告铺天盖地。(资料图片)来源:法制日报“儿子跟我说,班上同学要...

Copyright 2016 Y!beijing